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旨
陶冶国民情操
感受家国情怀
践行忠孝仁义
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社会各态
谈天说地论人
着眼凡尘俗事
回顾真实历史
新号请大家支持关注,后期有更多精彩与大家分享。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国豪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岁末年初,时序更迭,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如繁星点点,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
正月十三便是其中一颗虽不耀眼却充满韵味的星辰。
自古以来,正月十三便承载着诸多民俗与智慧,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古人云:“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在这一日,人们遵循着“1走、3做、4忌”的老传统;
不仅是为了驱邪避凶,更是为了祈求新一年的平安与顺遂。
让我们一同走进正月十三的传统习俗,聆听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之音。
1走:游百病
正月十三的“1走”,便是流传甚广的“游百病”习俗。
古人有云:“正月十三走一走,疾病灾祸绕着走。”
这一习俗源自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敬畏。
古时,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外出散步或游历,能够驱散一年的疾病与不祥,带来健康与好运。
在乡村地区,这一习俗尤为盛行。
夜幕降临前,家家户户无论老少,都会穿上新衣,结伴而行。
他们或沿村巷漫步,感受乡土的淳朴与宁静;
或登高望远,饱览山河的壮丽与辽阔。
欢声笑语中,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游百病”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祈愿,更是对家庭和睦、生活顺遂的一种向往。
在行走中,人们释放着一年来的疲惫与压力,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活力。
这一习俗传承至今,虽形式有所变化,但其蕴含的健康理念与和谐追求却历久弥新。
3做
做灯笼,点灯火
正月十三,被视为制作灯笼的最佳时机,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做准备。
灯笼,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这一天,大人小孩齐上阵,用竹篾扎骨架,以彩纸糊面;
再配以精美的剪纸或绘画,一盏盏形态各异的灯笼逐渐成形。
夜幕降临,这些灯笼被点亮,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夜空,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与梦想。
老人们常说:“正月十三点亮的灯火,能照亮一年的道路。”
这不仅仅是对光明与希望的祈愿,更是对家人平安顺遂的深深祝福。
灯笼的光芒,不仅温暖了冬日的寒夜,更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做汤圆,预元宵
虽然元宵节才是吃汤圆的正日子,但在正月十三,许多家庭已经开始动手制作汤圆。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满,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糯米粉的香甜,搭配上各式各样的馅料,如黑芝麻、红豆沙、花生酱等,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制作汤圆的过程,也是家人间情感交流的美好时光。
大家围坐一起,边聊天边动手,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老人们认为,提前准备好的汤圆,能让元宵节的气氛更加浓厚。
这不仅仅是对美食的享受,更是对家人团聚、幸福美满的深深期盼。
汤圆的甜蜜,不仅滋润了味蕾,更温暖了人心,让人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归属感与幸福感。
做祭祀,敬祖先
正月十三,还是一些地区进行祖先祭祀的日子。
人们会在家中设坛,摆上供品,点燃香烛,虔诚地祭拜祖先。
祭祀仪式中,家族成员肃穆而立,表达对先辈的怀念与敬仰。
他们讲述家族历史,传承家风家训,让孩子们了解家族根源,增强家族凝聚力。
老人们深信,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让家族兴旺发达,子孙后代平安健康。
祭祀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它让人们铭记家族的责任与使命,激励着他们在新的征程中勇往直前。
4忌
忌争吵,保和谐
正月十三,被视为一年之中颇为微妙的时日。
老一辈的人常常提醒家中的年轻一代,在这特殊的一天里;
应当极力避免任何形式的争吵与冲突,致力于维护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安宁。
他们深信,这一天的氛围将会对接下来一年的家庭运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和万事兴,和谐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在正月十三这一天,人们应当以宽容之心相待,相互体谅与包容。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还是观念上的差异与分歧,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新的一年奠定坚实的基础。
忌打破器物,求平安
正月十三,人们还忌讳打破器物。
老人们常说:“正月打破碗,一年不周全。”
他们认为,打破器物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遭遇不顺与波折。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格外小心谨慎,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打破东西。
即使不小心打破了器物,也会立即说上几句吉利话,以化解不祥之气。
这一习俗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平安与顺遂的祈愿却是真挚而深刻的。
它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与谨慎,珍惜眼前的美好与安宁。
忌空锅灶,祈丰收
正月十三,人们还忌讳空锅灶。
他们认为,空锅灶是不吉利的象征,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遭遇饥荒与贫困。
因此,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食材,确保锅灶中始终有食物在烹饪。
即使不做饭,也会象征性地放上一些东西在锅里,以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富足。
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渴望。
它激励着人们要勤劳耕耘、珍惜粮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忌夜行,保安全
正月十三的夜晚,老人们还提醒年轻人尽量不要夜行。
他们认为,这一天的夜晚阴气较重,容易遭遇不测。
因此,人们都会选择尽早回家,避免在夜晚外出。
即使必须外出,也会结伴而行,以确保安全。
这一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有些过时,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安全的重视与对生命的尊重却是永恒的。
它提醒着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与谨慎,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安全。
正月十三,一个充满传统韵味与智慧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遵循着“1走、3做、4忌”的老传统;
不仅是为了驱邪避凶、祈求平安与顺遂,更是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习俗虽然形式各异、内涵丰富,但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让我们在正月十三这一天,携手共游百病、点亮灯火、制作汤圆、祭祀祖先;
同时铭记“4忌”,避免争吵、打破器物、空锅灶与夜行。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幸福美满!
同意的点个“在看”,
请您转发分享,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国豪文化
国豪臻选
声明:
1.本公众号所发表文章内容及其中出现的文字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字和图片之间好多没有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文中所涉内容和图片如有事实错误或涉嫌侵权的,请告知我们,我们将核实后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删除。
2、公众号所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代表支持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文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内容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04.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有何原因?
05.俗话说,“过寿不过三,过三福气散”,老人口中的“三不过”指的是什么?
1
合作共赢
广州国豪文化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国豪文化
国豪文化公众号
国豪臻礼小程序
禮龍戴學
微信公众号
微信视频号
欢迎关注
禮龍戴學文化
联系微信号:daishiyize
投稿邮箱:81721466@qq.com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