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次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建国后多次受批斗,曾经的秘书官至正国级
文摘
2024-11-17 11:00
湖北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罗明以其坎坷而光辉的一生,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仰的革命传奇。他生于1901年,广东大埔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便与饥饿和贫困为伴。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凭借着半工半读和不懈的自学,罗明逐渐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在福建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的学习期间,罗明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知,特别是《向导》《新青年》等进步杂志的传入,让他接触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这些新式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他心中拯救国家与民族的熊熊烈火。1924年,罗明毅然加入了共青团,随后转为正式党员,从此,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在福建与广州等地,罗明积极传播革命火种,他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引领了一批又一批青年走向进步与光明。在福建期间,他更是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分子,为当地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罗明逐渐在党的领导岗位上崭露头角,他先后担任闽南特委书记、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等职务,为福建省委的持续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担任福建省委书记期间,罗明因坚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而遭到了博古等人的排挤和打压。1933年,他无奈被撤去福建省委书记一职,调任中央党校教务处长。但罗明并未因此气馁,他始终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念。长征途中,罗明虽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关注。在贵州期间,他三度入狱,生活陷入绝境,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革命事业的追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明积极投身抗日救国工作,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移居海外,他都为祖国的抗战事业捐款捐物、撰文宣传,展现出了革命者的担当和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罗明虽在“三反”期间和十年浩劫时期多次遭受批斗,身心备受迫害,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与造反派进行坚决斗争,同时顶住压力保护其他干部。他的革命意志和高尚品格,在逆境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1980年,罗明的党籍经中央批准得以恢复,他在晚年主要生活在广州,通过撰写大量回忆文章,为我们研究革命时期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文章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革命经历,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罗明的一生,是革命征途上的坚韧斗士的写照。他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坚守信念,对党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他的故事,是激励后人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的宝贵财富。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罗明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