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旅游:年轻人的假期新宠。
文|孟萍萍 郑晓慧
来源|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
谁在租车?
比起其他出行方式,租车的吸引力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女性掌握方向盘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租车呢?
年轻人为什么爱上租车?
此外,年轻人出行偏爱租车,也和成本、车型有关。
尤其在中长途自驾游中,人们会优先选择能应对各种复杂路
况的车,也会综合考虑租车在旅游淡旺季的价格变动、油耗支出和异地还车费等。
以小红书上被高频提及的车型坦克300为例,因为外型硬核、内饰好看、空间宽敞、能应对多种路况,把公路自驾的情绪价值拉满了,所以在新疆、川西等自驾游中格外受欢迎。
如果在淡季或者旺季之前和旅游搭子一起提前预订,价格也相对划算。假设四个人一起从成都自驾7天去川西,全程2500公里,每天租车的价格大约400元/天,保险约为50元/天,再加上油费等其他费用,最后平摊下来每人2000元左右。
张瑶去西北旅游时就租了坦克300,“我们还多买了500块的保险,这样车磕着碰着我们不用管,对方全包”。
租车虽好,但也存在乱象
比起其他出行方式,租车出行就像是一场自由与性价比的完美邂逅,但这并不意味着,租车不会踩雷。
我们在黑猫投诉上整理了近两个月(7月7日-9月19日)的865条相关内容,消费者对租车的差评和诉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找客服没用、想退钱无门。
尤其是退钱,涉诉金额都不算少。超过5成的涉诉金额在100元-1000元之间,还有超过3成在1000元-10000元之间,足够去一次短途游了。
大额的租车押金、繁琐的退款流程、潜藏在使用说明和保险里的“坑”、良莠不齐的汽车质量等问题,让不少租车人成了“劝退党”。
有人表示自己通过在抖音购买的券租车3天,即使提前还车还是收到某租车公司的缴费提醒:“用车2天,超时2小时,需要付超时费”;有人投诉自己被一家租车公司以违章为由扣款500元,但实际罚款只有100元;有人表示自己租用某租车公司的车,在没有任何违规的情况下,被平台扣押2000元的押金一年多,客服也一直没回复……
这些乱象背后,和它们各自的生意模式有关。
结合新时代文旅研究院“2024年中国自驾游报告”来看,目前市场上大致可以分为租车公司、垂类平台、OTA平台、聚合平台和汽车品牌自营这五类。
以神州租车、一嗨租车为代表的租车公司,通常为直营模式,公司拥有大量车辆,靠汽车租赁、车队租赁和卖二手车赚钱。
这类公司想要争市场份额,通常得“烧钱”拼车队、车型以及自营点的数量,且难以回避车辆折损的风险,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在实际的运营中,不仅要管线下门店和员工,还要跨区域调配车辆、处理异地违章等。
要是调度不及时,就可能没法满足用户需求,甚至不能如期履约,出现“明明提前预订了A车,提车时只有B车”等问题。
根据“2024年中国自驾游报告”,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领先。市占率越高,用的人越多,被投诉的概率也越大。
在线上市占率排第二梯队的,则是携程和飞猪这类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
和神州租车这类企业不同,垂类平台(悟空出行等)、OTA平台(携程、飞猪等)和聚合平台(滴滴、高德等)采取的是轻资产化的扩张路径。
它们通常不购车、养车,而是和神州租车这样大大小小的第三方合作,赚第三方的入驻费、网点保证金和交易佣金,目的是覆盖多个地区,依托平台的大数据,完善“租车+旅游+酒店”的一站式服务。
但问题是,平台扮演的角色是“中介”,最终直面消费者的还是四散全国的租车公司。即使平台前期对入驻的公司有审核,实际情况可能鱼龙混杂,让消费者的体验得不到保障。
比如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在某租车平台上租了一辆车,提前一小时送达,但“并未当面交付,且车辆划痕严重,车轮标都掉了一个,跟废品车一样”,最终只能申请退款。
相比于欧美国家已经较为成熟的汽车租赁市场,我国的汽车租赁行业依旧有很大增长空间,但如何在规模化的路上完善网点运营、提高服务质量、明晰收费和保险要点,不是易事。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占据租车订单的“半壁江山”,租车平台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爱尝鲜、爱冒险、爱分享的用户,也是一群理性消费、重视消费权益,并敢于表达的消费者。
如何才能长久地俘获年轻人甚至是其他年龄段用户的心,是租车平台甚至是汽车品牌需要持续思考和重视的。
这不仅关乎着年轻人租车后分享的是“好评”还是“差评”,也关乎着租车平台的生意是“一次性的”还是“可持续的”。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