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丨吉林乾安:土地综合整治让盐碱地变高产田

政务   2024-10-21 15:10   吉林  

正值东北秋收的高峰期。在位于吉林省乾安县的中铁十四局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4500亩的金色稻田一望无垠,一片丰收景象。

近日,中国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吉林农业大学的9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区开展现场测产。专家组认定,经去杂、去水后,改良第二年的水稻亩产达588公斤,比未改良对照组增产7倍。

乾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面积约7500亩,土壤pH值在9.3至10.3,每千克土壤含盐量在5.3至19.3克,属于重度苏打盐碱地,是最难治理的盐碱地类型之一。

为探索更优的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中铁十四局联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科技攻关团队,采用“三良一体化”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向这片中重度盐碱地发起了挑战。

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始田间工程建设。2023年4月,项目开始实施盐碱地酸性磷石膏改土、培肥和种植工作。同年10月,水稻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最高地块为565.9公斤/亩,而未改良地块产量只有26.7公斤/亩。项目技术团队首次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当年丰产。

今年,项目团队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采用水稻良种东稻122,配套侧深施肥和密植栽培等良法技术,比去年增产23公斤,为更大区域改良技术推广运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依据。

中铁十四局乾安农业分公司总经理李家亮说,通过优化土壤改良方案,提前进行稻茬清理、土壤改良、田块旋耕和耙地打浆等工序,预留充足时间降碱排盐,增加排盐洗碱次数,平均洗田次数相较于2023年增加1至2次,改良田块的pH和含盐量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降。“现在靠着高科技,过去不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水字镇丽字村村民王成说。

目前,中铁十四局的项目团队正总结技术经验,认真研究盐碱地改良技术和工艺,形成可复制模式。同时,他们还加快产业布局,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从改土、种植延伸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深入研究产业化发展,不断挖掘提升盐碱地价值,助力更多盐碱地成为大粮仓。
来源:新华社
初审:邓艳平
复审:张 维
终审:孙忠超

快长按二维码 

 关注松原发布

中共松原市委宣传部 主办

松原发布
提供服务咨询,倾听社情民意,打造松原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政民互动的沟通平台、城市形象的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