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 》( 2025年01月10日 第 08 版)
检察官调查走访后
当事人眼里有了光
“我的养殖场无论是什么性质,镇政府都应该遵循法定的拆除程序吧?更何况我认为这不是违法建筑,镇政府不能说拆就拆!”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张世光、检察官袁超来到新乡某村庄调查走访。只见,50多岁、身着黑白格纹棉衣的胡某急匆匆迎了上来,头发被风吹乱遮住了半张脸。
她背后,是一个被拆掉的养殖场,几根铁栏简易地围成一个四方形,在一望无垠的麦地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十几头牛被圈养在里面,或趴在角落一动不动或沿着铁栏来回走动。
胡某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
她辛苦经营了一年的养殖场被当地镇政府以“占用耕地”为由强制拆除,她一纸诉状将镇政府告上法庭,诉请确认其强制拆除养殖场违法。
“最初政府扶持办养殖场,为改善生计,我家投进几十万元承包了2.82亩土地建了这个养殖场,当时镇里啥都没说。第二年却说我们占用耕地,要拆掉。他们硬生生把养殖场拆了,完全挡不住。如果确实不符合建设条件,为啥不在刚建的时候就制止,非要等到建好开始赚钱了才拆。”胡某用手比画着当时的情景。
一审法院裁定驳回起诉,理由是:胡某提供的证据能证明被拆除的养殖场系其所建,但不能证明其有合法所有权。胡某以案涉养殖场被拆除导致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为由提起诉讼,不具有原告诉讼主体资格。
胡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虽然养殖场确系胡某所建,但其未提供任何审批手续,属于擅自改变耕地用途,其建的养殖场明显不合法,胡某不能证明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故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胡某申请再审也被驳回。
初冬的新乡田野上,寒风冷冽,胡某搓着手说道:“后来我听说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就去找你们了。我就是想要讨一个公道!”
“实践中,一些案件反复纠缠于法院是否应当受理、立案的争执当中,无法进入实体审理,仅仅在兜圈子、走程序,我们称之为‘程序空转’。”张世光告诉记者,不少案件的当事人虽然走完寻求救济的程序,但结果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转头对胡某解释道:“这就和你看电影一样,你要拿着票才能进电影院看电影。但你现在没票,不让你进,就只能回去。”
当事人陷入“程序空转”怎么办?新乡检察院一方面加大行政生效裁判案件监督力度,通过调查走访,查明案件事实,对发现法院原审裁定确有错误的,依法提请抗诉,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解决实质性法律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办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走访,几乎每一个案件我们都会到现场、到当事人家里去。你走进他家里,也就走进了他的心里。要是老百姓的家门都迈不进,能解决啥问题?”张世光和记者分享自己的办案经验。
这次收到胡某的监督申请后,张世光和承办检察官迅速研判案情,马不停蹄地赶到胡某的养殖场所在地,耐心听胡某诉委屈、道苦楚。一个多小时过去,来龙去脉听清楚了,张世光对胡某说:“对于你这个案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你‘进’法院,再让法院去判断政府到底对不对,下一步再谈赔偿的事。”
紧接着,他又补充道:“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后面究竟能走到哪一步,我现在没法向你承诺。我们希望能给你解决一些问题,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去努力,中不中?”
“中!中!”胡某一直紧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十指交叉攥紧连声说:“感谢感谢,我终于看到希望了。”
“没想到检察官会到田间地头来办案。接到检察官打来的电话,我激动得不行,赶紧和厂长说我有急事儿得回去。”胡某告诉记者,她现在在隔壁村的服装厂上班,每天有八九十元收入,“家里还有4个孩子要养呢(胡某的丈夫和弟弟均患重疾,两兄弟育有4个孩子)”。
张世光竖着大拇指对胡某说道:“为你点赞!家里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啊,这4个孩子就是你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有一个好的结果。”
离开养殖场时,记者看到,寒风再次吹乱了胡某的头发,她迅速用手捋好,笑着与检察官告别,眼睛里也有了光。
“你看,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他们的人生。我们用点点微光就能照亮百姓心光,所以哪怕案件再小,我们也要当作‘天大的事’来办。”返程途中,张世光透过车窗望着远处,似乎喃喃自语又似乎是在对记者说。
次日恰逢周六,为了尽快解决胡某的难题,张世光召开检察官联席会,邀请律师参加。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案件发表看法。
“镇政府强拆程序是违法的,没有走强制执行程序”“本案的争议焦点一是胡某对被诉强制拆除行为是否具有原告主体资格,二是其对建造养殖场的建筑材料是否具有合法权益”“胡某提起本案行政诉讼,已经满足成立法律上利害关系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至于其对养殖场所拥有的权益是否合法,只影响其胜诉权,并不影响起诉权的成立”……
听完大家的观点后,张世光总结道:“从争议化解、公平合理的角度来看,我倾向于抗诉,先确认违法,再谈赔偿。在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上,可以提出检察建议。”
“滴滴滴……”2025年1月3日上午,记者收到张世光发来的短信:“胡某案,我们已经研究决定向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了。”
实质性解决群众难题
避免“程序空转”
新乡检察院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感谢检察机关的监督,让我们一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前不久,拿到丈夫工伤死亡赔偿金的张某给河南省新乡市人民检察院送来一面锦旗,直言自己多年来的委屈和苦楚终于放下了。
此前,在新乡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的帮助下,一场困扰折磨张某3年的“48小时内死亡”之争得以实质性化解。
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注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为解决实质法律问题,避免“程序空转”,新乡市检察院探索创立行政争议“五心”化解模式、打造“五有”办案团队、构建“五个公开”工作机制,一些长达二三十年的疑难、复杂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当事人35次赠送锦旗致谢。2024年,新乡市检察院提请抗诉和建议再审的5起案件全部改判,为当事人弥补损失200多万元。
“五心”解纷
“以我点点微光,照亮百姓心光。”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新乡市检察院“世光工作室”,被门口这样一句话所吸引。“世光工作室”以新乡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张世光的名字命名,成立于2022年10月,是河南省“十佳检察文化品牌”。
走廊两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供给”“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一条条标语映入眼帘。
一旁的张世光介绍说,新乡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始终坚持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的角色定位,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牵引,以行政诉讼监督为重心,以案结事了政和为目标,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我们探索构建了初心引领、匠心办案、真心解难、耐心答疑、暖心帮扶‘五心’行政争议化解模式。”张世光说,“希望用我们的微薄之力、荧荧之光,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张某诉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检察监督案,就是检察官践行“五心”的一个生动缩影。
面对特大暴雨灾害,新乡市市场监管局职工杨某主动报名参加抢险突击队,连续5天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回到单位,杨某突发急性脑干出血,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不幸去世。单位为杨某申请工伤认定,市人社局以“杨某从抢救到宣告死亡超过了48小时”,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不予认定工伤。
“我爱人工作时总是冲在前面,这次抗洪抢险也一样,怎么就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呢?”杨某的妻子张某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终审驳回其诉讼请求。绝望之际,她得知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新乡市检察院。
检察官徐伟杰依法调取、审查了杨某住院期间形成的322页病历资料,请检察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聘请5名临床医学专家对病史资料进行会诊,最终确认杨某入院48小时内已脑死亡。而家属坚持对杨某救治,为人之常情,遂启动监督程序。
经省、市两级检察机关上下协同、一体履职,最终法院经再审撤销了市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责令其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新乡市人社局为张某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目前99万余元的工伤赔偿金已落实到位。
“这份来之不易的判决不仅告慰了逝者、安抚了英雄的家属,在河南省也是一个积极判例,会让更多群众相信公平正义。”张世光说。
该案例入选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检护民生”行政检察典型案例(第十四批)。
“五个公开”
确定宅基地边界这件“小事”,让赵某在信访和诉讼路上来回奔波了29年——
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赵某因土地确权问题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要求撤销自然资源部门与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共同出具的“不存在土地确权问题”的《调查情况》。
裁定驳回起诉、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判决撤销《调查情况》驳回赵某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进入诉讼程序后,历经4次一审、2次二审,赵某的实质诉求始终没有实现。
此时,赵某已过80岁。
“他前两年找到我们申请监督时,我们经审查发现该案件不符合法定的监督条件。如果仅按照司法程序来办,检察机关很快就可以结案。”张世光回忆说,可面对这位耄耋老人,听他诉说长达29年的经历,“我的心被深深刺痛,暗下决心,不管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克服层层困难,查阅土地登记资料、现场测量数据,确定赵某与邻居之间的边界,再与邻居充分沟通并得到认同后,赵某牵肠挂肚的边界问题终于解决了。
为了使赵某更有获得感、尊严感,新乡市检察院组织行政和解公开宣告会,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见证下,邀请区政府和镇政府领导上门,送上赔偿金并表达歉意。其间,赵某多次流泪,表示案件到此为止。长达29年的行政争议得以成功化解。
“公开宣告将行政检察办案过程置于社会关注的镜头下、人民监督的目光中,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为当事双方搭建公开公正的沟通平台,有利于定分止争,实现案结事了。”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评价道。
针对部分行政案件长期未进入实体审理程序的问题,为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新乡市检察院探索建立“五个公开”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即公开听证、公开宣告、公开审查、宣告送达、公开回复。
在“世光工作室”,记者看到,“五个公开”的具体内容以一个五边形的图案呈现,中间是一颗五角星。
“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综合运用调查核实、公开听证、司法救助、促成和解等手段,积极回应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怨消、政和。”检察官袁超解释说。
围绕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新乡市检察院制定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开听证实施办法》《不支持监督申请公开宣告实施办法》等5项实施办法,深化多元化解机制运用。对行政争议持续时间长、化解难度大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全面推行公开办案机制,以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能接受的话释法说理。
数据显示,新乡检察机关运用“五个公开”机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277起。
“五有”队伍
因为半亩地的事情将当地基层政府告上法庭,在诉讼道路上奔波了近20年的孟某,直接将一麻袋相关材料扛到了张世光的办公室。
给孟某倒上水,倾听完其诉说,张世光从法院裁判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入手,深入分析在案证据,耐心细致地逐条向孟某解释,努力把事实辨明、把法律讲透。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解法说理,年近70岁的孟某终于心服口服:“我接受检察机关的决定,为你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点赞。”
“行政检察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一头连接着政府机关,每一起案件都关乎民生,牵连民心。一些看似很小的案件,对检察官来说仅仅是一起案件,对广大群众来说可能就是他们的人生,‘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张世光说。
他指着“世光工作室”天花板上印刻着“政治有悟性”“为民有情怀”“履职有担当”“攻坚有韧劲”“办案有温度”25个字告诉记者,这“五有”是新乡市检察院行政办案团队的座右铭。
据介绍,新乡市检察院聚焦初心使命、民生民利、公平正义、人民满意,坚持头雁示范引领,通过现场培训、以案代训、研讨交流及一体化办案等方式,打造“五有”行政检察队伍。
“理论讲解和实训课程相结合,为检察官带来一场场‘头脑风暴’,为我解答了很多办案中的疑惑。”前不久刚参加过培训的检察官韩宗波收获满满。
此外,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处罚案件,新乡市检察院建立了行政检察大数据智能辅助监督平台,利用提前预警、监测、研判等功能,将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非诉执行的全过程纳入监督范围,及时发现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检察建议督促纠正,进一步提升行政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平台上线至今,先后联网了新乡地区13家检察机关、13家审判机关和453家行政机关,接入率100%,共享案件近7万件,发现非诉执行监督案件195件、已办理116件,发送检察建议75件。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新乡市检察院时看到,院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崇法、守正、敬业、担当”。
“坚持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把每一个‘小案’都当作‘天大的事’来办,依法履职办到极致,真正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这是张世光对这8个字的理解。
律师点评
田世让
司法实践中,“程序空转”现象较为普遍,有不少案件在上下级法院之间来回反复,看似于法有据、但不解决实际问题,劳民伤财、严重损害司法公信。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坚持行政检察与民同行,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其探索创立的“五心”行政争议化解模式、打造的“五有”办案团队、构建的“五个公开”工作机制,在解决实质法律问题,避免“程序空转”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在代理案件过程中,我就和新乡行政检察有了交集。我切身地感受到,针对每一起行政诉讼监督案件,新乡市检察院都会努力把矛盾揭露出来,搞清案情,找出症结原因,制定具体方案,有的是公开听证,有的是去现场了解情况,与相关组织、行政机关沟通,再针对每一起案件背后纠缠的原因,对症下药做好实质性化解工作。
一种情况是判决没问题,他们通过公开听证,现场释法说理,使当事人息诉服判;一种情况是判决不对,他们通过监督,解决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判决没问题,但背后有纠纷没解决,他们通过案件监督审查,采取府检联动,推动问题解决。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案件做得更有实效、更有温度,检察官们不断加强学习探讨、刻苦钻研梳理,确保监督案件符合当下的法律政策和法治精神。这是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履职担当、做实行政检察的秘诀,他们将检察服务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检察为民落到了实处。
来源:河南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