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卫生室的宁静。来电的牧民十分焦急,原来是有人骑马时受伤了。挂断电话,阿依努尔·木萨(见上图)立刻换好衣服,准备好急救药品,拎起医疗箱就出发了……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巴里巴盖乡萨尔哈仁村的村医,阿依努尔守护着190多户牧民的健康。行走山乡30多年,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只要她出现在当地牧民们身边,大家就会感到安心。“毡房既是我的家,也是临时的诊所”1972年,阿依努尔出生于阿勒泰市阿苇滩镇阔克塔勒村,自小就在阿尔泰山下的牧区生活。那个时候,牧区交通不便,牧民们常常面临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这让她有了一个理想——当一名医生。带着这样的想法,1989年,阿依努尔考入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两年后毕业,她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来到巴里巴盖乡卫生院,走上护士岗位。说起原因,阿依努尔的回答很朴实:“因为我在这片草原上长大。我爱这片草原,更爱草原上的人们。”“听说阿勒泰地区要培养一批乡村医生。”2006年的一天,卫生院的同事告诉阿依努尔。听到这一消息,她非常激动,第二天赶紧去市里报了名。经过3年的在职培训,阿依努尔如愿成了一名乡村医生。2009年1月,她被派到萨尔哈仁村,担任村里唯一的医生。每年春夏,阿依努尔都会跟着当地牧民一同转场,到了秋冬,她再跟着牧民回到村里的定居点。“我骑着骆驼,带着行李,怀里抱着我8个月大的儿子。”阿依努尔依然记得第一次跟着牧民转场的经历,“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掉队,大伙儿需要我。”到达目的地后,阿依努尔和爱人搭起了毡房,“毡房既是我的家,也是临时的诊所。”在牧区,牧民的居住点比较分散。阿依努尔经常一个人、一匹马,从一座毡房赶往另一座毡房。山路崎岖陡峭,有时候狭窄的牧道旁就是悬崖。但只要牧民需要,她骑上马就出发。“看到大家健康,我就放心了”牧区是牛羊生息的理想场所,但在这里,危险和疾病也始终与牧民相伴。山高路险,常有牧民跌落摔伤,还会出现孩子生病发烧、妇女临产等情况。每当他们需要帮助,阿依努尔总会出现,做牧民身边随叫随到的“120”。2010年,夏日的一个雨夜,阿依努尔被一阵敲门声叫醒。“大夫,我媳妇怀着孕……不小心被牛踢了,人晕倒了。”牧民说话时,因为走得急已经上气不接下气。阿依努尔赶紧带上医疗箱,骑上马,冒雨就往他家里赶。到达后,阿依努尔立即开始采取急救措施。一个小时后,孕妇醒了,但阿依努尔还是不放心,一直守护到天亮。天一亮,她又陪着孕妇前往乡卫生院做进一步检查。当天下午,在确认孕妇身体情况稳定后,她才离开。这样的故事,在牧民们的记忆里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阿依努尔会将患者直接接到家里,打针、吃药,还给他们做饭吃。治疗结束后,还会让他们多住些日子,以便进一步观察。更多时候,阿依努尔会挨家挨户去巡诊。“血压降下来了,但还是得按时吃药,注意饮食。”阿依努尔一边收起血压仪,一边叮嘱牧民帕依扎·托汗。每隔一个月,阿依努尔就会前往帕依扎等牧民的家,“看到大家健康,我就放心了。”在牧区,一些患有慢性病的牧民可能会忘记定期检查。阿依努尔就把他们的信息一一记录在册。谁该量血压了,谁的药快吃完了……打开本子,一目了然。阿依努尔的手机通讯录里基本上都是牧民的电话号码。牧民有啥事,也随时都会给她打电话。30多年来,阿依努尔累计接诊超过10万人次。“我们多努力一分,牧民的健康就多一分”走在村子里,阿依努尔很受欢迎。牧民们会请她进屋喝奶茶,孩子们会亲切地叫她“医生奶奶”。“我把他们当亲人,他们也把我装进了心里。”阿依努尔感动于这份温情,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升医术水平。翻开她的学习笔记,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巴里巴盖乡经常组织村医学习医学课程,只要她不去巡诊,就一定会赶去上课。2016年,村卫生室来了一名90后村医,叫布丽布丽·巴依汗。从此,阿依努尔不再是村里唯一的医生。漫长的巡诊路上,她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这位年轻的姑娘。让阿依努尔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医术水平提高的同时,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在提升。如今的村卫生室,设置了疫苗接种室、观察室、药房和诊疗间,还配备了不少新设备。碰上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阿依努尔还会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请教大医院的专家,请他们给出细致指导。巡诊、培训、自学……忙碌是阿依努尔的常态。有人劝她该歇一歇了,她摆摆手说:“我们多努力一分,牧民的健康就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