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地处川南滇东北结合部,汇聚了苗族、彝族、回族、藏族等26个少数民族成份。古往今来,各民族群众守望互助,携手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绽放出如石榴花般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近年来,筠连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推进“三项计划·筠连行动”,成功创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同时,创新推行“4321”创建模式,全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在这里,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齐心协力勾勒出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美丽图景。
“一乡一品”推动各族群众走向同心共富路
10月29日下午,位于筠连县联合苗族乡甜竹村的竹笋加工中心内一派繁忙,数名工人正有序地进行着清洗、浸泡、筛选、切割等工序。不久后,这批处理过的竹笋将被打包送往杭州、江苏等地。
筠连县联合苗族乡甜竹村的竹笋加工中心
“厂内的笋子主要产自云南和四川,每年大约加工方竹笋、罗汉笋和楠竹笋2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该加工中心负责人张梅介绍,该厂于2022年开工建设,今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目前,正在规划建设2条精加工生产线,预计11月投产。届时,将带动150余人就业。
联合苗族乡以其丰富的竹资源闻名,竹产业占地3.2万亩,覆盖5个行政村,惠及1500余名农户。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竹产业,不断扩大竹面积,引领苗乡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竹产业的兴旺发展既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联合苗族乡党委书记陈曦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收获800斤竹笋,笋农每年通过采笋能增收3000-5000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行‘竹农+集体公司+企业’的经营模式,让各族群众共同致富。”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媚,照耀在团林苗族乡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鸽舍上。几名工作人员穿梭在一排排整齐的鸽笼之间,仔细检查鸽子的健康状况,并记录下每对鸽子产蛋的情况。对于当地群众而言,鸽子不仅是和平的象征,更是增收的希望。
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专合社已拥有7座养殖棚和月孵化1万只的乳鸽养殖生产线。依托“村集体+专合社+脱贫户”的发展模式,专合社年产值超200万元,帮助当地群众稳定增收。
团林苗族乡济众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筠连县通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一乡一品”产业示范工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白羽乌鸡、乳鸽、烤烟、竹子等特色产业,以农文旅赋能产业发展带动各族群众增收。
在高坪苗族乡,全乡以43家苗绣服饰店为基础,建成川云民族服饰特色产业中心项目,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发展榨菜、天麻等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团林苗族乡,依托鸽子、白羽乌鸡养殖、中药材种植、茶产业等特色产业,全乡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走出了经济发展新路子。
如今,团林苗族乡鸽子产业、联合苗族乡竹笋加工产业、高坪苗族乡民族服饰等一大批产业落地开花,各民族群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共同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未来。
互嵌式社区催开民族团结之花
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市民教育室、民族团结图书角、社区食堂……走进筠连镇城南社区,街道干净清爽,基础设施完善,居民们和谐共融,生活也多姿多彩。
“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在社区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宛如紧密相连的石榴籽。”城南社区居民这样形容他们的生活。
城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
城南社区成立于2001年7月,常住人口13041人,辖区内有77个小区、3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是一个由单位和居民共驻共建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
近年来,城南社区积极探索“三化九邻”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路径,聚力打造“邻里家家亲”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着力构建多元、交融、和谐的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是城南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写照。在城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多功能市民教育室和民族团结图书角,通过播放红色电影、文化培训、理论宣讲、青少年活动、就业培训等方式,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让各民族群众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交融发展。
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詹勇介绍,社区每年会开展打糍粑、刨锅汤、包抄手等趣味活动,以及诗词大会、“邻里家家亲”邻里节、“乐学城南”社区课堂、全民健康体检等各类型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增进相互了解,凝聚文化共识,实现“幸福共享”。
城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团结图书角
社区是联系千家万户的纽带,既要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下功夫提升生活服务水平。
为完善服务体系,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便民服务大厅,在这里,居务服务、网格服务、卫生健康等可一站式办理,进一步简化居民办事流程,提升市民化待遇。
同时,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儿童之家、理论宣讲室、未保工作服务区、劳动就业、左邻右舍公司等功能性布局,推动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工作学习中增进感情。
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招聘会、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居民提升就业能力。开设社区食堂,让社区各民族居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元的便民服务,实现“15分钟生活圈”。
“2023年起,我们开始打造城南社区党群服务综合体,这是对‘区域性宣讲服务综合体’的全新尝试和打样。”詹勇说,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家门口”的服务阵地,为服务综合体的持续发展探索多元路径。
精神相依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10月,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内书声琅琅,民族文化教育热潮涌动。踏入校门,一幅展现56个民族形象与文化精髓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浮雕跃然眼前,生动描绘了各民族团结一心、亲如家人的民族团结佳话。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依托本土特色品牌“春风三干”精神,开创了筠连中学“12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主题班会、主题板报、升旗仪式等方面,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川省筠连县中学学生活动室
不仅如此,学校通过深挖本土特色文化,不断丰富五育课程和活动。开设多门传承课程,将筠连独有的苗族刺绣、大唢呐、蜡染、书法剪纸、芦笙歌舞、民族体育蹴球等10余种课程融入课后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民族文化,促进了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生手工作品
在增进文化认同上,筠连县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铺展开一幅各民族美美与共、各族儿女共建幸福家园的生动画卷。
8月,筠连县2024年“三项计划·筠连行动”活动在南丝绸之路不夜城拉开帷幕,绚烂的音律在夜空中回荡,奏响了筠州大地的别样风情,一幕幕多民族和谐共融的场景在交织的奇光幻影中渐次展开。
筠连县2024年“三项计划·筠连行动”活动开幕式现场
5月,2024中国·筠连首届西部苗族大唢呐季暨筠连第二届四月八西部苗族鸥彩季举行,苗族大唢呐“座堂吹”比赛中,13支唢呐队伍同台比拼,曲调抑扬顿挫,吹响了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在以“同运动·一家亲”为主题的筠连县第二届民族传统体育(蹴球)联赛中,20名运动员齐聚一堂,推广筠连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各族群众之间的互动。
近年来,筠连县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活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不断推进服务业发展集聚成链激活“文旅服务”新动能,以丝路文化为核心,打造集文化演艺、非遗文创、国潮酷玩、情景美食、沉浸体验为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注入了强劲动力。
接下来,筠连县将深入拓展融合教育领域,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交流共享平台,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此外,将继续实施“三项计划”,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合作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 | 川观新闻
编辑 | 洪靖松
责任编辑 | 晏瑛 李杨
审核 | 詹小芹
监制 | 詹茂森
爆料热线 | 19162684153
查看更多消息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