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一座座村庄就这样变了样子。
位于黄河故道臂弯的睢宁县姚集镇陈井村,从2019年启动农房改善项目后,短短三年多时间,一个以汉文化建筑风格为特色的现代村落成为古黄河畔亮丽的明珠。红白相间的新式住宅、亭台楼阁的中心公园、宽阔整洁的中心大道,水、电、煤气等配套一样不少……循着“千万工程”的路子,徐州黄河故道两岸村庄全面整治人居环境,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不断提升村庄“颜值”,打造现代农村样板。
在徐州贾汪区大吴街道两妥社区,推出改路、改水、改房、改厕等一系列举措,将废水塘变为徐州网红打卡地,成为贾汪旅游的写意一笔;柳泉镇北村村深挖田园元素,相继完成“造景工程”、村落整治工程,呈现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画卷……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徐州持续迭代升级农村环境整治标准,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并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因地制宜打造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历史文化村落、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全域呈现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大美格局。2023年徐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4项涉农工作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徐州全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专项整治,建立城乡一体的管控体制机制。
在邳州,当地通过打好地下“毛细血管”,强化污水治理。炮车街道刘口村戴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405万元,新建一座污水站及配套管网设施,新建配套管网16.941千米,建设范围涉及刘口组、戴楼组2个自然村,建成后能够解决污水横流等脏乱臭问题,实现以治污“小成效”推动农村“大变样”。
项目相关负责人谭仲瑜介绍说:“项目建成能日处理污水50吨,达到江苏省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可排放到河流,用于农田灌溉、养殖等。”
在铜山区,当地为解决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实施沼液还田。他们采用三种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开展沼液管网化还田;在果树种植基地开展田间暂储点还田;在粮食种植区开展沼液喷洒车还田。今年夏收夏种期间,5台沼液喷洒车实施沼液还田达1.5万亩,消纳了3万吨沼液。铜山区还于6月至8月,开展“美丽一夏”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小微水体22公里,农业废弃物1870吨。
此外,在户厕改造方面,徐州市今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3.73万户。徐州还全面开展问题排查,确保改厕工作高质量推进,构建起县责任主体、镇村管护主体、农民受益的“三位一体”农村户厕管护责任体系。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不仅让村子更美,也改出了村民们的幸福新生活。
有“颜值”,更要有“产值”,乡村发展才能生出新活力。美丽乡村建设驱动徐州“美丽经济”勃发,加速打开“两山”转化通道。
近年来,徐州将产业兴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支撑,越来越多的村庄通过环境提升实现了美丽宜居,并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支点,撬动绿色产业生态富民。
在邳州铁富镇姚庄村,两侧排列的银杏树一眼望不到头,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银杏“时光隧道”。生态优势带来了产业兴旺,姚庄村一些赋闲在家的劳动力做起了小生意,销售银杏果、豆类、花生等土特产,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据悉,邳州铁富镇围绕银杏产业,实施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共建银杏产业链条,带动3.2万人就业,银杏系列加工产品年产值连年增长。银杏树所形成的“时光隧道”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让银杏成了乡亲们的致富果。
为了改变过去“靠湖吃湖”的单一发展模式,沛县安庄社区深挖大运河文化资源和微山湖滨湖资源,大力发展杞柳编织、裘皮加工产业,依托濒临微山湖的生态优势和渔民文化、湖区文化,推出精品民宿,打造千亩油菜、油葵花海基地,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特色文旅”的创富新路,村集体收入超过2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首批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1个,择优推荐了五环路吕梁片区、邳州市银杏湖片区、新沂市骆马湖片区等3个片区申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
接下来,徐州将进一步做好规划设计,推动要素集聚,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绘就更加美丽的乡村模样。
来源:上游新闻
作者:过聪慧
喜欢本文的话,请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