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九师炊事班使用的铜水壶
方志敏怀玉山蒙难后在汪氏宗祠前的留影
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经闽北到闽浙赣苏区。11月,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继续率部北上抗日。1935年1月15日,方志敏、粟裕等所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受阻,同国民党军队激战后,决定翻过南华山、王山,进入闽浙赣大苏区休整。到达化婺德苏区时,浙江保安团和地方靖卫团也尾随而来。16日,方志敏和粟裕根据当时紧急形势,决定让先头部队先走,同时通知刘畴西率主力迅速通过怀玉山陇首(毗连德兴县)封锁线,跟上先头部队。刘畴西派人回话,说部队太疲劳,不能再走。方志敏为接应刘畴西,决定留下等候,让粟裕率部尽快进入闽浙赣大苏区。方志敏送走粟裕后,率队到怀玉山找到刘畴西主力部队。此时,国民党军队已集结15个团的兵力,从陇首到暖水、从分水关到童家坊,重重包围。方志敏率领红军冲破包围,在一位姓张的老人带领下,于20日中午到达八礤,又遭堵截。经连续几天紧张战斗,红军极度疲劳,处境非常困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方志敏以拍掌为号,会集了分散人员,一共只有80来人。这时,有人劝方志敏化妆到白区去暂避一下,但他惦念着已回赣东北苏区的部队,惦念着党中央交给他的任务,决意继续突围,转回赣东北苏区,重整队伍再行北上抗日。
1月26日,方志敏身边只有刘畴西以及机要、警卫等五、六个人。经过七天七夜急行军和战斗,没吃没睡,饥饿加疲劳,两脚一步一晃,已走不稳路,但他仍决定从高竹山朝金竹坑方向突围。当夜五更进入山谷深处时,被山上守碉堡的敌人发觉,密集的子弹一直扫射到天亮,刘畴西右臂受重伤倒下了。方志敏等人被迫分散隐蔽在山中树丛里,敌四十三旅出动大批人马搜山。方志敏独自藏在柴窝里,用烂树叶遮着身体,而藏在另一处的警卫员魏长发(玉山陇首官坑坞人),逃跑回家时被俘,叛变告了密。敌人立即派重兵严密搜山,29日下午一时左右,方志敏等不幸在高竹山铜钱坑被捕。敌人搜身时,只在他身上搜到一块怀表、一支水笔和一颗私章。这张照片是方志敏1月29日怀玉山蒙难后在汪氏宗祠前的留影。
来源:玉山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