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iPhone 16,到货了吗?相机控制键,用上了吗?
今年的相机控制按键,iPhone 16全系四款机型全部标配。
在一层蓝宝石玻璃盖板下方,苹果集成了微动开关、压力传感器、触摸传感器,可以识别用户重按、轻按、滑动的操作,并通过Taptic Engine给予相应震动反馈。
- 重按一次,可启动相机App,再次重按,拍下照片
- 轻按两次,打开二级菜单,可以选择变焦、景深、EV等调节项
- 滑动手指,可调节各项参数
- 长按按键,拍摄视频,松开即停止
苹果希望通过相机控制键,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更快的抓拍,和更顺手的相机控制。但也有人吐槽,这个按键并没有显著提升手机的拍摄体验。目前用户的槽点主要集中在:
- 按键位置过于靠上,横握时离食指太远,难以单手操作
- 按键提供了多种控制参数选择,但需要通过二级菜单切换,效率不高
在iPhone 16发布会后,我们有机会采访了苹果iPhone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Kaiann Drance,和她聊了聊这个相机控制键的用意和设计逻辑。
Kaiann Drance
Apple 全球 iPhone 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
相机控制键的设计初衷
Kaiann表示,iPhone已经是今天这个世界上最流行的相机,甚至是很多人手上唯一的相机。苹果做这个按键的初衷,是想给人们一个快速启动相机的入口,不让他们错过任何精彩瞬间;同时,针对进阶、专业用户,苹果会把这个按键的API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比如像Blackmagic这样的摄影App,可以用这个按键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去年苹果在iPhone 15里引入了Action Button(动作按钮),有大量用户把它设置成了相机的入口。而一个专门的拍照按钮,就可以把Action键解放出来,绑定给其它应用,比如微信等等。在锁屏界面,原来的相机快捷入口,现在也可以换成其它的应用。
给普通用户一个更快捷的抓拍入口、给进阶用户多一个控制选择,是相机控制键的设计初衷,但这似乎和苹果一直以来的设计理念并不相同。在我们的印象里,苹果似乎并不喜欢给用户过多的选择——他们更倾向于,直接帮你选一个最佳的方案,用户无需思考,用就是了。iPhone的屏幕相机UI,自发布以来,至今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屏幕主体是取景预览,底部是快门,触摸对焦,长按锁定,滑动调节曝光。而这套交互逻辑,可以说是所有智能手机拍照UI的奠基者,至今无人能撼动。那么,在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相机UI的情况下,为什么苹果要给用户一个第二选择?
iPhone 4S相机界面
对此,Kaiann是这样回答的:当人们需要快速拿起手机抓拍的时候,拥有一个物理按键总是最方便的。有些用户可能根本不会轻按打开二级菜单,只会用重按的拍照功能——这当然没有问题;但也有些用户会更喜欢用二级菜单来设置相机的参数。对于习惯点击屏幕的用户,iPhone也依然保留了屏幕上的相机UI。 苹果希望更多的用户,都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控制相机,所以iPhone也加入了按键自定义力度、双击速度的选项,让它拥有更好的普适性。
从“是否给用户选择”这个问题上,似乎也能隐隐看出,近几年来,苹果在产品价值观上的细微转变。过去,苹果的产品仿佛是由一群偏执、追求完美的产品经理打造的,有人欣赏他们的完美主义,也有人厌恶他们的独裁和专断。而如今的苹果,则更推崇 包容性和 多样化,"One for all"的理念正在逐渐占据主导,旨在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和个性化的体验。
iPhone 16引入相机控制键后,坊间一直有猜测:这个按键并非为拍照而生,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是为了给Visual Intelligence一个图像输入的入口,为苹果智能铺路。对于这个猜测,Kaiann的回应十分耐人寻味:
“在发布会上,我们着重讲述的是相机和摄影,但我们也看到了它在感知世界、了解世界方面的潜力。其实现在的手机相机,已经不是单纯的影像工具了,人们用它扫二维码、通过Live Text实况文本功能复制文字、电话号码。所以长按相机控制键,也可以帮你识别餐厅、标志、动植物等等,这也会是除了影像之外,另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
A18和热设计
本次采访中,我们也见到了另一位大佬,A系列芯片背后的男人——苹果芯片工程副总裁Sribalan Santhanam。我们也聊了聊新的A18系列芯片的能效改进,以及整机的散热设计。
Sribalan Santhanam
Apple 芯片工程副总裁
一直以来,虽然苹果A系列芯片性能一骑绝尘,但受限于散热规模和性能调度,iPhone往往并不是重度手游玩家的第一选择。国内厂商早已石墨、VC堆满的时候,苹果在散热设计上却一直显得非常保守。然而,今年苹果在iPhone 16系列上,大幅改进了散热结构:将A18芯片挪到了更靠手机中心的位置,让热量传递更加均匀,同时,在铝框架上加入了石墨片辅助传热,电池外壳也采用了导热更强的钢材料。根据ZEALER实验室数据,iPhone 16 Pro在30分钟原神测试中,平均帧率为59.4帧,未出现降频、掉帧、卡顿,室温26°C环境下,游戏运行30分钟,后盖温度最高点为44.6°C。帧率、温度表现均优于上代产品。
Sribalan表示,A18系列芯片除了第二代3纳米制程工艺带来的性能和效率提升之外,他们也进行了大量架构上的优化。苹果重新设计了 GPU和 CPU的部分架构,移动了一些区块的布局和位置,来让热量在芯片上分布得更均匀。在 CAD工具、电压岛、时钟岛等方面也都做了改动(电压岛、时钟岛,是指在芯片上的特定区域设置不同的电压和频率,从而优化功耗。如将某些区块的时钟频率降低,甚至暂时关闭),只打开芯片上真正需要的部分,以节省功耗和提高效率。
Apple Intelligence和内存升级
今年iPhone 16系列的另一个重大提升,是内存规格。四款机型首次拥有了同样大的内存,且内存带宽提高到了60GB/s。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内存规格的提升,是为了满足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的需求。在发布会中,Sribalan也说到,Apple Intelligence的三大技术支撑是:强大的算力、足够的内存容量和带宽、卓越的能效。
内存的容量、带宽对生成式模型来说极为重要,但同时Sribalan也强调,内存的升级并不仅仅是为了Apple Intelligence,对于视频拍摄、3A游戏等应用也有很大的意义。苹果会根据用户的 “综合体验”来决定内存容量,并确保这个容量不仅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能满足在iPhone生命周期内未来的需求。
在2024年WWDC结束后,苹果曾发布了一篇介绍Apple Intelligence基本架构、原理的文章。文章中提到,Apple Intelligence采用端侧小模型 + 云端大模型并行的架构。在手机侧,跑的是一个3B参数的模型。这个模型在经过了量化、压缩等优化后,可以跑在本地,苹果还在一些特定场景,如邮件摘要、音频转写等应用做了微调,以提高模型的效率。当我们问及这个3B模型大概需要多少内存开销、是否刚好吃掉了iPhone 16本次增加的内存容量时,Sribalan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具体数字,而是表示,他们会非常仔细的审视模型的加载效率,和模型在内存中的留存时间。而当前这个3B的模型,除了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外,也已经为未来的需求留足了空间。
那么,苹果是基于什么,选择了3B这个参数量?在设计Apple Intelligence时,苹果的软硬件部门又是如何协同的?苹果是先想好,需要跑多大体量的模型、需要多少算力,然后再由硬件团队来设法满足;还是硬件团队先预估出一个性能上限,然后在这个天花板之下,再由软件团队设计出能榨干硬件性能的最佳用户体验?在计算机界,有一个著名的“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指英特尔前 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是 微软前 CEO比尔·盖茨。「安迪给了什么,比尔就拿走什么」,指的是硬件先提升的性能,紧接着就会被软件消耗掉。而在苹果的方法论里,软件团队和硬件团队,是谁先迈出第一步呢?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
对于这个问题,Sribalan笑道:在苹果,没有Andy和Bill谁先谁后的说法,软硬件部门总在一起协作。
“软件部门并不与我们芯片部门隔离,我们开发的是同一个作品 ——iPhone。我会和各个部门的专家共同决策,我们要在产品里实现什么功能,以及芯片要达成怎样的需求。这个过程里,会有很多讨论、辩论、合作。当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限制,比如电池大小、外形尺寸、开发时间等等。而正是这些大量激烈的辩论,最终凝聚成了创新。Andy和 Bill没有谁先谁后的说法,我们不存在‘妥协’于硬件或软件的哪一方。”
「编辑杉树」给各位准备了第二弹福利大放送!这次不仅准备了「一加全家桶」,还有近期大热的大疆 Neo 掌上无人机和 5 个倍思氮化镓快充充电器。参与方式:前往 哔哩哔哩 关注【编辑杉树】+ 转发其【置顶抽奖动态】即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