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境内,历史最悠久的河是____?(不是黄浦江)丨闵行情

政务   2024-11-10 20:46   上海  


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
6000年前成陆,
5000年前有先民活动生息,
孕育出了被誉为“上海之本”的马桥文化,
印证着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之源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青少年来诵读《本来闵行》。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出门半里就是河》。


-点击收听朗读-

“出门半里就是河”,作为名副其实的水乡,闵行境内,居民枕河而居,走出家门便是水路。这里江河稠密,纵横交织,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在过去,很多村镇的名字都和江河连在一起,几乎所有集镇都在江河之畔,每个村落都有河水流过。

在众多河流中,最大的就是黄浦江。黄浦江是上海人的母亲河,她的源头是淀山湖,从松江的车墩得胜港开始,流入闵行境内,在南部边境缓缓东流,成为闵行与奉贤的界河。到闸港处,水流改变方向,形成了著名的“浦江第一湾”,折向北去,贯穿区境,直到龙华附近,进入市区。

吴泾樱桃河、马桥女儿泾、浦江鹤颈湾,数百年来吟唱着乡村的歌谣(资料图)

黄浦江把闵行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除黄浦江外,其他主要河流大多呈东西流向,平行排列,向黄浦江汇集。从浦西来讲,东西向的重要河流,从北到南有:苏州河(吴淞江、蒲汇塘、淀浦河、春申塘、六磊塘、俞塘河等。在浦东地区,东西向的重要河流,从北到南有:周浦塘、沈庄塘、姚家浜、盐铁塘、大治河等。

除黄浦江外,苏州河、淀浦河、大治河这三条河都是市级河道,至于区级、街镇级河道数不胜数,它们对航运、灌溉、排涝、水产生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闵行成为鱼米之乡的基础。

黄浦江和吴淞江(苏州河),大家了解得比较多,就不详细展开了,专讲这条流经闵行境内的千年之河。

20世纪80年代蒲汇塘河畔

《同治上海县志》卷首水系全图

1952年3月23日,上海县马桥俞塘河疏浚工程现场

最具悠久历史的河——俞塘河。这条河源自淀山湖,经松江泖河入口,东流经闵行境内的马桥、颛桥、吴泾,交女儿泾、北沙港、北竹港、横沥泾和淡水河,入黄浦江,全长25.5公里。俞塘河历史悠久,南宋淳熙二年(1175)就有疏浚记载。明中叶曾大力兴修,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二次疏浚,1928年疏浚时,由于经费有限,只得草草竣工。新中国成立后,屡次修浚。1969—1970年,北竹港至女儿泾段截弯取直,形成目前河段。

俞塘河沿岸土地高阜肥沃,宜种藜麦,当年富户竞相争购而使土地升值,故有“有钱难买俞塘北”的民谚。许多文人墨客也为它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南宋淳熙年间诗人许尚这么写道:延袤三乡外,东流与海通。河神屡加惠,帆借往来风。”清代马桥诗人黄霆又有诗云:“初变白露气微凉,点额风吹古墨香。待得沙冈新稻熟,满盘月饼已先尝。”马桥有个以“俞塘”命名的村落,著名的马桥文化遗址就是在这里被发掘的,此地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元明以后更甚,周边还相继出现了董氏、陆氏、龚氏、戴氏、金氏、钮氏等一批名门望族,在当时整个上海地区显赫荣耀,几乎无与匹比。

据传清康熙皇帝南巡时御船曾经过俞塘,为此,马桥人、顺治年间进士董含还专门作了《南巡歌》。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青少年来诵读《本来闵行》。

不忘本来,方有未来。继编撰出版五辑25册《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后,闵行区政协再度编撰推出这部《本来闵行》,尝试以极简史的形式,全景式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是尝试为闵行展翅翱翔的宏图标注一个新的坐标。


全书分“却望是故土”“光华岁月稠”“风物醉乡间”“恋上这座城”四个篇章,用简洁的文字和大量的历史图片,把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书文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地情读本,让更多人士快速了解闵行,探寻闵行发展进步的精神品格,感悟这片土地的人文情怀,获得踔厉前行的能量动力,推动闵行悠久历史在发掘保护利用中接续传播。一本书装不下闵行的沧桑巨变,更说不完闵行人对这方土地的深情眷念。我们期望在历史之树的粗壮躯干上,截取几圈年轮,找寻微处的纹路,记录逝去的瞬间,留下可供寻迹的历史底本,让闵行厚积的历史文化,在营造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新征程上更添一份风韵典雅。


2024年10月起,第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资料来源丨今日闵行、今日江川


今日江川
聚情共享江川故事,聚心共述江川情怀, 聚力共创江川发展,聚梦共圆江川蓝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