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聚焦!高新区“绿”出圈了!

政务   2025-01-26 16:06   山西  


1月24日
《山西经济日报》刊发
减污降碳的“加减乘除” 

——阳泉高新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扫描 》






作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2023年以来,阳泉高新区聚焦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定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用资源做“加法”


打造新型能源先行区


“用资源做‘加法’,推动减污降碳,实现‘双碳’目标。”阳泉市高新区发展和统计部副部长刘健介绍道。其中“加法”瞄准的是新型能源,即高新区正在统筹推进的“光伏储能”和“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建设。

在优化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上,阳泉高新区紧扣“供电”和“输配”两个环节,推进“光伏+储能”一体化建设,让绿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供电”环节,依托全区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屋顶资源,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2MW的光伏发电项目。在“输配”环节,高新区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建设了200MW/400MWh的独立储能项目,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独立储能电站,全面提高了全市电网调峰能力和电力系统灵活性。

在构建新型综合能源体系上,高新区以获批全省首批“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为契机,“电源侧”建设“风光互补”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基地,装机规模约700MW;“电网侧”建设一体化配电能源互联网,包括110kV变电站、10kV专用网络以及配电网工程;“负荷侧”重点服务新能源电池、特种金属材料等高用能项目;“储能侧”建设150MW/600MWh电化学储能系统、7MW飞轮储能系统。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全区产业园区绿电全覆盖。



用结构做“除法”


打造产业转型引领区


作为碳排放数据被录入“数智双碳”平台重点监测企业,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改方案受益颇多。“我们在节能降耗方面累计投入资金约1.1亿元,先后完成十多项大型节能技改项目,企业全年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同期降幅2.76%,实现创效420多万元。”该公司经理助理李阳阳介绍说。
阳泉高新区用结构做“除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该区以“两重”“两新”为契机,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鼓励传统建材、耐火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辖区冀东水泥公司、亚美水泥公司通过余热发电、熟料线脱硝改造等实现超级排放。瞄准数智赋能路径方向,推动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该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降碳,统筹推进百度云计算中心升级智算中心和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建设,重点提高数据中心能效、碳效、水效,确保电能利用效率(PUE)低于1.2;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招引煤矸石与赤泥制高性能轻骨料综合利用和低值废旧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健全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已经建成中天智慧环保产业园,落地蓝邦环保材料应用技术研发项目。
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上,以空气化工(AP)为基础,推动高纯氢制备及液化

项目落地,超前布局氢能制储产业,抢占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新赛道。



用科技做“乘法”


打造低碳创新策源区


日前,记者驱车行驶在阳泉市高新区内的道路上,中电阳泉数字产业园、百度云计算中心、智创城7号等一栋栋魔幻风格的建筑让人应接不暇,这里是阳泉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高地。
从创立伊始,阳泉市高新区就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该区加快创新企业培育,大力培育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5以上;建立完善绿色低碳企业孵育体系,孵化一批掌握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培育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同时,该区以阳泉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强绿色产业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充分利用百度创新中心、清华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培养一批低碳领域人才,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低碳创新策源地;打造数智双碳平台,加快建设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推进“云上产业园”建设,挖掘双碳有效应用场景17个,挖潜双碳市场规模23.66亿元。



用节能做“减法”


打造低碳生态示范区


加强对碳足迹的管理,还有一道“减法”,就是节能。
“通过平台的科学‘算’碳,我们就能依据企业年度能耗值、能耗强度以及各能源品类的消耗数据信息和比重情况,找准企业节能降碳的‘命门’。”刘健介绍道。
此外,他还介绍了阳泉高新区推进节能工作的举措:推进城乡建设“降碳”,包括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严格执行最高级别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绿色低碳乡村,着力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绿色化水平,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化处理和生活污水就近资源化利用;推进交通运输“减碳”,建设绿色出行体系,实施“车城网—车路智行”新生态项目,主城区36个信控路口完成智能化改造,5条主干线道路实现动态绿波,通行效率约提升35%,推广低碳运输装备,打造绿电交通示范区;推进生态环境“低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的协同路径,明确大气、水、土壤、固废等协同控制举措,优良天气占比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绿地面积达到123万平方米,推窗见景、出门见绿、抬头见蓝已逐步成为现实。





END


来源丨山西经济日报

监制丨郝张莉
审核丨刘梦琪
编辑丨张洁 文字丨郭强 校对丨张卓一

分享、点赞、在看!为阳泉高新区三连击!


阳泉高新区
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