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承载烈士遗骸的飞机,从仁川飞抵中国,当43位抗美援朝烈士的棺椁,到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当一整座城市的出租车、公交车和城市大屏,集体打出“英雄回家”的字样,当14亿人与197653人,完成了穿越时间、跨过山海的双向奔赴,一场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在此刻形成闭环。
撰稿:张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诞生9个月。190万志愿军里,197653人再也没能回来。他们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地投入战争,想让我们这代人离战争最远。他们最终赢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样的牺牲,哪怕相隔70余年,仍会让人泪目。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1年总计接981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国家没有忘记这些英雄,他们的家人也没有忘记。时隔数十载,这些遗骸中许多人的身份已难以确认,幸运的是,有一些烈士留下了能够证明身份的遗物,而这些遗物的另一头,牵系着一个又一个家庭跨越70年的等待。八旬老人陈虎山,当年曾在战场上的死人堆里找到哥哥陈曾吉的尸体,又将哥哥亲手掩埋,兵荒马乱的环境下,陈虎山不知道哥哥具体埋在哪里。2019年清明节前夕,有关部门从连续六批归国的数百位烈士遗骸、上千件烈士遗物中,找出24枚刻有个人名字的印章,并发动社会力量为魂归故里的烈士们寻亲。陈曾吉的印章就在其中。随着印章一同出现的,还有这样一条烈士线索:陈曾吉,男,吉林延吉人,1930年5月出生,1950年牺牲,生前部队不详。为了更准确地确认烈士的身份,当年8月,在郑州市金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陪同下,陈虎山在郑州做了DNA信息采集。没多久,对比分析的结果就出来了,确认22号棺椁里的遗骸和陈虎山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得知陈曾吉烈士遗骸归国,还能当面“认亲”,陈虎山激动不已。拖着80多岁高龄的身体,说什么都要亲自去迎接兄长回家。2020年回国的烈士遗骸遗物中,“展志忠”是可识别的印章之一。经核实,展志忠,男,1920年生人,籍贯为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1953年7月牺牲于朝鲜半岛的江原道铁原郡。展志忠烈士有两个儿子。长子展超明78岁,次子展超玉74岁。长期卧病的两位老人,在听到寻亲消息后,跋涉20多公里到镇政府进行了采血,接受DNA比对。他们说,父亲离家时他们年纪还小,对父亲几乎没有印象。父亲牺牲后,他们的母亲没有再婚,辛苦地将两人拉扯长大,已于2005年离世。想不到年逾古稀,终于得到了父亲遗骸归国的消息。展超明说:“如今父亲找到了,我也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大丈夫以身许国,不只是对国家的交代,也不乏对妻儿深切的爱。最令人动容的,还有妻子终其一生的等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烈士的家人们如今也都白发苍苍,他们当中,有人已经等来亲人的音讯,有人还在期盼家人叶落归根。当承载烈士遗骸的飞机,从仁川飞抵中国,当43位抗美援朝烈士的棺椁,到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当一整座城市的出租车、公交车和城市大屏,集体打出“英雄回家”的字样,当14亿人与197653人,完成了穿越时间、跨过山海的双向奔赴,一场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在此刻形成闭环。29号上午,第11批43位抗美援朝烈士遗骸会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的一串数字,那些英雄的名字,会被镌刻在138块黑金砂花岗岩上。抚摸着3米高的烈士英名墙,仿佛能感受到镌刻时的一笔一划。怕下笔太重,惊扰了烈士的英魂,怕下笔太轻,描不出历史的壮阔。从2024奔向1953,我们看到了一群最可爱的人。那年的朝鲜半岛,他们正当年少,九百多个夜晚借梦还乡,也曾与家人倾诉,可是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少年从未心生退意。一个人悍不畏死,也许不算是国家的希望,千万人以身报国,造就中国不倒的长城。(文中图片来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编辑 | 张森
一审 | 杜梦思
二审 | 唐赟
审发 | 石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