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吃什么?
午饭吃什么?
晚饭吃什么?
鱼丸、沙县小吃、古龙沙茶肉酱......
成为一张张香飘四海的福建名片
南宋泉州石狮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菜谱之一,距今久远,但魅力丝毫未减。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山家清供》作为泉州宋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凸显。该书不仅为全球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也让今人得以窥见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饮食文化的精髓。如今,它已成为研究宋朝生活的重要窗口。
《山家清供》作为健康饮食文化著作,融饮食、养生、文学及审美情趣为一体。该书收录涉及菜、羹、汤、饭、饼、面、果馔等一百多种宋代健康美食,从烹饪种类、食材选择到加工烹饪技艺都做了细致的描述,为今天人们了解和研究推广宋代中国美食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马来西亚的槟城和吉隆坡都有福建面,但两个地区的做法不同。槟城福建面一般做成汤面,以虾壳、虾头熬煮成的汤为底,面上放虾肉;吉隆坡福建面,以黑酱油、猪油拌炒,再缀上猪油渣为浇头。两款福建面虽然由来与风味不同,但其中还是有共同点,那就是都采用了黄面。
据传,吉隆坡福建面最初由华裔王金莲创立,此人早年从福建来到马来西亚,因自己是福建人,于是就将创立的面命名为“福建面”。而槟城虾面与厦门虾面系出同门。如今,福建面就如同一道纽带,不仅连接着厦门与马来西亚,更见证了中马两国美食文化的交流互鉴。
“1元进店、2元吃饱、5元吃好”,来自福建的沙县小吃曾经凭借着这接地气的十二字诀,迅速风靡全中国。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著称,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多年来,从传统的蒸饺、扁肉、拌面、炖罐“四大金刚”,到融入各地市场创新推出的套餐饭、酸汤米线、老坛酸菜面等多种口味和菜式,沙县小吃开遍全球,成为传播中国美食、文化的窗口。
福州鱼丸用鳗鱼、鲨鱼、马鲛鱼或者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这种丸状食物富有福州地方特色,有着“福丸”之称。每一颗鱼丸都蕴含着海的味道与手工的温度,是福州人餐桌上的经典记忆,也是远行游子心中那抹难忘的乡愁。
鱼丸虽小,却玩转了整个美食圈。它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海外也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喜爱。如今,福州鱼丸已远销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海博TV 制作:李蔚琼、杨豪、陈昕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