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的时候还可以加入新中式元素,这样编出来的小筐更受欢迎。”一见到记者,张家川县大阳镇河李村村民杨秀珍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起自己的编制心得。嘴上说着,双手却忙活不停,不一会儿,一个金元宝样式的小筐已见雏形。“一个小筐我能赚十几块钱,主要是喜欢,也就愿意花时间去摸索。”
老传统遇上新思维。这些时尚的编织篮子都是杨秀珍夫妇闲暇之余编制的。说起用新材料编织篮子的想法,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手工编织篮,当时就爱不释手,想到编制手提编织篮,买菜、装小物件不仅好看还方便,于是便萌生了自己手工制作一个的想法。
杨秀珍从小就爱缝缝补补,勾勾织织,有一双巧手。走进他们家,一进屋,桌面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编织篮和剪刀,地板上零零散散地放着颜色各异的编织条。
“起初,我用平常积攒的捆地板的灰带子来做,但是那种料子又硬又糙,做出来的篮子不美观,后来到网上采购了质地更为细腻光滑的新材料—PP软料作为编织材料。”杨秀珍告诉记者,原本做出来的篮子只想着自己用用,没想到丈夫李小勤建议她尝试制作网上流行的编织篮。“我想闲着也没事做,就尝试了一下”。没想到,经过5年多的摸索,现在可以制作出形状各异,花色不同的篮子了。
匠心篮子卖相好。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张家川县举办的一年一度丰收节上,杨秀珍的编织篮大放异彩,一经亮相就受到了来往路人抢购。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中,编织篮被抢购一空,这一成绩远超出了杨秀珍夫妇的预期。
“原本抱着能卖多少卖多少的心态,没想到大家热情这么高,样品都售罄了。许多未能及时购买的顾客还特意加了我的微信,等着下一批篮子预购。”杨秀珍笑道。
首次“上市”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杨秀珍夫妇,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制作编织篮的决心。为了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品味,杨秀珍对手柄到铆钉的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特别是在手柄和篮筐连接处的铆钉选择上,杨秀珍更是耗费了数周时间,从六款铆钉中精挑细选出一款既保证质量又兼具质感的铆钉。“优质的铆钉才能保证篮子的使用寿命长久,顾客用着也放心。”杨秀珍表示。
此外,杨秀珍还敏锐地察觉到,抓住女性的消费眼球,就等于抓住了市场主体,并设计出好几款编制包包,慵懒娴适的大包包,可爱迷人的斜挎包,一经亮相,格外吸睛,许多顾客纷纷回头求购,更有一些顾客慕名而来。记者看到,杨秀珍家中的存货中,新中式款已经售罄,只剩样品。
不忘初心传手艺。“学员们很热情,学得特别快。我还是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上课。”近日,在大阳镇老年人活动中心,杨秀珍作为老师登上讲台,向前来学习的妇女们传授编织篮的制作方法。
编织篮走红后,杨秀珍并未急于在家制作,而是将她的热情与精力转向了教学。于她而言,编织手艺是历代手艺人智慧的结晶,她希望通过授课让更多的村落新生代手艺人来传承这一“老底子”手艺,同时也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随着篮子越卖越好,杨秀珍夫妇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熟人介绍,她决心拓宽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策略,为编织篮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
往期推荐
张家川县新媒体矩阵
主管 | 中共张家川县委宣传部
主办 | 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 | 李 霞 编审 | 顿映杰
编辑 | 韩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