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 |“老板报销少转员工13元”话题上了热搜,2万人帮忙出谋划策,后来……

文摘   2024-10-18 20:28   江西  

职场里

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事情

老板一句“小x你先垫一下”

害惨了多少职场人

说好完事儿报销

但要么缺斤少两,要么绝口不提

你主动提这事儿吧,怕老板记仇

你不提吧.....凭啥咱当大冤种

最近

有一名网友遇到了这种事

因报销时遭老板反向抹零少给费用

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求助


该网友表示
老板安排自己去买下午茶
总花费513元
报销却只收到了500元转账
“差13元,不太好意思开口要
不拿回来,又觉得亏了


该帖子发布后
62万网友在线围观
2万多人出谋划策
贡献了以下“金点子


分析老板反向抹零的动机


有人分析
老板对员工反向抹零
要么确实是
太抠门、格局小
要么就是想试探员工

   

不讨要:拿点东西补偿自己


有人认为
13元确实不算多
建议这次就当买了个教训
下次报销多报一点
或者直接在公司拿点东西
比如订书机、纸巾、零食补回来


讨要:N种讨钱方式


还有人认为

没必要自己贴钱吃亏
无论如何应该讨要剩下的13元
网友们还给出了
各种讨钱的具体方式


 “窝囊讨要”法 


 “机智讨要”法 


 转移矛盾法 


后续


收到了2万多条热心建议后

求助的网友
更新了自己的应对后续
“最后还是听劝
默默亏了13元
在公司拿了2个订书机当做补偿”


温馨提示

无论是公司的打印机、电脑

还是笔、回形针、订书机

等价格不贵的办公耗材

都属于公司的财物


未经允许

把它们顺手牵羊带回家

或有可能触犯公司的管理制度

构成

“偷窃或欺诈”

“侵占公司财物”

等违法违纪行为


再次提醒大家

如果遇到类似的报销问题

还是要寻求更理性、机智的解决方案



知识多一点


费用报销


01

个人垫资再报销

这三个事项一定要注意!



1.个人垫资费用不宜过大。




2.对外采购垫资的人员不宜过多。


  正常情况下,一个公司负责采购的人员就几个,如果大家都垫资报销,就有发票抵薪的嫌疑。



3.垫资的费用要及时报销。


  经常报销前期的费用,不仅不利于内部管理,可能导致会计数据失真,也会让税务局质疑费用的真实性。


02
费用报销5大风险要规避

  1.需不需要代扣代缴个税?

  老板或财务向个人支付款项时,一定要考虑,这笔款是否需要扣缴个税。

  企业报销的办公用品、餐费、加油费如果与公司的规模、经营情况不匹配,则很有可能被稽查要求补税。

  2.增值税能否抵扣?

  拿到费用的报销单,财务人员应该考虑增值税能不能抵扣。进项税的抵扣必须同时满足2个条件:

  ◆取得合法有效的抵扣凭证。
  ◆没有用于免税项目、集体福利等不能抵扣进项税的项目。

  3.企业所得税能否扣除?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规定:可税前扣除的合法凭证不仅限于常用的发票,还有财政票据、完税凭证、收款凭证、分割单等。

  有些费用虽然按照会计相关管理规定可予以报销,但所得税上不能税前扣除,应该主动做调整。例如,铁路电子客票丢失后,企业所得税存在不能扣除的风险。

  4.是否存在会计和税法的差异?

  很多人把会计处理和税法混为一谈。例如,税法上规定5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很多人在会计处理上就一次性提折旧计入费用,固定资产的净值也变成0。

  这种做法错误,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会计和税法的差异,应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入账。

  5.公款私用、恶意报销的风险。

  个人消费在公司报销或者串通第三方故意抬高价格来恶意报销、公款私用,对于国企、私企都是危害特别大的一种情形。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规避这一风险:

(1)制定预算,以预算制度来约束费用的报销。

(2)报销费用不能仅依据发票,还要有大额采购申请、验收单、合同、入库单等原始单据。

(3)应该索取发票清单。

(4)设定专人采购、专人审核、定期采购。

(5)采用公户支付,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等便捷支付的方法。


来源:江苏工会、广东省总工会、中国会计报

编辑:廖莎

责编:曾小燕

终审:蔡国民


会昌工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会昌工会
工会工作宣传、劳模精神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宣传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