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我的2024

文摘   2024-11-21 08:39   湖北  

               吴小波


         2024就要过去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把过往梳理一下,然后藏进记忆。虽然它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平淡无奇,毫无色彩,但于我却弥足珍贵。

       公安县硬笔书法家协会是我加入的惟一社团,今年四月我和书友们在文联的艺术馆办了一次“芦花荡杯硬笔书法展”。我亲自参与了组稿、评选、装帧和布展,还写了《前言》。这是协会复建十五年来举办的展出时间最长,参观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次展览,在全县的艺术史上绝对空前。我没想到开展当天就观众如织,也没想到有多家单位会组团观展,更没想到有观众会趁人不备顺走作品……当我看到成群的作者拿着由我书写的“入展证书”高兴地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拍照留影时,心里好一阵感慨。

       二十七年前,我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参加了由县硬笔书法家协会和凯乐公司联办的“凯乐杯硬笔书法大赛”。一个月后我收到了组委会寄来的二等奖证书和奖品。证书由红纸打印而成,巴掌大小,正反过塑,奖品是一个开本极小的硬皮本和一张最新的《凯乐报》。即便它们朴素如此,而我仍心潮澎湃。我没想到自己会在2009年成为这个协会的一名复建者,还会在之后的十五年里和大家一起办刊、办展、办讲座。有些缘分或许在前世就已结下。人活世间不能总想着利来利往,还得有点关于灵魂的追求。



         朋友说我是一个真正的藏书家,我说我只是一个藏书者。很少有人知道我在藏书之余还藏点名家书法。五月我和新明兄跑了一趟沙市古玩城,在画廊里买了两幅吴中华先生的书法。老板说,你很识货,中华先生是书法名家,作品将来肯定升值。我说,我从未想过它是否升值,买它是为了弥补二十六年前的一件憾事。1998年我在荆师读书,闲暇时常去逛博物馆周围的古玩店。那里除有一大堆真假难辨的坛坛罐罐外,还能见到本地书画名家的墨迹,无论是朱由的楚简,杨随震的篆隶,还是严良文的山水。我还在此见过上海硬笔书法名家钱沛云先生的行书小品。 


     

        某天我如往常一样在博物馆四周闲逛,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幅吴中华先生的四尺对开立轴,其字楷中含隶,书风刚劲,笔力雄健,十分耐看。落款处一枚“竟陵游子”的闲章潇洒飘逸,令人难忘。先生是天门人,天门古称竟陵,文学史有“竟陵派”一说。我对先生书法并不陌生,不仅在荆州新华书店读过由吴丈蜀先生题签的《吴中华书法集》,还在沙市章德安先生的书斋见过其原作。加之那时的单位和商铺的招牌都是由本地书家题写,走在街上,目之所及都是艺术,不像现在,满城电脑体,俗不可耐。我问店主,先生此作要多少钱?店主说,一百二十。我睁大了眼,不敢接话。店主见我面有难色,说真想要八十拿走。我依旧无言,悻悻而去。我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只两百元,无论是一百二还是八十,于我都是一笔“巨款”。后来每当我在各种书法展上见到先生的作品时都会想起这段旧事。今天面对先生的墨迹,陈年往事又涌上心头。



       我向来不是一个虔诚的写作者,也从未真正做到笔耕不辍,惨淡经营,但只要心有所感还是会奋笔疾书。十月五日,我在“墨观点”上读完了第一百则由廖光荣、朱勇方、向爱东、何东四先生手抄的《围炉夜话》后突发灵感,就用文言写了一篇《读四人围炉夜话记》。蒙光荣先生厚爱,把它推荐给了《书法报》。十七天后拙作登在了该报的“艺林随笔”上。我收到样报后迫不及待地将此消息告知了亲友,生怕他们不知道我发表了文章。当晚我独坐于书房,在台灯的暖光下读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样报,猛然想起十二年前的三月在《中国教师报》发表作品后的情景。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言文。那天我匆匆跑进教室,挥舞着报纸对同学们说,我的文章发表了,快过来看!瞬间学生就围了上来,瞅着印有我文章的版面,连连称赞,我则十分享受这份恭维。那时的我确有一种向众人炫耀的虚荣心,甚至觉得发表文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后来我为此反思过,发现此举极其可笑。你发表了文章关别人什么事?别人凭什么一定要读你的作品?不知怎的,十二年后的我依旧可笑。

      我曾十分害怕岁月的流逝,害怕面对岁月流逝后沧桑的自己。时间就像沙子,就算你握得再紧,它还是会落下。我三十岁时一位长者对我说,小兄弟,记住,人要活在当下!当初我不解其意,后来渐渐悟出其道。过去已成往事,无法追回,未来千变万化,难以预测,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才能被你握于掌心。既如此,那就珍惜当下吧!珍惜当下听的每一堂课,珍惜当下读的每一本书,珍惜当下遇见的每一个人。深藏过往,无畏将来。 

       再见,我的2024!




吴小波

湖北荆州市公安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公安县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文学教育》《厦门文艺》《书法报—硬笔书法》。


墨观点
传播正能量,传承中华国粹。弘扬中国笔墨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