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6时19分,太阳到达黄经225°,进入立冬节气。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此开始正式进入了冬季。古人认为“立”,建始之意,“冬”,终了之意,含有农作物收割完毕收藏起来、躲避寒冷的意思。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在古代民间是“四时八节”之一,一些地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气温下降到一定时候,水面便开始逐渐凝结,河面变得越来越纯净安宁;薄薄的一层霜,时隐时现地出现在湿润的土地上;冬天一到,野鸡就蛰伏了,而蜃类会大量繁殖。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由北到南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立冬是阳气潜藏、阴气加重的时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为来年勃发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对人们来讲,冬令进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适量进补一些阳性、温性的食物如牛羊肉、鸡肉等增加热量,提高身体抵御严寒侵袭的能力。北方人立冬节爱吃饺子,认为立冬为秋冬季交替为交子之时,所以要吃饺子庆祝,也算作对家人一年来辛苦劳作的犒劳。为了符合节气规律,一般选择羊肉作饺子馅。老人们俗信立冬吃饺子意为“安耳朵”,吃了立冬的饺子,冬天就不会冻坏耳朵,以此寄托冬日免受寒冷的祈盼。而南方人一般会在立冬节以鸡鸭鱼肉入席,以应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