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赚钱说成赚米”洗脑全网,污染中文的低智黑话终于让网友爆发了

创业   2025-01-16 16:58   上海  

⭐️欢迎预约“新榜内容节—2025新榜大会”直播


编者按:近期,#抖音回应网传敏感词话题#登上热搜,表示平台并没有限制“钱”、“死”这种词的表述。但“赚米”、“气S”、“米米嘟”……已经席卷短视频和直播间,形成一场大型的赛博加密通话。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文章所述观点不代表新榜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当代网友上网时的最大疑问之一——“为什么短视频网红们都要把钱说成米”,最近终于获得了权威性的解答。

长久以来的传言是,一些特定的词语会被平台限流,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用某种“黑话”代替。

多少钱叫“多少米”,气死叫“气S”,美美的叫“米米嘟”,在哪儿买的叫“在哪儿M的”……

在一群教人如何“赚米”的网红之间,真正卖大米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bushi


前两天抖音副总裁终于公开回应称:“平台没有规定提‘钱’会限流,把钱说成‘米’是用户和运营教程里的以讹传讹。”


此言一出,每天都在忍受手机上各种奇怪错别字的网友们,当场破防了。

“现在你说不限流,那这些年来我被‘赚米米’‘达不溜’‘啵啵间’污染的耳朵,都算什么?!”


不论你愿不愿意,如今整个社交平台已经变成了一场巨大的加密通话。

主播、网红们每天都在进行赛博版“仓颉造字”:错别字和缩写字母齐飞,emoji和奇怪断句共色。

如果有个人从5年前穿越到现在,刷手机时很可能会以为人类在几年里突然产生了什么爆炸性的进化——

因为屏幕对面的嘴巴里虽然在说中国话,但自己一个字都听不懂。

“欢迎宝宝们来到啵啵间,我们家产品是可以做代代的,敏敏肌用没问题。”

“这个面霜可以抗火火,那个精华可以米白白,还会给您打包三个咩咩的粉扑,三个小太阳立刻给大家咻咻。”

“结婚十年发现老公找了2+1,心痛s了,夜里只能靠8+1来疗伤。”

博主模仿一些直播间的“造词黑话”@别说话了好不好

如果说网友们自发造出的抽象梗,背后至少暗含着某种情绪。

那么这些短视频“密语”,则体现为一种简单但又心照不宣的同义词替代。

重灾区当然是各种直播间——哦不,在短视频的世界里,它叫“啵啵间”。

主播也不叫主播,而叫“煮啵”,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哪个奶茶店出的新品。

@小王正常点

根据直播间卖的东西不同,主播们有自己的专属造词库。

美妆医美直播间钟爱各种叠词:痘痘肌是“小包包”,雀斑是“小雀雀”,打玻尿酸水光针统统称为“打biubiu”。

卖包卖衣服的,则对各种动物的叫声了如指掌——

“最近降温,上班时只穿咩咩大衣(羊毛大衣)已经不管用了,还得是这件百百分(百分百)的嘎嘎绒(鸭绒)才最保暖,颜色跟我的金牛座(牛皮)包包还特别配。”

@大程

有时候巴别塔效应会短暂浮现,不同领域的主播们得以共享一种语言。

比如福利一定要说成“浮力”或者“fl”,现在是“现现”,商品秒杀是“商品秒秒”。

“新进啵啵间的宝宝们可以右上角点击煮啵头像小关小注一下,也可以嘶我或+我V,我们这里浮力多多谁买谁省米。”

没想到,有一天连汉字都会让人出现恐怖谷效应。

@🐷萍

“钱”,古时候也被称为帛、币、阿堵物。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它如今大名人民币,字“米米”,号馒头、鸡腿、达不溜。

可能是因为用“米”代替钱的情况太普遍了,去年把钱称为“馒头”的势力开始抬头,如今已经席卷半个社交媒体。

这一波我愿称之为“南北主食争夺战”,目前面食组正后来居上。


渐渐地,每一笔支出单位都有了自己的对应食物代称。

一块钱是馒头,10块钱是鸡腿,一百块钱是大榴莲。


“今天咱们这个商品只要一个大榴莲四个鸡腿加两个馒头”,好家伙,现在想看懂网红博主们的视频,首先得学算数。


以前吐槽“数学学了没用”的人,在越来越复杂的短视频密语面前纷纷打脸。

因为数学不仅可以用来算账,也可以用来命名。

酒已经不叫酒了,而是叫“8+1”。

@肥嘟嘟

“8+1后说的话不能当真”“年轻人的快乐就是后备箱放点8+1”,就连酒桌文化都变成了“8+1桌文化”。

但等等,同样是来自谐音“9”,为什么不叫“35-26”“4+5”“3x3”?

是因为太难了算不出来吗?


“2+1”则用来指代第三者,常见于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里。

之前韦雪跟网友连线答疑,就有人自述“我做2+1被抓了,我失恋了”,遭遇韦姐一个大白眼。


第三者还有另一个代称是“小花”。

据猜测可能来源于“野花”,就是家花没有野花香的那个野花。

@公瑾情感

如果说数字密语还对网友的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出些许要求的话,那么更常见或者说更“泛滥”是字母缩写。

你很难再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兼具隐蔽性,但同时又能让人稍加思考就明白真意。

比如我经常刷到一些打扮精致的美女博主推荐“YM好物”,一开始还以为是杨幂又带火了什么新的网红潮流。


仔细看才发现YM是“医美”的缩写,类似的词还有do脸、K老(抗老)等等。

一些垂直赛道的博主因为领域比较特殊,平均两句话就要有1个首字母缩写、两个表情包指代。

病人是“B人”,输卵管是“输L管”。

@白衣特工队

律师网红的视频和直播间里,更是放眼望去看不到几个汉字。

“杀”和“死”统统都用“S”代替,出轨是“出gui”,还钱是“还Q”。

@天台庞周律师

而在所有“密语”中,“某”堪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

相当于血型里的O型血,排球里的自由人。

有时候可以暂时取代原本词语里某个字的位置,抖音可以叫“某音”,微博可以叫“某博”,小红书可以叫“某书”。

不过更高阶的使用方法是把它当空格,塞在普通的词语之间,立刻就能让一句话变成密语。

“语某文对于小阶娃(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产品可以祛某斑、燃某脂”。

@何妈说育儿(小小号)

如果你足够熟知密语的语法规则,甚至可以来一段RAP。

“咱家宝贝不仅能瘦某身燃某脂,还能促进新那个陈代那个谢,感兴趣的宝宝点击上方小关小注一下,加我某书也可哦~”


事实上,这些“密语”的最初出现,的确是一些电商主播试图规避平台的监管和限制。

比如之前就有网友提醒,但凡用“咩咩”代替羊毛,用“99+1”代替百分之百的女装直播间,尽量不要轻易下单。

“话术里敢用‘真皮’‘百分百棉’,才说明是真的货真价实,也上传了相关资质。”

化妆品、医美产品是同样道理,“以X某X的格式介绍出来的功效,统统算作没有。”


但除了这些涉及虚假宣传、极限词语的“密语”之外,也有一些替代词的出现,是用户单纯出于对平台审核边界的迷茫。

在抖音副总裁那条评论区的底下,有不少人都在抱怨“谁想说错别字啊,还不是因为不确定有些词说了会不会被限流甚至封号,只能一刀切地都换掉。”

虽说早在2022年,抖音就曾经出过规范表达沟通手册,点明单是提及“直播间间”“秒杀”“钱”这类词是不会违规的。

但手册里同样也提出,如果出现“刻意引导”“非法导流”等问题,平台会介入干预。


对于想靠互联网赚点钱的商家、用户来说,彻底搞清标准太难,而一旦失误的风险又太大。

网上甚至有大量的起号、运营和涨粉教程,教你如何把正常表达替换成各种“密语”。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都一窝蜂地用“赚米”代替“赚钱”,用“S”“亖”来代替“死”——可能最后所有人看的都是同一本教程。

如今各家都在争抢电商业务的蛋糕,也很多人会为了最大避免被判定“引流”的风险,尽量避免在其中一个平台上面提到其他平台。

于是就像你家的咪咪在小区猫圈可能叫丧彪,几个社交平台也各自都有了专属的“小名”。

视频号因为标志像蝴蝶,又被称为蝴蝶号、小蝴蝶。


@蓝掌柜

抖音可以叫“某音”,有人也用音乐字符、dy缩写来代替。

闲鱼是🐟,什么值得买因为首字母缩写绰号“张大妈”。

但因为大家解题的脑洞过于多样,有时候这些代称到底指代什么,依然让人猜不透。

比如名号最多的微信——有时候叫vx,有时候叫+魏,有时候叫“绿泡泡”,有时候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卫星的emoji。


又因为开屏画面是地球照片,还被叫做“地球号”。

“这个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在地球。”


对于平时上网的普通人来说,一开始当然会对这些密语一头雾水。

上个网好像来到了赛博黑市,到处都是看不懂的词汇和emoji。

但如今社交媒体的触角几乎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群体,“挣达不溜”“远离S渣男”“教你防诈p”,甚至开始变成了让人不过脑子就能理解的表达。

最先被腌入味儿的大概是主播等电商工作人员。

平时直播多了,连逛街都会习惯性问老板“这个多少米”。

@大脸妹

去要求说这些替代词的直播间打一次工,你的话术就定型了。

“哪怕后来跳槽去了另一家大品牌做店播,明明可以正常说羊毛、直播间、秒杀了,但一张嘴还是啵啵间、咩咩毛。”

连在部门群里聊天时突然想到一句领导的笑话,讲给上班搭子之前都忍不住来一句“嘶”。


这些错别字、替代词,看起来并不影响理解和沟通。

但跟很多被网友自发捧红的流行梗相比,它们更像是网络生态和商业逻辑合力,对大众语言的一种不由分说的“入侵”。

用一个词、一个句式替代原本日常的表达。其中蕴含的情绪、信息都没有丝毫增加,但语言的形式却被大幅度改变了。

而更可怕的是,习惯了流量逻辑的普通人,也在主动让自己说这种被“污染”的语句。

语言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不断地使用和表达。

记得几年前有小学生把“芭比Q”写进作文,引发很多人怒批网络梗对中文的污染。

但“芭比Q”的热度很快就被其他热梗所代替,“赚米”“气S”却更广泛地、更长久地在互联网上流传着。

或许从平台到商家,再到每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都该更加正视这个问题。

不然十几年后,我们跟朋友的聊天可能真的要变成“今天被同事气S了,下班回家来杯8+1,再敷个面某膜缓解下脸上的小包包,明天继续赚米”了。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体内容营销和企业服务系列产品,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中国平安、比亚迪、京东、通威、贝壳、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迪士尼等头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面向企业的内容化组织建设,新榜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各项所需。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数字广告领军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浏览器搜索新榜官网,获取更多新媒体动向。
新榜
新媒体,找新榜。作为一家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创造内容的商业价值,赋能内容的数据应用,为企业提供流量获取和内容运营的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