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更好释放制度机制效能,构建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如期实现全市优化营商环境“135”目标,推动林芝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突出高位统筹谋划,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市、县(区、市)党委政府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健全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次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研判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工作;市营商办每半年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成立市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市优化营商环境5个专项组加强各自领域营商环境工作研究部署、统筹调度,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督查检查,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有序推动工作不折不扣落实。
市营商办聚焦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拟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要点、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并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实行任务清单化、工作图表化、专班机制化,做到专人盯、专人管、专人干;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开展月度、季度、半年、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确保既定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营商办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检查通报、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办理市场经营主体诉求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督查督办工作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效检验的工作闭环。
突出问题意见征集,
健全协调联处机制
市工商联联合市场监管局、营商办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个体工商户、市民代表等社会各界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每半年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市民代表召开1次座谈会,注重畅通“林芝商谈”“入企听诉”等政企沟通渠道,建立投诉举报保密制度、处理程序和督办考核机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对应出台一批惠企利民“雪中送炭”的政策措施。
每月20日(节假日顺延)作为市、县(区、市)政府主要领导“企业接待日”,市、县(区、市)政府办协调市、县主要领导开展企业接待工作。市、县(区、市)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局要持续深化“局长进大厅、服务零距离”等活动,聆听市场经营主体心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市营商办探索建立“企业评政府部门”活动机制,从商会、重点企业选取有代表性的参评者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市)政府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市营商办牵头建立“有诉必应、马上办”营商环境投诉维权机制,运用12345服务热线、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意见,并规范程序实行问题意见转办、反馈和督办的闭环管理。市行政执法、司法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至市营商办。
市营商办注重从优化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着手,每年精准选取不少于2个“小切口”领域内的共性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解决范畴,攻坚克难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确保每年能从根本上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形成一套长效机制成果,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突出业务水平提升,
健全优化服务机制
市营商办建立常态化对标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学习机制,注重从全国和对口援藏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中借鉴符合林芝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每年邀请专家学者赴林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讲座;每年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作法,持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业务水平。
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认真梳理、宣传解读中央、自治区和林芝市印发的关于惠企利民政策措施,及时更新和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清单,健全“政策找人、找企业”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推动政策解读到位、执行到位、落地见效。
市、县(区、市)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局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深化涉企“全程帮办”服务,强化审批窗口干部“店小二”服务意识。市工商联联合市场监管局、政府国资委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加强对已出台涉企政策的督促落实,探索出台针对优秀民营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市工商联注重发挥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和商(协)会制度作用,发挥“头雁效应”,认真履行挂点企业服务工作。市营商办商组织部门组织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优化营商环境转作风”活动。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市投资促进局负责建立完善“全程代办·转办服务”工作机制。林芝经开区负责健全完善“企业一对一包保服务”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从比拼优质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
突出监管模式创新,
健全权益保护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新型监管机制,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编制经营主体监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着力为企业减负,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工作模式,合并开展各类执法检查活动。各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一律不得开展涉企行政检查,调研参观集中在固定时间进行,切实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市信用办建立全市社会信用承诺制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协同机制,推动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推动将信用奖惩规则融入各政府部门的审批、监管、服务等业务流程。市信用办会商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市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健全“新官不理旧账”长效治理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市相关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责,依法依规将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违约毁约、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市、县(区、市)行政执法、司法部门慎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依法保护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案件侦查等行为对企业正常办公和合法生产经营的影响。市工商联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损补偿救济机制。
市、县(区、市)行政执法部门推行经营主体经营活动的轻微违法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对于首违、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等行为不予行政处罚,通过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有温度的行政执法手段,实现包容审慎执法。
突出考核问效导向,
健全激励担当机制
市委考核办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年终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市营商办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测评机制,按照国家统一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通过以训代督咨询服务等方式,单独组织开展营商环境测评,组织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监督营商环境情况,及时向年终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报告测评结果和监督情况,并向社会公布,测评结果作为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县(区、市)、市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调整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
市纪委监委、市工商联制定出台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鼓励党员干部结合实际情况,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对于探索中出现失误或者偏差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予以免责或者减轻责任。
市、县(区、市)审批部门鼓励所属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大胆探索创新、先试先行,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细化政策措施,摒弃因“免责思维”而设置一些不担当、不负责的“路障”;坚决杜绝部门间“互为前置”审批事项发生,尽可能放宽政策措施的执行边界,避免审批工作人员因政策规定模棱两可而选择性执行或者不执行有关政策规定。
突出典型宣传引领,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各县(区、市)、市有关部门精准选定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口号标语,突出打造各自领域特色品牌。市营商办制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市民、游客等社会各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正负面宣传指南(视频),拍摄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视频,在每年的3月、6月依托林芝融媒体以及公共区域平台开展集中展播。
市营商办及时总结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在上一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企业、协会、个人等进行表彰。
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营商办每半年开展1次暗访,对各类违法违纪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营商环境问题予以坚决曝光,倒逼全市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筑牢惠企利民服务意识。
意见反馈:王洪学 (0894) 582 6690
18076946266(接受意见建议反馈的时间截止到9月6日)
来源:林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审核:李寅
招商热线:198 8910 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