新春走基层丨智慧温室尽显“科技范”
新春走基层丨王菊:“布”绣民俗影 “偶”拾岁月情
在十三师新星市红山农场,王菊颇有名气,她以针线为笔,勾勒时光;以布偶为墨,承载情怀。
1月20日,走进王菊的家,我们仿若置身于一场民俗风情与童年旧忆交织的绮丽梦境,目光所及之处,《暮年棋韵》《曲子戏》《滑雪》等布偶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王菊的布偶不仅是对民俗生活的生动复刻,更是对时代记忆的留存,让传统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菊正在缝制布偶。 李萍 李雨浪 摄
王菊绣塑作品《暮年棋韵》,作品展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李萍 李雨浪 摄
《暮年棋韵》里,两位老人于暖阳下悠然对弈,棋子起落间尽显岁月静好,身旁三两路人含笑围观,那专注的神情、惬意的姿态,将好时代下人们的安适晚年刻画得入木三分;《曲子戏》中的表演者,仿佛就是在公园一角看到的场景,演唱者眉眼间的灵动与唱腔呼之欲出,新疆传统曲艺的魅力被凝于一针一线;《滑雪》的场景瞬间把我们的记忆带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兵团连队,衣着朴素的孩子们拿着随手可得的纸壳当“滑板”,在雪道上欢乐地玩耍……
王菊绣塑作品《光阴》(局部),该作品是王菊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的。 李萍 李雨浪 摄
布偶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那饱含王菊深情回忆的《光阴》,那是王菊从童年记忆深处“挖”出来的宝藏。在戈壁滩上,矮矮的土墙圈起一方小院,院外庄稼地似乎在诉说往昔劳作,院内土坯垒就的羊圈、鸡窝、煤房、干柴,还有静静停放的架子车、温顺的驴、咩咩叫的羊,烟火气十足。院心那幢白色土坯房仿若明灯,照亮整个院落,勤劳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与欢乐的孩子分立各处,各司其职,温馨满溢。
王菊绣塑作品《光阴》(局部),图中为王菊在童年晾晒被子的场景。 李萍 李雨浪 摄
王菊说:“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没相机留影,可成年离开家后,总是梦见这个家,我就想把它们‘缝’出来,留住那些珍贵的记忆。”
说起王菊与绣塑布偶的缘分,得从她小时候说起。看着母亲把花布变成漂亮衣裙,她就对针线活儿“上头”了。但真正让她开启艺术大门的,是2017年那次幸运“邂逅”——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单秀梅,参加绣塑布偶艺术创作人才培训班。经过近一年的潜心钻研与反复实践,她终于练就了一手令人称绝的布偶制作“绝技”。
每当制作布偶时,王菊整个人沉浸其中,那专注劲儿,仿佛全世界都安静了。她拿起素布,眼神犀利如鹰,剪刀似有“灵犀”,沿着心中蓝图精准裁剪,选棉、填充,PP棉在她指尖“乖巧听话”,赋予布偶饱满灵魂。刺绣环节,彩线在针芒引领下于布面灵活穿梭,平针绣出流畅线条,锁针锁住精致边缘,勾勒眉眼、点缀服饰花纹,针针用心,线线传情,布偶眼睛仿若被注入生命,或灵动俏皮,或深邃沉静,藏着无数故事。
王菊绣塑作品《曲子戏》。
2018年10月,王菊的《转场》问世,男女老幼一家5口,骑着马赶着羊和骆驼,在转场路上浩浩荡荡,乡土气息拉满,这一作品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2020年,王菊的作品《光阴》凭借怀旧温情,获得哈密市首届“丝路疆语”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金奖,于2023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并被评为“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入围作品。
她的手艺声名远扬,哈密市博物馆邀她制作民俗题材作品,深受游客喜爱。
如今,蛇年春节临近,王菊家更热闹了。她正忙着制作“祥瑞”满满的醒狮袖筒。
王菊创作的“反诈宣传”绣塑布偶作品。 李萍 李雨浪 摄
王菊创作的“反诈宣传”绣塑布偶作品。 李萍 李雨浪 摄
“咱中华传统文化里,醒狮就是‘祥瑞担当’,过年送亲友,挺特别。”她边忙边介绍,手中动作不停,裁剪、缝制、填充、装饰,一气呵成。那些缎面布料,印着传统花卉图案,是母亲存下来的缎面布料,搭配五彩毛条、毛茸茸的毛球,醒狮在她手中霸气又萌趣。
王菊的家,就像一个“小型仓库”,堆满布料、针线、配饰。门口架子上,新年灯笼高挂,新疆特色布偶含笑迎客。王菊的热爱还“传染”了家人,妹妹常伴左右创作新疆题材佳作,邻里乡亲也常来“取经”,她倾囊相授。
“我盼着更多人爱上绣塑,把这手艺传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出圈’!”谈及未来,王菊眼中满是憧憬。
新年脚步渐近,王菊手中的针线上下翻飞,一刻也不停歇。她正精心绣制袖筒,准备赠予为团场发展辛勤付出的年轻人,愿这份心意,伴随大家开启红红火火、幸福安康的新年。(胡杨网李萍、李雨浪 通讯员魏巍)
来源:兵团新闻联播 胡杨网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