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失宠,是买不起还是没有性价比?|津报早评

时事   2024-11-11 06:00   天津  

图源:上观新闻

文 | 咚咚锵

周末去门口的菜鸟驿站为家人取包裹,大中午的就笔者一个人。老板说,傍晚多点也就是七八个人。

前几年的“双11”这家菜鸟驿站可不这样,不夸张地说,从早到晚取包裹的队伍有几十米。相比之下,今年冷清得有点过分,被称作“史上最长的双11”就要像不存在似的悄悄结束了,为什么呢?

笔者问了问家中的网购达人,也问了问身边热衷网购的女性朋友。她们的回答很一致,今年“双11”也就是开始几天促销便宜点,后面根本不便宜,没必要凑热闹。有的商家“双11”推出的预售价比直接购买还贵,上当的消费者只好付款再退货。

“双11”本来是年轻人(主要是高校学生)搞出来的“光棍节”,是“单身狗”们自我狂欢的活动。2009年由天猫借来用作促销变成网购狂欢节,随后其他电商跟进,“双11”逐渐成为电商平台一年中最隆重的促销活动。各大电商平台与商家为了争夺市场和提高销售额,不惜通过让利方式加入到促销大战,消费者为了少花点钱,绞尽脑汁把商家给的促销叠加优惠用到极致。平台、商家、消费者合力让这一购物狂欢红火了十几年。

今年“双11”变冷清的主要原因是电商平台和商家发现价格战无法持续,促销力度明显削弱。一年中大的促销点如6·18、“双11”“双12”,小的如情人节、母亲节、“女生节”,是个节日商家就拿来促销,促销活动多了,让消费者对促销活动产生疲劳,刺激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常年的低价竞争让商家也很受伤,高投入、高退货率增加了成本,商家确实拼不动了。商家参与促销的意愿低了,电商平台也不敢苦苦相逼了,担心商家被逼急了换赛道。

“双11”盛况不再还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变得成熟有关。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关注价格也不忽视商品品质,消费有可能降级,对品质的要求并没有降级。大多数消费者在物美价廉且刚需的情况下才会出手,不会因为价格便宜,不管品质满不满意,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就盲目扔进购物车。

另外,抖音直播带货的兴起,使一部分消费者更注重购物体验,喜欢通过与直播带货人交流下单购物,蛋糕就那么大,网购渠道多了,“双11”促销活动自然受到影响。

不是不喜欢占便宜,是能占到真便宜才愿意下单。最近网上一位消费者展示她花99元钱购买的五只大公鸡,平均每一只鸡重量100克,以此揭露商家虚假促销行为。有网友说,这不是便宜,是坑。

今年“双11”线上家电销售业绩就不错,是因为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给力,消费者在享受实惠的同时,购买的商品品质并没有打折。在线下胖东来也异军突起,凭着山姆超市的品质和平价超市的价格,从一个地方性超市发展成国内商超界的天花板。可见,不论是线上线下,用优惠价格买到实惠商品永远是消费者的追求。

百度指数显示,“双11”的热度一年不如一年,其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没有最冷,只有更冷。没有了存在感,购物狂欢的作用也大大削弱,电商平台是该考虑“双11”何去何从了。

天津日报
媒体新闻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