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山子,半部红色史(二)

民生   2025-01-15 20:23   黑龙江  

一座小山子,半部红色史(二)


于博 刘扬 叶馨茗

十万大军进关东


(接上期)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军由马林诺夫斯基元帅、麦列茨科夫元帅和普尔卡耶夫大将率领的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和第二方面军计150万人,从西、北、东三个方向进入我国东北,在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同时随苏军返回东北,协同苏军作战,进行接收工作。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结束了12年的艰苦抗战。东北光复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抢占东北。

占领东北对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此,延安窑洞的曙光照亮东北,照亮了全中国。

首先,东北地区与苏联和蒙古接壤,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后方基地。可以从这里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改变军事战略形势。

其次,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农业产量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同时,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这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另外,东北的工业基础使共产党能够生产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弹药,支持长期的战争消耗。此外,东北的铁路和交通网络也为调动兵力和运送物资提供了便利。

还有,占领东北后,共产党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群众工作,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不仅增强了兵力,也为后续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同时,苏联在二战后对东北的占领和对共产党的支持,使得共产党能够在国民党之前控制东北地区,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

综上所述,占领东北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物质和军事的帮助,更在于其战略价值,历史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占领东北,对于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8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连续发出7道命令,要求共产党武装就地展开攻势,迫使日伪军投降。9月2日,延安派出千人干部团奔赴东北,创建老黑龙江根据地,组织解放东北,也将延安精神带到东北。这些人后来成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朱德总司令的7道命令中,2号3号的命令明确指出,要求华北八路军迅速向东北进兵。

8月12日,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领1.3万部队和2500多名地方干部,大部队分三路北出长城,向东北挺进。

十万大军进关东,其中中路部队在16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的指挥下,行动迅猛,战果辉煌。部队很快就收复了山海关,为后续部队进入东北打开了通道。9月5日,部队占领沈阳。9月8日,中共长春市委正式成立。11月,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

到1945年11月末,冀热辽军区等挺进东北部队先后控制了辽宁省全部、吉林省南部和黑龙江西部地区,红旗飘扬在东北全境大部分地区。

但是国民党不甘心失败。他们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把共产党排除出东北。又在美国的支持下,向东北派兵,准备与共产党决战。同时网络土匪,许以高官厚禄,唆使他们与人民为敌,破坏我党新生的革命政权,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土匪已不是打家劫舍的亡命之徒了,而是站在人民和革命对立面的敌人了。

国民党败退时,有计划地留下特务和党政军骨干分子,这些人纠集残兵败将,形成了强大的游击武装,严重威胁新生的人民政权。

土匪活动频繁,严重干扰了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建设的顺利进行,剿匪成为保障这些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通过土地改革,翻身农民积极参与剿匪斗争,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有效孤立和包围土匪。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剿匪成为必要且有效的行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于是,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的过程中,剿匪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段光辉的历史恢宏壮阔,可歌可泣。其中就包括小山子那场惊心动魄的剿匪战斗。


黑云压城城欲摧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北光复。小山子从日军的铁蹄下挣脱出来,还没等缓过一口气,又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盘踞在五常的日伪残余我、汉奸、特务、反动军警以及土豪劣绅,组建地方维持会,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不久,特务头子安庆涛在国民党东北党务专员罗大愚的授意和指挥下,潜入五常,1945年9月3日成立了国民党五常县党部,小山子也成立了分支机构,隶属于国民党五常县党部,充当反革命的帮凶与走狗。11月下旬,安庆涛利用五常县维持会保卫总队组建“东北光复军”,王崑林担任司令。小山子也成立了维持会,并组建了保卫大队。陈振东任大队长,下设8个中队共有官兵300余人。武器来源一部分是从伪满警察和日本开拓团及守备队缴获来的,另一部分是从哈尔滨购买的。除了常规武器,小山子保卫大队还配备了轻重机枪和火炮。他们照搬日伪旧制,其成员多为土匪和地痞流氓,危害治安的惯犯。他们欺压百姓,胡乱摊派,巧取豪夺,搜刮民财,弄得百姓犹如在日伪统治时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没过多久,大土匪头子,国民党“东北先遣挺进军总司令”谢文东染指小山子,把土匪刘昨非任命为国民党挺进军的师长、陈振东则当上了旅长。

除了国民党把小山子弄得乌烟瘴气,土匪也纷纷抢占小山子。小山子地理位置独特,又是山区,山高林密,土匪便于隐蔽和活动。所以,小山子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匪患横行。当时有土匪“周大牙”“孙猴子”两个绺子,120人之众,窜扰百姓多年。民国14年即1925年,小山子匪患众多,有“双合”“天容”“青山”等五股土匪,令百姓苦不堪言。但小山子土匪最多的时候却是1946年初,小山子一夜之间遍地是土匪。


小山子,眨眼之间变成人间地狱


从1946年开始,东北民主联军开始加大了剿匪力度,各地土匪一边受国民党蛊惑,一边为自己谋划后路,他们抱着国民党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妄想,互相联合,抱团取暖,想渡过难关,等待国民党大部队的反攻,他们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城防相对坚固的小山子为他们的据点,负隅顽抗,一时间,来自延寿、方正、珠河(今尚志)、苇河(珠河下辖地区)、五常五地的土匪汇集到小山子,组成了“五县联合纵队”,刘昨非为司令,其余土匪构成如下,刘昨非珠河部、有匪众100多人;刘国良为五常部,有匪众300余人;蓝玉礼为苇河部,有匪众300多人,王明德(报号双山)为珠河部,有匪众300多人,杨贵为延寿部,有匪众200余人;温大队为方正部,有匪众200多人,其余有小山子陈振东100多土匪,五常冲河薛连峰100多土匪,总计有土匪1700多人。其中有一伙土匪匪首是个女的,报号“一枝花”,她20多岁,手使双枪,弹无虚发,而且心狠手辣,是个女魔头。

这些土匪进驻小山子,小山子的老百姓一下子掉进了水深火热之中。五百多户的小山子,一下来了这么多穷凶极恶的土匪,家家户户的热炕头都被霸占了。正是冬季,天寒地冻,老乡们只好打地铺,有的睡到外屋的柴堆里。这还能忍受,更令人发指的是,土匪白天入户行抢,晚间进屋强奸。一时间,小山子鸡飞狗跳,叫苦连天。当时小山子流传一句顺口溜,说土匪白天是打粳米,骂白面,眼珠一瞪要鸡蛋。到了晚上,抢炕头,占炕梢,啃完老娘们脸蛋就摸大姑娘的腰。

据《小山子镇乡土志》66页记载:“东北街一个叫英花是朝鲜族妇女被六个土匪轮奸13次,年过半百的张姓老妇和一个13岁姓徐的少女皆被糟蹋,小山子充满了灾难和恐怖。”

“小山子居民张兰亭老人讲:‘当年我家住的是延寿来的胡子,一个胡子头见我爷爷镶了一颗金牙,非让摘下来,我爷爷说拿不下来,他们就连踢带打,还逼我爷爷给胡子头整大烟土。他们用土篮子装我们家小米喂马,撒得满地都是。我们家二十多只鸡、鸭、鹅都被他们吃光了,晚上还逼我爷爷和我父亲给他们守望子(站岗)’”。

土匪不仅祸害普通百姓,还想法找到并杀害农会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女匪首一枝花就闯进农会干部王永安家,杀死了王永安夫妇,还一枪打死了王永安10岁的儿子,她对着冒着烟枪口“呸”了一口,恶狠狠地说:“谁跟共产党走,这就是下场!”。

土匪穷凶极恶,耀武扬威,一边祸害百姓,一边对小山子进行周密布防。四个城门都派人把守,还把城墙浇水冻冰,用马拉着爬犁驮着重机枪来回奔跑,进行火力支援。


小山子剿匪——铭记在东北剿匪史

的一场著名战斗

最先和小山子土匪交锋的是田松支队。

田松支队前身是胶东军区海防支队,有两支起义的伪军组成。因为田松担任支队长,这支部队就被习惯地称为田松支队。田松支队是10月25日奉命渡海抵达东北,然后进驻辽宁宽甸、庄河一带进行剿匪。

11月初,田松支队接到上级作战命令,奔赴牡丹江地区剿匪,于是分兵1000余人从庄河北上,一路扩充兵源,队伍迅速壮大,被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地3纵队2支队。原来的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扩编为一团,第三中队和第四中队扩编为二团。二团团长王敬之(代号201)、团副政委曲波(代号203),当时只有22岁。剿匪英雄杨子荣就在二团,时任侦察排长。田松支队被命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地3纵队2支队。

田松支队于11月下旬进入吉林。此时已是大雪纷飞。寒气逼人。指战员们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取得了攻克乌拉街、解放舒兰县的胜利。然后稍事修整。立即按命令挥师北上五常,从小山子去牡丹江参加剿匪战斗。

1946年1月15日,田松支队行军路过小山子城西宋家屯时,瞭望放哨是土匪报告,来了疑惑当兵的。张家大院的土匪头子张奎甲以为是剿灭他们而来的,平日里嚣张跋扈的他命令土匪阻击田松支队。田松支队前卫队由排长王福勇带领,立即投入战斗,很快将张奎甲匪部击溃。田松支队也无暇恋战,立即出发。当行至小山子镇西边时,发现城内有土匪活动的迹象。情报很快上报给首长田松。田松立即召开临时军事会议,他们分析一个小镇子,不会有太多土匪,顶多也就200人左右。于是决定搂草打兔子,以最快时间除掉这股土匪。王福勇前卫排奉命发起攻击。战士们乘着刚刚胜利的余威,勇敢地向小山子发起冲锋。但田松支队判断失误,他们低估了土匪的实力,犯了兵家之大忌——轻敌。其后果可想而知。土匪利用有利地形和密集的火力,将王福勇他们压制在一片开阔地上,部队伤亡惨重。接到战报的田松大吃一惊,立即命令跟随在前卫队后面的七连迅速投入战斗。结果七连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紧接着,田松支队三营在二团副政委曲波的指挥下,连续向土匪发动进攻。战斗呈白热化状态。我军指战员义愤填膺,想着为战友报仇,想着消灭土匪,所以面对枪林弹雨也毫不胆怯,勇敢冲锋,视死如归。土匪仗着居高临下,地形有利,防守严密,火力强大,加上连续打退了我军的攻势,看着倒在他们枪口下的战士,都越发猖狂,一个个发出得意的笑声,叫嚣着:“共军也没啥了不起的”“兄弟们,招子擦亮了,枪杆捋直喽,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这一句是春点,也就是土匪的黑话,意思是,兄弟们,把眼睛睁大,看准,枪法准点,显示自己威风,在江湖中树立威信的机会来了。

这场战斗中,曲波的警卫员,年仅十七岁的徐元吉壮烈牺牲。

三营同样遭到土匪的重创,七连连长徐正同以及30多名战士倒在了血泊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中,有很多战士只是负伤了,但因为土匪火力封锁,不能及时抬下火线救治,因为失血过多而牺牲。田松支队长也亲临前线,他咬牙发誓,一定要把小山子拿下,全歼土匪,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正当他要下令,支队全员投入战斗的时候,东北民主联军向他发出加急电报,鉴于牡丹江地区我军收编土匪12个团,有10个团倒戈反叛,形势十万火急,命令田松支队不惜一切代价,火速赶到牡丹江。看完电报,田松支队长仰天长叹一声,强忍泪水,大手一挥,咬牙挤出一句:执行命令,全体指战员急行军,向牡丹江——出发!但田松支队长为了一雪前耻,尽快剿灭小山子土匪,他灵机一动,将杨子荣,还有几名战士留了下来,任务是伺机侦查匪情,为日后剿匪提供情报支援。

田松支队撤出战斗不久,五常县民主政府的一支土改工作队在小山子与200余名土匪遭遇。工作队有干部十余人,警卫战士两个班。土匪头子陈振东仗着人多势众,熟悉地形,更有前不久打败田松支队的得意,他命令土匪开枪。工作队一名队员应声而倒,一场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战斗打响。土匪很快从西门打到十字街心。我方边打边撤,最后十几名战士倒下了,直到天黑,工作队和警卫班才在野牡丹掩护下,撤出了小山子。

接连两场战斗惊动了我党领导机关,也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保卫胜利果实,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灭一切敌人,剿匪刻不容缓,尤其是消灭小山子土匪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1946年2月28日,小山子民主政府区长张守约带着五常县委书记张建飞的指示,秘密去二道河子与哈男军分区司令员王奎先取得联系,汇报了小山子的实际情况。王奎先听后,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他命令七团团长刘登远与杨子荣小分队取得了联系,他们一起去小山子侦察敌情。刘登远和杨子荣等战士化装潜入小山子李英山屯(今小山子镇胜利村7队)和福聚广屯(今五常市志广乡政府所在地),然后把掌握的第一手情报向军分区汇报,再由军分区上报松江省委。松江省委书记张秀山亲自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歼灭土匪的作战部署。会议决定由解放哈尔滨的三五九旅的717团(习惯称作老七团)、719团(习惯称作老九团)和骑兵团、五常县独立团、田松支队二支队参加这次剿匪作战,指战员共计2700人。松江省委任命哈南军分区王奎先副司令员为小山子剿匪战斗总指挥。

战斗打响之前,王奎先组织召开了攻打小山子战前会议,他向参战部队详细介绍了小山子的匪情,他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虽然我们面对的不是正规军,但是这些土匪不但人数众多,而且枪法很准,极其凶残狂傲,更令人气愤的是他们甘心与我们的党和人民为敌,死心塌地为老蒋卖命。我们已经吃了两次亏了,损失不小,代价挺大,这次我们经过侦查,掌握了小山子一些情况。说完,王奎先环视一下与会的战友,然后向东墙走去,两名参谋迅速走上来,面向大家,打开地图,用手抻开。王奎先用手指着地图,大声说:同志们,这是小山子地图,也就是土匪的防御图纸。这是刘团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侦查回来的,根据他们提供的情况,我们作战处的参谋连夜绘制的。大家看,小山子城四周都是围墙,大约有一米二高,很结实,每隔一段还有一个碉堡,里面可打轻重机枪,墙外护城壕有几米宽。四个城门已经封锁了,城门楼上有炮台,还有重兵把守。我们进攻的部队全部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而且都在敌人的射程之内。同志们,王奎先用食指敲了两下地图,随着他激昂的声音,地图抖了两下。一个坚定而洪亮的声音直击人们的耳骨:同志们,形势是严峻的,困难是超前的,流血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革命军人是能够战胜一切。我们一定要攻克小山子,消灭土匪,为死难的战友报仇,为人民除害!大家有没有决心?有。请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攻克小山子,为战友报仇!大家全都忽地站起来,瞪着眼睛,举手敬礼,声若洪钟。屋子里充溢着激情和豪迈。

会议结束后,各参战部队迅速向小山子集结。黎明前,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完成对小山子的包围。小山子四周的山岗上、密林里,埋伏着1000多名东北联军将士,两门野炮瞄准了目标,几十门迫击炮、掷弹筒蓄势待发。老七团二营子啊小山子东门设下伏兵,一营在北门方向协助359旅一部完成阻击,防止土匪外逃。五常独立团在小山子西门担任主攻,骑兵团在南门佯攻,麻痹土匪(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于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有作品见于《清明》《作品》《广西文学》《安徽文学》《山西文学》《啄木鸟》等杂志。有作品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等杂志转载,出版小小说集《寻找蓝色的眼晴》中短篇小说集《窦城往事》。作品多次入选初高中语文试卷和高考模拟试卷,获首届全国推理小小说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庄子杯小说(故事)全国征文一等奖。小说《把家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独立编剧《密林谍影》。

刘扬,小山子镇党委组织委员

叶馨茗,女,小山子镇党委宣传干事


来源:五常社会工作

山河在线
为关注山河百姓免费发布信息的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