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刊发滨州救助站源头治理工作经验

文摘   2024-11-04 16:48   山东  

11月4日,《中国社会报》刊发《让返乡流浪乞讨人员回得去留得住过得好》,宣传推广滨州救助站源头治理工作经验
原文如下:










让返乡流浪乞讨人员回得去留得住过得好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探索区域一体、市县联动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对返乡后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精准评估、分类帮扶,让他们回得去、留得住,回归稳固生活。

专业介入 开展精准评估

日前,在惠民县辛店镇,滨州市海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对受助返乡人员王爱利开展定期入户走访和评估工作。王爱利是精神二级残疾,2020年被滨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后护送返乡,当地政府及时为其办理了低保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家人将其送往当地的医院进行治疗后病情稳定,目前成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对象,没有再出去流浪。

近年来,滨州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对402名滨州籍返乡受助人员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入户评估,通过分析评估其个人、家庭、社会关系、享受社会救助政策等情况,精准掌握返乡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制订帮扶方案提供参考。

分类帮扶 强化回归稳固

“现在我被纳入低保,基本生活没有问题,但我想找个活干,可以接触和融入社会。”在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回访时,滨城区梁才街道毛里村的受助人员牛娟娟说。牛娟娟患有精神疾病,通过服药治疗已稳定病情,由于长期没有社会生活,她感觉自己与社会脱节了。了解到牛娟娟的需求后,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其推介了一份居家手工插花的工作。

“这份工作虽然钱不多,但是让她感觉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刘飞鹏介绍,通过走访评估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返乡受助人员有强烈的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该站便通过链接就业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同时,该站还根据返乡受助人员的不同需求,开展家庭监护能力提升、协助办理社会救助、链接医疗资源、居家上门服务等,让受助人员既能回得去,又能留得住、过得好。

四级联动 形成救助合力

在惠民县魏集镇杨王村的纪国芳家中,保留着一张“救助帮扶联系卡”,上面有滨州市救助管理站、惠民县民政局、魏集镇政府以及杨王村委相关联系人的电话。他家中遇到困难,打一个电话便有回应。

纪国芳是精神一级残疾,多次流浪被救助返乡,滨州市救助管理站牵头惠民县民政局、魏集镇政府以及杨王村委制订帮扶方案,由惠民县民政局联系当地一家精神卫生机构为纪国芳提供治疗服务,乡镇和村委积极为其办理低保,并定期上门探访,从根源上解决其返乡后反复流浪的问题。

惠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景乐军介绍,按照滨州市民政局探索建立的回归稳固工作机制,惠民县建立返乡受助人员安置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台账,通过开展上门探视、强化监护职责、督促政策落实、进行重点帮扶等举措,使易流浪人员生活逐步走上正轨。


滨州民政
为群众提供滨州市民政局相关信息查询,方便群众办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