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校友会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文摘   2024-10-12 09:26   宁夏  

人生其实是有很多欢乐的。吃一顿美食,来一趟旅游,赏一处风景,等等,都是。独处的欢乐是有的,但吾乐而不见人之乐,甚至吾乐而人不乐,好像少了点什么。没有与人之乐,说明是孤独而痛苦的。与人之乐有很多种情形,有朋自远方来,就是一种。

      上个周五,2024年9月27日,就是这样的一个日子,那天晚上贸院校友总会副会长、北京分会副会长、我们外贸英语八六级的同班同学张文君来了,从地球那边的祖国,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这边的一家餐馆,与我和校友们欢乐重聚了,她还带来她个人的礼物和校友会的礼物。

       文君同学这次是专门到北美旅游、探亲的,她女儿留学美国已学成就业。我们欢聚的地方,是校友会加拿大分会会长于戎伟师兄精心安排预订的日式餐馆Ginza Sushi Restaurant的包间。当晚欢聚,除了八六级的我,还有同是八五级的于会长和他的夫人——朱怡荣师姐,以及文君同学和与她结伴同游的一位中小学好友。做东的于会长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周到、热情,他为欢迎文君校友点了标准的日式美食,地道的日式生鱼、生肉、熟食配上地道的日本蘸料和清酒及于氏幽默话语,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听得开怀无拘,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只可惜我不吃生食,无福消受这些别样的人间美味,不过我吃了鲜美的熟食,也是酒酣耳热。人生的乐事之一是把酒言欢,校友欢聚自然要谈天说地。难得一聚,又是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自是格外亲切。

       我们回忆着当初了解的对方、当年的交流和印象、当年熟识校友的故事,交流着毕业离校后各自就业和生活历程以及其他校友的故事,分享着各自的世事观察和人生体验。我们自然也聊到了各自的家庭,聊到了儿女的成长与独立和代际观念差异,聊到了提醒儿女成家立业的逆顺、海外新生代受国外文化的影响以及尊重年轻人自我选择生活方式的必要性。欢聚中令人意外惊喜的是,受新任会长朱栋华之托,文君同学跨越万里带来了贸院校友总会赠送的特别礼物。接过那柔软光洁的一方紫红色小丝巾,看着其上四十五度角有序排布的若干带有校友会名称的图标,让我们这样的海外校友尤其倍感亲切,我们仿佛有一种见到娘家人的感觉。难得的欢聚是短暂的,也是快乐的。人生在世,与家与友聚而乐,乐而暄,应当就是一种幸福吧。

       大学毕业之后各奔天涯,很多校友和同班同学都无缘再聚了。这次因文君同学周游列国我们能再见面,是1990年毕业离校后多年来的第二次。第一次是2017年5月回国给我母亲过完80大寿后我重返天津故地重游,在我们班班长金佳组织的欢迎宴会上我见到了十来个同班同学和校友会的两位老师,文君同学也来了。她是和来源(来艳红)同学专程从北京赶过来见我的,令我感动。大家为什么来见我?我为什么绕道去天津?因为有师生、同学情意在,有同校情缘在。朋友、同学、同事,都是在偶然中相识,开启一世缘分的。近来我忽然注意到,学校召集校友同学重聚、单位过节招待老同事,或老同学、老同事不时自发组织聚会,似乎是中国或东方特有的情境,西方好像不常见,在西方,似乎毕业了、离职了、退休了,人就散了,很少再有往来和牵挂。我以为我们的文化其实是有着特殊的人情味的,它体现着我们和谐共生的人道和智慧,我们应当珍而视之,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开启人生际缘的地方,在此我们相识,从此我们一生相互关注、相互牵挂。师生情,校友情,同学情,是可亲、可爱、可贵、可敬的。曾经青春的我们已进入老年,尝过人生人生百味,我对校园情谊的总结是:

       青春无杂色

       少年诚意满

       同学同手足

       一校一世缘

       您认同我的看法吗?师生们,有机会就走动起来,珍惜我们宝贵的缘分,让温情照亮我们人生之路。

                                                              2024年10月3日于多伦多


图文:  罗谨平
编辑:  袁灵玉
审稿:  苏秋霞

天津外贸校友会
南开大学外贸校友会成立于2015年7月25号,隶属于南开大学校友总会,以原天津外贸学院(TIFT)校友为主体和核心而成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