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平台、建体系、聚资源……培育创新型工匠,这些探索值得借鉴→

政务   2024-10-14 16:07   北京  

“四个平台”构建工匠人才培育体系

“三大体系”全链式开展职工创新工作

智慧工会平台让职工创新学习有了线上“潮流”阵地

……

这些地方不断打造职工创新高地

让职工创新有平台 

交流有渠道 

建功有阵地

更培育了一批创新型工匠

北京经开区工匠学院打造素质提升、技能提升、创新提升、工匠精神传承平台

“四个平台”构建工匠人才培育体系



  “生命的秘密”“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史”“如何测序及测序应用”……近日,首届“亦城工匠”段海峰结合工作实际与生活场景,对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深入浅出讲解。


  这是北京经开区总工会近日在赛纳生物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举办的第十期“工匠讲堂”上发生的一幕。这也是经开区工匠学院打造素质提升、技能提升、创新提升、工匠精神传承“四个平台”,开展技术技能基础培训、素质培训、企业实训、技能竞赛、交流研讨、创新工作室创建、工匠讲堂、创新训练营、创新项目助推、创新成果展示等多个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工匠人才培育体系的一个场景。



  据悉,素质提升平台是经开区工匠学院结合线上线下多种资源和方式,主要开展亦智学堂、心理微课堂、定制化培训等服务。亦智学堂是传统意义的职工夜校,主要设置政治引领、职业素养、文化艺术素养3个方向的课程,除在亦城工匠学院开设课程外,还在各服务站、园区和大型企业中开展培训。自2015年以来,共开设167门、1580期培训课程,累计培训职工10.5万余人次。


  心理微课堂是利用手机群开设的职工心理课程,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区级和企业级的两级培训体系。2015年以来,微课堂举办78期,培训职工近22.9万人次。定制化培训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职业技能提升需求而开展的分类定向培训,针对一线职工开展“磐石计划”,针对中层管理者开展“中坚计划”,针对高层管理者开展“精英计划”。目前,共开展企业定制化培训97场,参与职工1.4万余人。


  技能提升平台主要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职业发展助推服务项目,畅通职工技能提升通道,帮助职工成长成才。2015年至今,累计举办634场企业专场岗位练兵,练兵活动涉及126个工种,参与职工8.5万人次,共评选出631名岗位技能标兵。技能竞赛是在企业级岗位练兵的基础上,开展的区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通过区级竞赛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与市级、全国级竞赛。在各级竞赛体系基础上,开展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开展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激励职工结合本职岗位需求、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和水平。截至目前,累计1600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创新提升平台主要围绕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创新训练营开展工作。通过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积极组织产业工人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操作流程、技术瓶颈等开展创新活动,在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共评选出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14家,其中34家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3家为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创新训练营面向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及骨干、研发带头人、各级工匠,通过学习创新方法和创新理论,开阔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2021年~2023年,累计开展职工创新训练营课程9期,150名职工参与线下实战教学,3000名职工参与线上培训。


  工匠精神传承平台从政策先行、工匠选树、育匠为师3个步骤开展。政策制定方面,出台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工匠”培养认定管理办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2.0版)》,为经开区工匠人才培育保驾护航。工匠选树方面,于2022年评选出首届10名“亦城工匠”,目前正在推进第二届“亦城工匠”评选认定工作。


  育匠为师方面,为了将各级工匠转变成工匠学院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2023年,组织工匠讲堂活动,邀请10位首届“亦城工匠”和1位“北京大工匠”,走进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工程等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将先进理念、尖端技能、前沿知识传授给职工。


浙江省总工会全链式深入开展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

创新有平台 交流有渠道 建功有阵地



  9月26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首届职工创新创效交流大会在甬江实验室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130余家企业职工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3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现场还为9家市区两级职工创新工作站(室)授牌。


  近年来,浙江省总工会把职工创新“双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工成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专门制定了《浙江省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以职工创新组织协同体系、能力形成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等三大体系21项重点工作为核心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工作室就是孵化器


  浙江各级工会以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为引擎,不断打造职工创新高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创新工作室超过3000家。近3年来,各级创新工作室共开展创新项目超1.5万个。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浙江全省合理化建议数量从23.3万个增长到40.4万个,职工技术革新项目从1.5万个增长到2.2万个,职工发明创造项目从8518个增长到1.1万个,职工取得国家专利项目从1.2万个增长到1.9万个,推广先进操作法项目从4355个增长到6372个。


  “看看能不能在结构上做调整,提升密封性……”在九洲新能源的实验室里,蒲道勇指导技术人员对产品细节进行调整。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最近正带着技术团队对产品进行升级。


  蒲道勇是九洲新能源技术和质量体系的构建者及技术带头人,他负责或主导的技术项目,获5项发明、18项实用新型、8项外观专利;主持设计的“210高效大扭矩电动车驱动电机”项目产品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


  此外,蒲道勇的创新工作室还承担着为企业“带新”的重任。九洲新能源技术部经理付开强就是当年蒲道勇一手带出来的新人,如今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我2011年9月来到九洲,碰到了蒲工。从最初的来料检验员,再到技术员、组长,到如今成为主管,是蒲工一步步指导我成长起来的。”付开强说。


  “浙江正以创新工作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细化组织机构、职责任务、运行管理等建设标准。”据介绍,近年来,浙江工会以创新项目为重点开展年度评价,对优秀的工作室给予创新补助,对不合格的工作室给予警告直至摘牌。


成果交流促提升


  不久前,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的班长张霁明及其领衔的“甬恒者”科创团队通过线上会议平台,与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建义带领的产学研团队交流分享了“纤知-光缆的全生命周期管家”项目的相关工作。


  “与浙大团队的交流共享,不仅补齐了我们的研发短板,还帮我们团队、我们企业的青年员工更快成长成才。”张霁明说。


  近年来,浙江各级工会通过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进一步发挥职工创新工作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以提高职工创新意识为导向,用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示厅、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场所,开展好职工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培育职工勇于创新的积极心态。


  据介绍,自2024年开始,浙江省总联合科技、经信、人社等部门每两年举办一届省职工创新交流活动,认定一批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并推动市(省产业)建立本级“五小”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机制。


  近日,四省边际首届职工创新大赛决赛暨衢州市首届职工创新交流活动在衢州举行。13个职工创新成果现场PK,全面展示衢州、黄山、南平、上饶四地职工创新创效成就。


  “13个进入决赛的创新项目各具特色。赛事活动为四地市企业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衢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盟”促资源共享


  如何进一步聚焦“链”“块”“区”,集聚资源?


  浙江把着力点放在了“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创建上。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解决产业链、人才链上下游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据了解,浙江目前已成立了省级联盟103余家,涉及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11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覆盖企业300余家。2023年,省级联盟开展年度技术攻关项目557个,给予十大技术创新成果百万元补助。


  兰溪市是全国棉纺织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拥有大小纺织企业500余家,年产值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30%。2022年5月,兰溪市总工会成立了由章美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的棉纺织技术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至今,726名女职工通过竞赛比拼,获得技能等级认定,实现职业晋升。


  在联盟的助力下,浙江蓝之梦纺织有限公司技术员吴家生研发的“耐水洗高弹牛仔面料染整工艺优化及染整废水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3年被列为金华市重大科技项目。


  在乐清市工会的指导和推动下成立的莺歌电气创新工作室联盟,已成为相关产业链中工艺攻关、降本增效、中小微企业优抚以及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等方面的主力军。联盟目前共有26位成员,包括6名高级工程师、16名工程师和4名技师。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至今,已攻克了4项技术难题,并通过精益管理、技术改造等实现了2600万元的降本增效成果。


  “根据行动方案,我们力争到2026年基本建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职工创新发展规律的具有浙江特色的职工创新工作体系。”浙江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贵州公路集团打造智慧工会平台

职工创新学习有了线上“潮流”阵地



  “主席,我和女朋友分手了,心情不好”“小郑,我得好好开导下你……”已是晚上8点多,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八公司工会主席赵扬依然在和非洲某国项目工地员工小郑在手机上亲切聊天。对于赵扬来说,通过公司智慧工会平台与海外员工进行互动交流,已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近年来,贵州公路集团工会通过构建与工会服务相适应的数字化准入点,逐步实现工会工作办公无纸化、会议视频化、宣传网络化、资料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民主管理透明化,显著提高了工会工作效率,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职工少跑腿”,使工会影响力和职工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贵州公路集团在建设智慧工会过程中,注重与贵州省总、省交通运输工会的对接,整体构建“核心平台+实体阵地”网上工会服务格局,实现基础、应用、数据和业务系统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智慧工会平台上线后,贵州公路集团七公司工会干部张和建就成了平台的忠实“粉丝”。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有20多个在建项目,职工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前基层工会要开展劳模宣讲活动,经常要翻山越岭组织各项目部凑在一起。现在有了智慧工会平台,集中在网上开展宣讲,既方便了职工,也方便了前来宣讲的劳模工匠。”张和建说。


  今年5月10日,贵州公路集团工会组织开展劳模工匠上讲堂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通过智慧工会平台直播做分享。直播现场,张胜林还与技术员互动,答疑解惑。技术员们纷纷点赞,“张总在直播中直接指导我们解决技术难题,这太‘潮’了。”


  如今,智慧工会平台逐渐成为贵州公路集团开展青年职工创新和网上学习的重要载体。不久前,集团七公司在工会工作品牌创建中征求全体职工意见,不少90后、00后职工在平台上踊跃发言,群策群力提出“齐力建家”工会工作品牌。


  “智慧工会平台不仅是一个APP和小程序,还包括了线下的服务职工阵地体系,职工可以‘一键刷脸’享用服务。”贵州公路集团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云上有声图书馆”一站式综合文化服务空间,职工可“刷脸”进入,还可“刷脸”自助借书。职工活动中心对全体职工免费开放,力求为广大职工打造一个专业级的运动和减压场所。

来源: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综合工人日报报道(记者 赖志凯 邹倜然 李丰)

编校:马晨琦、江光荣

编审:郑莉、安彦璟

全国总工会
关注涉“工”热点、传播工会声音、服务职工群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