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以“六化”管理模式构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闭环

文摘   2024-11-13 16:26   山东  

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滨州市民政局党组关于业务工作“闭环式”管理工作要求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精准发力,创新构建模块化、清单化、链条化、一体化、共享化、统筹化“六化”管理机制,打造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闭环,推动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模块化”管理提质效。紧抓“人”和“事”两个关键要素,按照“三定方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职责任务,编制《滨州市民政局“模块化”管理工作规范》“儿童福利工作模块”,将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细分为“基本保障”、“救助保护”、“权益保护”、“收养登记”、“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六方面32个具体事项,对重点任务事项配有流程图和相关政策文件,实现“工作职责化、职责流程化、流程制度化”,有力提升工作效率。

二、“清单化”管理抓落实。聚焦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及“心安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等省市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民政牵头作用,联合18个职能部门研究制定100件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任务,形成《滨州市2024年“护童百事”任务清单》,坚持月调度,构建“年年定百事、事事抓落实”工作机制。 

三、“链条化”管理保安全。围绕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两大主阵地,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打通机构岗位责任链条,市福利院制定《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工作规范》《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机构代养工作规范》等省市级标准化规范5个,涵盖养育、康复、教育等主要内容,确保以科学、专业、标准的链条化管理,推进服务对象“入管出”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计制定6套儿童家庭监护评估和风险快速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量表,打通从发现报告到应急处置,再到政府监护的全流程通道,2024年以来市县累计监护照料儿童30余人次,滨州市海燕社工“365儿童关爱保护标准化项目”获评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四、“一体化”管理解难题。针对工作中的疑点难点和儿童权益侵害类个案问题,坚持市县一体、上下联动,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协调多部门共商问题解决和个案帮扶措施,市级着力协助解决跨省、市、县之间的儿童个案问题,县级以“会议纪要”形式巩固本县域个案问题协商成果,并跟踪落实。及时解决遗弃、家暴、流浪乞讨、临时监护困境、监护权变更等难题,切实消除风险隐患,我市就相关做法在全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上做案例授课。

五、“共享化”管理赋能力。市级不断完善“滨州市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e家大救助管理平台)功能,构建“两库两系统”,即项目库、对象库,综合管理系统、信息核对系统。通过整合16个部门(单位)的40余项救助保障事项,共享33个部门数据,在全省率先实现救助保障制度的一体化运行。县级通过开发使用未保智慧云平台,开通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专线,开设掌上强制报告小程序,将29个部门(单位)、57个乡镇(街道)的信息互通共享,手机扫码即可上报线索、匹配部门、精准解决,2023年以来,已通过县区的未保智慧云平台发现解决各类问题826个。

六、“统筹化”管理强关爱。积极通过市县慈善组织统筹社会力量、爱心企业捐助的款物,实行项目化管理、统筹化使用、精准化保障,不断深化困境儿童救助保障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市级每年根据困境儿童实际需求设置“一米阳光”慈善救助帮扶项目,先后开展“筑梦添翼”“接力助学”“惠民医保”等一批常态化助残、助学、助医项目,县级每年针对孤困、留守、流动、特殊监护等儿童群体开展“未来计划”“凌云护航”“惠暖童心”“围巾妈妈”等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项目10余个,并积极打造关爱保护品牌,相关做法被《光明日报》刊发推广。同时结合山东省实施的“护佑成长”项目计划,支持引导滨州沿黄县区11家社会组织参与开展以心理支持、亲子教育、家庭赋能、监护支持、就业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困境未成年人成长支持项目,切实帮助儿童家庭解决教育、心理健康、监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滨州民政
为群众提供滨州市民政局相关信息查询,方便群众办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