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武汉空军在驻地开山放炮平整土地,意外炸出一大片松软的褐色泥土,并挖出一个2米多长、1米宽的大石板。看着眼前的几个炮眼,谭维四摸了摸额头,密密麻麻的冷汗在脸上蔓延开来。
没想到施工的工地下还真有一座古墓,幸亏修理所副所长王家贵同志的坚持,没有让施工队放开胆子开炮炸土,要不这一座古墓可能就毁于一旦了。
谭维四越想越心惊。
当初这座古墓随县文化馆并没有重视,反而觉得是王家贵小题大做,三番五次来文化馆说发现古墓,但是派人勘察之后并没有发现古墓的影子。
1978年,湖北武汉某空军,因为地方太小,一些弹药无处储存,所以就寻找了一处山头决定动手盖个储存弹药的仓库。
仓库刚刚动工一切都还好好的,但是越往下挖,在现场监工的修理所副所长王家贵就越心惊,这好好的红沙岩怎么炸开山头之后变成了褐色土层呢。
王家贵一听:“这土层怎么还有变化,我去看看。”
王家贵走到炸山的现场,仔细一看,可不是吗,这土怎么变成褐色的了有点不对劲。
看着王家贵站在山包上看着土层疑惑不解,那位炸山的工作人员走过去说:“我之前跟着考古队干过爆破,这土感觉底下有古墓。”
王家贵一听瞬间茅塞顿开:“可不是吗,底下有古墓,土层才会不断变化,快,快,给我找个车我去趟县文化馆。”
王家贵着急忙慌的赶到县文化馆,找到工作人员说:“同志,我们可能发现了古墓,还得麻烦你们派个人去看看。”
文化馆工作人员听到有古墓也是非常重视,当即就派人跟随王家贵去看,到了之后,文化馆工作人员,看了看地势,又看了看土层说:“这不是古墓,就是普通的土层变化,你们放心施工就可以。”
王家贵也以为是自己太疑神疑鬼了,就准备开始重新施工。
这个时候有个工地的施工人员来告诉王家贵说是发现了几个青铜碎片,听到有青铜碎片,王家贵浑身一震,连忙往发现随便的现场跑去,果然有几个青铜碎片,躺在地上。
这个时候又有人说,前几天就挖到过,不过没当会儿事儿,就被施工人员当废铜烂铁给卖了。
听到这儿,王家贵直接发火了:“卖了,卖哪儿了,赶紧给我找回来。”
听到所长发火了,那些卖青铜碎片的施工人员,连忙去找废品收购站,拿回了青铜片。
看到青铜片拿回来了,王家贵也不迟疑,带着青铜片又去了一趟文化馆,看到青铜片文化馆的人也不敢耽搁,又跟着去了一趟。
这一趟还是没有收获,工作人员告诉王家贵:“这可能是之前富贵人家埋在地下的,看这个山包的起伏,不能有古墓。”
虽然两次文化馆工作人员都否决了施工现场有古墓的事情,但是王家贵还是没有放弃,还是怀疑地下有古墓,但是怀疑归怀疑,没有实际证据和文化馆的肯定这施工就不能停。
所以王家贵只能继续施工,他告诉施工人员,施工爆破的时候,只能在地表60公分之内慢慢推进,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爆破。
又挖下去几十公分之后,竟然出现了五花土的特征,所以王家贵更加坚信这地下是古墓。
王家贵“三顾茅庐”再次去了文化馆,因为王家贵因为古墓的问题已经去了文化馆好几次,所以这次工作人员就对他爱答不理的。
但是这次,好巧不巧的遇上了副馆长王世振,王世振曾经系统的学习过考古知识,与之前去考察的普通工作人员有本质区别。
王世振听了王家贵发现五花土的事儿,就觉得地下可能有古墓,去施工现场经过考察之后,王世振基本断定底下存在古墓。
所以他让王家贵先停工,等上报省里专家之后,再开始挖掘。
听说发现古墓,省里专家也非常重视,立即派遣专家开始挖掘,专家组由湖北省考古队队长谭维四亲自带队,到达现场之后,经过勘测,就出现了我们开头的一幕。
谭四维惊出了一身汗,要不是王家贵多次报告,小心施工,爆破再深几公分,古墓就危险了。
随即开始挖掘,不挖不知道,一挖直接震惊了考古人员,墓坑总面积有220平方米,还是不规则形状,这样的古墓见所未见,是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
随着不断挖掘,出土的文物也越来越让人惊讶,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出土的一整套编钟,也就是后来被被命名为“曾侯乙”的编钟。
要不是王家贵的锲而不舍,多次报告,这套编钟可能就在施工爆破中毁于一旦了。
作为古墓发现者的王家贵不仅仅受到了文化馆的表彰,也参与了对于古墓的发掘,可以说给自己的人生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