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10”救民于危难的一个缩影。作为“生命线”上的守线人,“110”人面对的是众生百态。在电话线的那一端,有人醉酒后会“骂骂咧咧”,有人提出的诉求会“很离谱”……所以,“110”人有时也会感到很委屈和很窝火,但每当电话响起和接通的那一刻,大家必须保持理性、有礼。
宋如春,男,46岁,参加公安工作22年,现任陇川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一级警长,已在“110”接警台工作5年时间。
2024年9月7日21时许,宋如春接到报警求助,在陇川县勐约乡邦中村委会大石头寨,一位55岁的老人进山后一夜未归,家属万分焦急。宋如春立即指令勐约派出所出警,并联动陇川县应急救援部门共同开展查找。出警民警详细了解了老人的体貌特征、衣着特点和日常活动轨迹等信息后,立即组织当地村民,分为多个小组,以走失地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进行地毯式搜寻。直至9月8日15时许,在瑞丽市莫里农场一队找到走失的老人。原来,老人进山寻找菌子,迷了路,一直沿路行走,天黑了,便到石洞内休息就是一整夜。找到老人,出警民警将信息反馈到接警台,宋如春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接警虽不能到达现场,但警情得到圆满处置,我们也会很高兴。因为,这是解决了群众的麻烦事!”宋如春说。类似老人迷路、孩子走失的警情很多,作为接警员,当得知老人孩子找到的消息,那种高兴是溢于言表的。
有时,我们还需要用温柔的力量挽回生命。宋如春讲述了一个“110”人“在线救命”的真实故事。2024年8月29日21时许,“110”报警电话响起,传来的是一个带着哭腔的男孩声音:“他们都不理解我,就知道骂我,我不想活了……”倾听哭诉的同时,宋如春迅速开启“温柔模式”,努力抚平对方的情绪,想方设法引导其说出有效信息。“暖心通话”持续了近20分钟,男孩情绪稍缓,最终将具体位置告诉了宋如春。宋如春迅速指令辖区派出所民警前往处置,为避免意外发生,实时指令现场民警要与报警人保持通话,稳住其情绪,尽快获取其父母联系方式及准确位置,确保其人身安全。
原来,男孩当晚因被朋友辱骂,一时想不开,就拨打110电话欲轻生。民警现场继续对他进行开导,最终将他安全地交给其父母。
宋如春说,“遇到危难,群众会第一时间拨打110,是因为他们信任我们。这份信任无比珍贵,我们绝不能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