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绿”动未来
12月18日
第十六届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
拉开帷幕
百余家新能源品牌企业携最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亮相,涵盖了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新能源重点领域;一众专家学者、企业领袖、行业先锋齐聚一堂,共同把脉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来自海内外的上万名专业观众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可能。
从共享充电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各式各样的移动充电设备和储能产品,到先充后付、一键启动的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及交能融合解决方案,再到有史以来面积最大、功率最高的商用钙钛矿光伏组件……
漫步在展馆中
禧宝看到
大量新产品、新技术涌现
终端应用场景丰富
科技体验感极强
在华晟新能源展位前,一款能够适配各类垂直安装应用场景的光伏板吸引了诸多视线。该产品采用最新的异质结技术,可实现95%以上的超高双面率,在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的基础上,减少占地面积超80%,开辟牧场护栏、高速隔离带等更多“光伏+场景”。无锡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提前布局“能源+低空经济”,探索将充电站屋顶作为无人机停机、补电点位,借助完备的电力基础,规划无人机领域绿电应用。
在“秀”出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如何共建有序发展的新生态,为绿色能源产业注入更多活力,也成为这场行业盛会的关注点。
“要发展好新质生产力,一定要有适应发展的生产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举例,目前氢能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底层应用难以打开。“新能源展览会,既是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承担着科普解惑的重任。”丁文江表示,无锡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期待无锡作出突破性示范。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在欧洲储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博·范德古力克看来,无锡聚集了一批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是能源储存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枢纽。“中欧可在技术研究、政策交流、标准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共享专业知识。”此行,他希望为双方企业牵线搭桥,掌握更多行业动态,制定未来战略,加速中欧能源转型。
“要突破同质化制造导致的严重内卷,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回忆,2020年协鑫敏锐地认识到传统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内卷趋势,朝着颗粒硅方向发力,进行结构性调整。不断的系统整改、技术创新,让协鑫在行业严冬中走出一条差异化制胜之路。
“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也带来了新的时代机遇。“充电设施已经成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周文霞透露,企业正在与全国多地合作,整合分散资源,推进城市停车、充电“一张网”建设,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平台预测和调度,为日常出行提供保障。
新能源产业是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中“6个优势产业”之一。多年来,通过深度布局、精耕细作,无锡已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新能源产业闭环,2024年全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去年
无锡正式提出
打造“新能源装备之都”
全力推动新能源装备
向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跃升
完备的产业生态和澎湃的创新动能是无锡打造“新能源装备之都”的实力和潜力所在。根据《2023—2024新能源装备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无锡新能源装备核心产业产值超800亿元,规上装备企业超过110家,集聚国家级、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创新平台近40家。相比国内其他城市,无锡的新能源产业在规模化集聚、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链主”企业市场带动能力强。在“龙头引领”和“院所带动”的双轮驱动下,加上这些新项目的相继落地、启用、投产,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产业链水平,助力无锡建设“新能源装备之都”。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祝雯隽、见习记者龚燕
摄影:敖翔
编辑:王开慧、朱迎儿
编审:沐滟
点个“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