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AUTUMN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九月的草原,秋意渐浓,放眼望去,满目金黄,然而走进阿旗绍根镇爱根苏木村蛋白柳养蚕实验基地却依然是蒿柳青翠。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柞蚕宝宝正在努力的啃食着鲜美多汁的柳叶,为接下来的作茧储备能量,这些远道而来的小家伙们已经适应了草原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安了新家。
特色产业是强农之本、致富之源,是乡村经济的“发动机”、更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今年以来,绍根镇引进元宇润(沈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蛋白柳养蚕特色产业项目,探索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的发展“丝”路,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蹚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种柳+养蚕”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种柳治沙,构筑绿色生态防线
蛋白柳,又称蒿柳,为杨柳科柳属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等地,因其叶片像是蒿叶而得名,柳枝和茎皮纤维发达,高度可达10米。它的树皮呈灰绿色,叶片呈线状披针形,长15-20厘米。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既耐水湿也耐干旱瘠薄,其发达的根系对荒漠化治理、河道、滩涂、矿山及护坡绿化治理效果显著。
2024年4月,在沈阳元宇润(沈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绍根镇爱根苏木村蛋白柳养蚕100亩实验基地开始翻整土地、铺上滴灌、安装水栓、扦插蛋白柳,经过一个夏季的“野蛮”生长,当初栽种的20万棵小柳条,已经枝繁叶茂、精神抖擞,成活率达95%以上,放眼望去满目青绿。
每棵树苗,当年可生长出三颗枝杈,根据项目合作协议书的约定,元宇润(沈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按照每颗0.1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年底种植户即可看见收益。平茬作业后,第二年树苗将在三颗枝杈的基础上繁殖成9个枝杈,防沙治沙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实验摸索,昔日“沉睡”多年的闲置沙地,如今焕发了无限生机,身披翠绿的盛装,成为了充满希望的“致富田”。
养蚕增收,拓宽致富新“丝”路
“今年在绍根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第一次尝试养殖柞蚕,以前只听说过桑树、柞树养蚕,没想到柳树还能养蚕,而且还长得这么好,一个个都吃成了“大胖子”,看着特别喜人!”实验基地的负责人说道。
柞蚕,别称山蚕,古称春蚕、槲蚕、栎蚕,大蚕蛾科柞蚕属吐司昆虫,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历经卵、幼虫、蛹、成虫 4 个发育阶段 ,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柞蚕不仅是生产柞蚕丝织造柞丝绸的原料,而且还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东北地区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
蛋白柳养蚕项目的引入,不仅具有治沙绿化的生态效益,还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种养殖模式,第一年可亩产蚕茧15公斤左右,每公斤市价56.00元,亩效益近800元,同时每亩柳条当年可产生收益600余元,种植当年即可收益1400元左右。随着蒿柳根茎日深,第二年的产量、效益更高,每亩可生产20公斤蚕茧,加上柳条的收益,经济效益可达2500元左右,第三年经济收益更是能达到3000元以上。因为蛋白柳在种养殖过程中不需施放化肥和农药,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因此也可以作为优质的牛羊青储饲料。
绿叶银丝,催生发展新机遇
“由于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挂蚕、饲养到摘茧都需要人工操作,因此,蛋白柳养蚕可以为农村牧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养殖秋蚕,从八月份上树到做茧只需要50天左右,既能确保秋收颗粒归仓,还能养蚕鼓起”腰包“,“短、平、快的效益优势明显,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同时发展蛋白柳养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蛋白柳种植、柳条手工艺品制作、蚕茧的加工、餐饮和旅游的发展、仓储、物流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绍根镇蛋白柳养蚕项目负责人说道。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绍根镇将立足自身优势,紧抓发展机遇,围绕绿色发展,通过以点带面进一步拓宽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草、畜、茧协同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图文:苏丽颖
编辑:苏丽颖
初审:侯彦辉
终审:李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