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庙景区位于孝义市城西古村落贾家庄村,景区主要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皇庙古建筑群,孝义市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也称为孝义市非遗文化展示馆,和贾家庄历史文化街区、现在已被命名为“孝∙义文化一条街”的古驿道和古民居院落组成。今天我将为各位讲解的是景区的核心景点三皇庙和非遗传承保护中心。
三皇庙,也称为圣祖庙、圣帝庙,因为供奉华夏人文始祖,天皇——太昊伏羲、地皇——炎帝神农,人皇——黄帝轩辕而得名。
孝义三皇庙始建于元代,约公元1295年前后,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庙宇在元代就有,清代乾隆、道光和民国年间曾多次进行不同程度地扩建和修葺,很多早期建筑已经坍塌损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2005年,在贾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自强先生倡导和组织下,村集体筹集资金,由孝义市文物局和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本着“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的原则,对三皇庙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孝义三皇庙殿堂楼宇鳞次栉比,高低相间,错落有致。既古朴典雅,又不失宏伟壮观之风貌,是晋中、吕梁两地少有的道教庙群。像这样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原汁原貌、保存完好的三皇庙群,全国罕有。
三皇庙于2004年6月被公布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庙坐西向东,寓意着紫气东来,遵循太阳东升西落的天道自然。整体建筑风格属于山西传统的两进院布局,东西长84米,南北宽59米。主要建筑朝圣门、乐楼、三皇大殿依次排列在由东向西步步登高的中轴线上。
三皇庙的山门,又名朝圣门。三皇庙的山门是一座二层结构的青砖拱券式门洞,一层正中的拱形门洞为元代遗存,门顶为平台,四周有垛口,已有700余年的历史。2005年三皇庙二期工程维修时,为保护古山门,以一正两侧仿皇宫式建筑形制,增建了两侧掖门,门顶增建了面阔三间的仿古木结构门楼。整座门楼古风古貌,简洁无华,恢宏大气,造型优美。楼中空间是门外广场的观礼台,南北两端悬置了晨钟暮鼓,目的呢就是为了让人肃穆起敬,按时起居作息,从而保佑一方平安。
门额上嵌有的阳刻“三皇庙”横刻石匾,笔法苍劲,造型古朴。尚无考证出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门楼正中高悬的“三皇庙”匾额,是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姚奠中先生题写的。
门额上方悬挂的“朝圣门”匾额,是著名国画家赵梅生先生的墨宝。
大门两侧的这副对联是由王俊斌编撰,原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崔光祖书写的。上联为:“书三坟养民以礼深滋古代文明流恩远,下联为:艺五谷兴国以农更佐当今富强惠泽丰”。这幅对联,高度赞扬三皇先贤,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门楼外侧楹联“神匾留万历 皇庙越大明”,是由我们贾家庄的郭自强书记书写的。
朝圣门上的这些楹联、匾额,既记录了古人对于三皇的崇敬与信仰,也提示每一位炎黄子孙,怀抱敬重、恭谨之心,进入神圣庄严的三皇庙,拜祭我们的人文始祖,观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三皇庙的第一进院,请大家回头再看山门的背面。二层为清式单檐歇山顶阁楼,整座门楼翘脚挑檐,五脊六兽,猫头滴水,桶瓦覆面。
门楼上方悬挂的书有“先觉楼”三个字的牌匾和门洞上方悬挂的“继天立极”匾额都是由山西省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题写的。赵望进1940年出生于山西临猗,是1960年山西省唯一用毛笔答完高考语文试卷的考生。196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师从国学大家、书法大家姚奠中老先生。
“先觉楼”,表达民众缅怀三皇先贤,具有先知先觉,引领人民从蒙昧走向文明新生之意。
“继天立极”,寓意为太昊伏羲继承天的事业,创立无以伦比的业绩。。
门洞两侧的楹联“启华夏文明德配天地尊洪荒初祖,创神州基业道贯古今敬远古伟人”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国柱先生所撰,是对三皇的功德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一进院的南侧是碑廊,西面这堵高墙是乐楼的后墙,西北角设有进出二进院的两个门,掖门和承惠门,北面这道门里面是孝义市非遗传承保护中心,也是三皇庙的北偏院,为儒、释、道三教分坛的下道院。
这座碑廊是2005年重修三皇庙是新建的悬山卷棚顶曲形园林风格仿古建筑。
廊中列有石碑7通,均为记事碑。三皇庙始建碑及其它古碑文革期间被损毁。现存的仅有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重修三皇庙建两廊神祀碑》;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增修财神牛马神祀碑》;大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端阳《增修三皇庙并金妆圣像碑》;大清道光九年孟夏《重修三皇庙碑》;中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三皇庙新建文昌奎星楼并改修乐楼碑》5通古碑。两通新碑是2005年《重修三皇庙碑记》和2006年《重修三皇庙二期工程碑记》。
这些碑文记录了当时的风土民情、维修原因、维修经过及出资的功德主姓名等信息,歌颂了三皇无与伦比的功绩,是三皇庙历次修葺扩建的翔实资料,也侧面反映了贾家庄村不同时期的人文环境、古风民俗、经济状况、文化内涵。是研究三皇庙历史的重要资料。
2005年《重修三皇庙碑记》。这块碑有两个字缺少了笔画,一个是“森”字少了一竖,一个是“帝”字少了个勾。原稿上这两个字是完整的,雕刻师也确认当时刻的准确无误,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后我在三皇大殿给大家揭开这个谜。这两块碑分别是 2004年6月10日,三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13年3月15日,被国务院公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立的文保碑。
三皇庙前后两进院落高差较大,进入二进院需拾阶而上。原有的台阶较窄,已无法满足现在的人流量,2005年修葺工程中,郭自强书记主张扩宽并把台阶设计为21级,既符合古建台阶设计兴、旺、绝、死的踏步禁忌,起步踏兴,终步落兴,又寓意21世纪贾家庄蒙尘多年的文物瑰宝重放异彩,三皇文化薪火传承、绵续不断、后继有人。
这道通往二进院落的掖门叫“敬贤门”,也叫“聚贤门”。掖门通常是指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但在这里,却是进入二进院的正门。在过去,是专供有身份、有地位的男性宾客进出二进院的通道。靠北墙还有个小门,这个门叫“承惠门”。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因陈姓叔侄捐献土地,使得庙院扩大,乐楼东移,改建成现在规模。由于陈氏义举惠及乡众,取陈惠谐音命名,表示村民承恩铭记不忘之意。
进贤门是里外院间的主通道,为木雕垂花悬柱门楼。门楼进深4米,采用的是悬山顶砖木结构,黄脊灰坡,碧绿筒瓦剪边。南依乐楼而建,为清代重建遗构。
门亭匾额“厚德载物”为2006年牛属弟兄之长兄李世茂70寿诞,同庚弟兄15人祝寿后,拜祭三皇所敬之匾。这块侧匾“开物成务”为原省文联主席、书协主席李才旺题写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进贤门的门板上刻画的有两条龙?在这里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人物,就是句芒(goumang)。传说,伏羲死后成为了东方天皇,伏羲手下有位大臣叫句芒,其名字的意思就是说,春天草木生长,是弯弯曲曲、角角叉叉的,“句芒”两个字就做了春天和生命的象征。句芒(或名句龙)是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死后成为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所以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和神树扶桑都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春神句芒的原始形象,是鸟身人面。《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同时手持一个圆规,和东方天地伏羲共同管理着春天。不过在演变过程中 我们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的形象已经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因此也被称为“芒童”。由于他是东方天皇的属神。大门上刻画的这二只龙,就寓意着句芒驾驭双龙,随时为人文始祖、天皇伏羲巡游世间而待命出发。
赛神乐楼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卷棚硬山顶。戏台前后台隔架和顶棚均由彩画木结构梁架组成,台口四周有木雕、砖雕、石雕,朴实而典雅,为清代遗物。乐楼的明柱顶端雕刻有活灵活现的小猴子、鸽子、青蛇、大象等动物图案,具有歌舞升平、太平吉祥之意(和平鸽、蛇舞、申猴、象鼻子),鸽子、猴子、蛇这三种动物的物象功能是用来防鼠雀之害的。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猴子的雕刻设计是一进一出,其寓意是提醒观众看戏时要“入境出世”,即通过对戏剧的理解,达到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深远的人生哲学意义。戏台藻井精心绘制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绘画技艺高超,工笔传神,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不标名讳就知是那位好汉,达到了“名形合一”的水准。
由于舞台建筑设计先进,装饰改造科学合理,戏场周边建筑物高低搭配适宜,再加上舞台下按阴阳两仪八卦方位暗藏水翁,形成空腹实面的共振作用,台前有三皇大殿做音障,后台有玻璃墙反射,前后反复折射、放大,使产生的声波在舞台穹腔中得到放大和加强,演员在戏台上唱戏即使嗓音不大,但传出的声音也很强,抬腿跺脚翻跟头时能发出很大的“咚咚”声。所以班主和演员都愿意在三皇庙乐楼唱戏。他们都认为前台有两条“吟龙”(两角的青蛇)助力,后台有“镇台龙”(敬贤门门板上刻画的双龙)助威,演唱者有如虎啸。观众特别叫座,有“龙吟虎啸”之效。
在戏台的正上方悬有一块匾额,上书“海市蜃楼”四个大字,寓意堪称精妙。海市蜃楼是通过光的折射显现出另外空间的真实场景的一种现象,看似真实,实则虚幻,这和戏曲演绎有异曲同工之妙,海市蜃楼四个字提醒观众,戏曲故事来源于生活,但也时刻警醒观众莫要入戏太深,适时出戏入戏、懂得进退取舍。
里面的匾额,上面写着“遏云处”三个大字,“遏云”形容戏曲或歌声美妙动听,能阻止云彩流动。比喻巧妙,寓意深远。
这两块匾额均由清末汾州举人、民初中阳县知事秦云川所书。
戏台明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为:神楼赞颂始祖三皇创基业衍繁四海;下联为:仙台讴歌后世万众绘新图振兴九州。为王俊斌撰写,书法家张梦龙所书。
清末民初重修乐楼时,将前后台的隔屏全部改为大幅玻璃镜子,并在玻璃镜子上彩绘人物故事,亭台楼榭,增强了舞台艺术的感染力。在当时,玻璃镜子在当时是罕见的物品,玻璃镜子装潢的采用,加之镜子上施有彩绘,给整座戏台增光添彩,于是乐楼就有了“玻璃戏台”的美誉,一时之间出现了人们“不为看戏而为看戏台”的时尚,成为了汾孝地方奇观。
三皇庙戏台建造规格如此之高,建筑装饰如此精美,与明清时期贾家庄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贾家庄,人称古村,是非常重要的通商驿道。在清代鼎盛时期,驿道仅车马大店就有十三处,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车马、骆驼途经住宿,给全村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人称“家有钱余(银两)万担(粮食),不如开座烂店”,反映了当时商业经营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贾家庄人有既有充足的资金,又有南北客商带来的丰富物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财力物力,才给我们后人留下这样精美独特的建筑。
木质的匾额上有清晰的明代及民国时期立匾、重修的文字记载。大殿山墙外有彩绘门神、行医故事及松柏兰竹等图案,形象生动、技法古朴。
大殿明柱上的这幅楹联由王俊斌撰,丙午年赵望进书写。
上联是:伟哉定乾坤开贸易兴婚嫁圣德浩浩芳流千古
下联是:大矣统华夏教稼穑立医药神恩泱泱惠播万方
这幅楹联为我们诠释了三皇始祖在距今一万至五千年间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替天教化华夏先民之丰功伟绩。
殿前左右过去各设一立式整容镜,原为铜镜,明朝崇祯年后立,原镜已失。后改为水银玻璃镜。历代文武官员、庶民百姓凡进殿拜三皇者,必先在此镜前梳发理衣,肃容整冠后方可进殿朝拜。
大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座耳殿,为清代三皇庙修葺时增建的。北边为财神殿,南边为牛马王殿。
传说中伏羲画八卦而定四方,结网置教民以渔猎;神农共五谷而兴农事,尝百草群药圃;轩辕造农具,定节气。因此被共同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先秦时期,三皇的神性更高于人性,三皇皆有天帝属性,后世更多被记载为人类始祖。
完
录音:白涛
新媒体编辑:杜蓓蓓
新媒体审核:杨晓东
新媒体监制: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