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一声枪响,医生倒在了地上,又是“砰”的一声,男子朝他补了一枪

体娱   2024-11-20 09:51   北京  

1949年底的一天,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砰”地响起一声枪响,一名医生应声倒地。

接着,又是“砰”的一声,凶手竟又朝医生补了一枪,然后被当场抓获。

控制住凶手的战士一脸震惊,随即立刻向上级汇报:《华北画报》主任沙飞杀了医生津泽胜。

杀人的沙飞,原名司徒传,正是我国革命摄影第一人,中国共产党新闻摄影工作的奠基人。

1912年,沙飞生于广东开平,青年时期爱上摄影并展露出不凡的天赋。

后来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门研究绘画和摄影。

从小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他非常推崇鲁迅。

到上海求学时终于得偿所愿,不仅见到了鲁迅,还亲自为鲁迅拍摄了一系列摄影作品。

沙飞这个笔名,正是为了发表拍摄的鲁迅照片而取的。

他希望自己能像一粒小小的沙子一样,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的全面抗战阶段。

这一年底,沙飞带着用镜头记录历史,用摄影唤醒同胞爱国热情的使命感,毅然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的一员。

介绍他参军的,正是聂荣臻。

那时正值平型关大捷,沙飞作为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全民通讯社”新闻摄影记者,对聂荣臻进行了采访。

两人相谈甚欢,沙飞表达出参军的意愿。

聂荣臻也非常喜欢面前这个有才华有热血的小伙子,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从聂荣臻处离开时,沙飞意外收获了首长送给他的“韦尔脱”相机,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沙飞在战地收获的第二部相机,是莱丁娜相机,来自白求恩大夫的遗赠。

二人因为共同的摄影爱好,成为至交好友,可惜1939年白求恩不幸因病逝世。

同样在1939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设立新闻摄影科,沙飞成为第一任科长。此后,在出色完成摄影工作的同时,沙飞开始为我军培养摄影人才。

仅仅几年间,千余名摄影记者先后从他那里学成,奔赴各地,很多人成为了解放区的摄影骨干。

1942年7月,在聂荣臻的大力支持下,沙飞创办了《晋察冀画报》。

这是我党革命史上第一部官方出版发行的画报,成为有力的宣传阵地,佳作频出,影响力显著。

这期间,沙飞作为新闻记者的敏锐性显露无疑。

他曾拍摄系列作品《将军与孤女》,主角就是聂荣臻和战争中救出的两名日本女童。

聂荣臻本想收养两个女童,但考虑到战场环境既危险又不利于孩子成长,最终还是决定将她们妥善送回日军那里。

日军方面见到两名女童后,也不禁肃然起敬,给聂荣臻送上了感谢信。

沙飞全程见证了此事。

他断言,这些照片现在看不出用处,但等战争结束,甚至几十年后,就会有用处了。

战地记者当久了,随着战争的深入,沙飞见到了太多远超言表的血腥和残酷。

尤其是日军的非人暴行,给他的心灵带来了越积越深的伤害。

1948年,他因肺结核入院治疗。

他所在的石家庄白求恩和平医院,留用了很多日本医护,他的主治医师津泽胜便是其中之一。

对日本人积累已久的仇恨愤怒爆发,他无论如何都不肯信任津泽胜,并屡次声称津泽胜欲加害他。

最终,竟扣动扳机,将津泽胜杀害。

聂荣臻听完汇报后,第一时间便问:“他精神是否正常?”

聂荣臻毕竟是了解沙飞的,他一句话问到了点子上。

事实上,沙飞此时已经罹患“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可惜,沙飞的妄想症是间歇性的,当时的医疗鉴定给出了他精神正常的结论。

刚刚建国两个月的新中国,禁不起风吹草动。

考虑到国际影响和中日关系,聂荣臻“挥泪斩马谡”:“厚葬沙飞,他贡献大。”

临刑前,聂荣臻含泪叮嘱:沙飞是南方人,爱吃鱼,想办法给他弄点鱼吃……

沙飞从容走到刑场,只要求不下跪。

他怀揣着鲁迅遗像的底片,永远地离开了。

他的作品署名曾经一度全被抹去,直到30年后,当年《将军与孤女》中的女童来华感谢聂荣臻。

这一往事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沙飞的名字再次被人提起。

1986年,北京军区军事法院,根据沙飞女儿搜集提交的证人证词等材料,广泛咨询精神疾病专家,因专家一致认为沙飞案发时,处于典型的精神病状态,撤销了原判决。

沙飞离世36年后,恢复了党籍和军籍。

本主儿
有深度 有温度 有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