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天商 |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学平教授做客 《天津日报》思想会客厅栏目

教育   2024-12-26 17:57   天津  


12月25日,我校经济学院院长学平教授做客《天津日报》9版思想会客厅栏目,就“让更多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话题,与日报评论员开展对话。他指出,中小企业体量虽小,潜力却不小。它们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从生产角度看,中小企业是社会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













采访报道原文如下

 思想会客厅

让更多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发,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劲。













杨建楠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千方百计挖掘中小企业潜力,既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又有利于创造高品质生活。
梁学平中小企业体量虽小,潜力却不小。它们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从生产角度看,中小企业是社会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创新主体。在一些细分领域,有的中小企业瞄准一条赛道深耕多年,独具优势,其中不乏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小巨人”、单项冠军等。在日常生活中,中小企业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尤其在促进就业上,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领域广,能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同时,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有不少初创企业由高校科研团队建立,它们体量不大,却天生带有科技基因,是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力量。
杨建楠具备“专精特新”特性的中小企业,在创新创造、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优势突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有利于培育新动能,也有利于更新旧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梁学平“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除了创技术之新,在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也要进行全方位更新升级。企业通过求新求变,能有效打通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壁垒,使产与销融为一体。可以说,让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既是一道创新题,也是一道融合题。答好这道题,除了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创新生态的构建也至关重要。这包括产学研的联动、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优质人才的引和育等多个方面。在创新生态的呵护下,企业在探索转型时得以“轻装上阵”,从而更快走上“专精特新”之路。
杨建楠: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于“创”,也在于“链”。放大先进生产力效能、打开更大市场,中小企业如何做好“链”上文章?
梁学平做好“链”上文章,需要因“企”制宜。对于那些产品、技术尚不符合“链主”要求的企业,要通过创新技术、优化产品来“强筋壮骨”,尽快“上链”。对已经“上链”的中小企业而言,则要尽快与大企业建立产业配套协作关系,进一步融入其供应链,实现融通创新。从宏观视角看,无论技术还是产业链,本身都没有区域限制。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共造一辆车”,通过发挥关键整车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速零部件企业在区域内落地,加快产业配套协同,我市就有一百二十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北京的大型整车生产企业供应链。打开视野,当产业链条不再拘泥于一座城,而是延伸到整个城市群,不仅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链”,还能为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提供载体、注入活力。
杨建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潜力无限,但也容易遇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挑战。城市要想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前来扎根,找对“产业感觉”,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成长的烦恼”很重要。
梁学平是这样。其实“产业感觉”并不抽象,只要服务者懂产业链、懂技术、懂市场,自然能把感觉找对、找准。从长远角度看,服务部门对产业图谱、市场需求、科创痛点烂熟于心,帮企业找准定位,有利于企业对自己究竟该嵌入“链”上哪个环节、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心中有底。反过来看,找准“产业感觉”,还有助于城市依据自身产业布局、发展需求对企业进行精准筛选,有的放矢地开展引育。当然,“产业感觉”并非一成不变,服务者要实时关注、采集、掌握区域发展动态,灵活把握,才会招来更多“金凤凰”,为城市增添活力与动力。


图文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官网
责任编辑:杜雨晴
图文审核:李胜男 张文辉 梁强

天津商业大学
大家好,我是天津商业大学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见证多彩校园生活,服务商大师生和校友,未来的日子我们一路偕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