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 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 其主要功能是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考查民居与自然环境特征。由图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大,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来扩展用地,周围环海,海风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来抵御强风,所以B正确;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不是为了便于出行,所以A错误;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不利于承受积雪,所以C错误;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不是为了减少潮湿,保暖防寒,所以D错误。第2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据材料可知,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由于捕捞量很大,售不完的鱼或者被剁下的鱼头,人们通过晾晒风干保存,所以A正确;搭建的许多木架不是为了晾晒衣物、堆放薪柴、圈养牲畜,所以B、C、D错误。第3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据材料可知,罗弗敦群岛位于68°N附近,地处北寒带,有极光现象,极光成为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所以D正确。
【审题关键】抓住题干中的“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两个关键语句,结合罗弗敦群岛地理位置、经济活动等分析即可。
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4~6题。
4.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5.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A.9:40 B.10:10 C.10:40 D.11:10
6.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A.圣地亚哥 B.卡马匡 C.马纳卡拉 D.上海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4.C 5.C 6.C
【解析】第4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据图可知,国际空间站与北京经度差约180°,大概需要45分钟到达北京上空,所以C正确。第5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据图可知,30°W(西二区)地方时约为0时,所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约为10时,国际空间站与北京经度差约180°,约45分钟后,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为10时45分,所以C正确。第6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则1小时可绕行240°,无法到达圣地亚哥上空,圣地亚哥无法看到空间站,A错误。空间站到达卡马匡时,接近地球的正背面(相对阳光方向),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无法反射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B错误。空间站到达马纳卡拉时,马纳卡拉还是黎明,人们肉眼可观察到空间站,所以C正确。空间站到达上海上空时,正值上午,由于太阳光线较强,肉眼无法看到空间站,D错误。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图3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7~9题。
7.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8.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解析】7.B 8.D 9.D(争议答案B)
【解析】第7题,考查区域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美降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据图和北美地形知识可知,北美冷空气受到东西部山脉、高原的影响,因此分布范围被限制在中部地区,所以B正确;与海陆位置无关,所以A错误;植被覆盖、洋流性质影响较小,所以C、D错误。第8题,考查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冷锋和暖锋若水汽充足,都可以带来降水,暖锋降水主要位于锋前,丁地位于暖锋锋前,最可能有降水,所以D正确。第9题(此题争议答案为B),考查海陆分布相关知识。北方冷空气向东受阻,只能沿着东部山脉继续南侵,31日受其影响的地区已经延伸至墨西哥湾,所以D正确。
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11.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12.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10.D 11.A 12.D
【解析】第10题,考查岩石成因。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花岗岩为典型的侵入岩,成因是岩浆侵入作用,所以D正确。第11题,考查地貌的成因。据材料可知,布兰德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布兰德山花岗岩质地坚硬,难以被侵蚀;周围的变质岩区、沉积岩区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海拔较低,所以A正确。第12题,考查影响岩体年龄的因素。布兰德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布兰德山花岗岩质地坚硬,岩浆侵入,周围岩石受热变质生成变质岩,其形成时间大体与侵入岩浆冷却凝固生成花岗岩时间一致,所以D正确。
【知识拓展】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总质量的9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性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图5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据此回答13~15题。
13.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
A.岸坡崩塌 B.开山采石 C.水位涨落 D.崖壁贫瘠
14.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13.C 14.C 15.C(争议答案D)
【解析】第13题,考查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据材料可知,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图中河流对岸L线下为消落带,由于河流季节性涨落导致消落带周期性露出水面,植被难以生长,所以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流对岸岩层完整,没有出现岸坡崩塌、开山采石的活动,崖壁贫瘠不会导致岩壁下部裸露,A、B、D错误。第14题,考查影响海拔高程的因素。L线应为丰水期的最高水位,丙处位于耕地向房屋过渡的地带,房屋建设要选择在不被水淹的位置,所以应该接近丙处,所以C正确。第15题,(此题争议答案为D)考查河流的作用。据材料可知,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附近,东北地区7—8月降水多,为汛期,此时“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所以C正确;2月、5月、10月“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较小,所以A、B、D错误。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17.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1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16.C 17.D 18.A
【解析】第16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粤、鄂省级行政区“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所以C正确。第17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据图可知,四个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加速增长,其他城市人口减速增长,所以A、B错误;重庆“六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所以C错误;四个直辖市“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所以D正确。第18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变化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向高于“七普”全国平均增长率的城市集中。读图可知,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均位于城市群,所以A正确;我国人口继续向东部迁移,所以B错误;我国人口没有沿长江带集聚,所以C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所以D错误。
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A.灌溉 B.航运 C.防洪 D.发电
20.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
A.茶叶 B.水稻 C.咖啡 D.甜菜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19.A 20.B
【解析】第19题,考查大坝的作用。据材料可知,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读图发现建坝后河流水量明显减少,说明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所以A正确。第20题,考查农作物的分布。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该河流流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旱,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保证了夏季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合水稻的种植,所以B正确。
【易错提醒】本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是审题不清和分析不准确,认为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误选C项。
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回答21~23题。
21.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III,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 D.中心化
22.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23.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答案】21.A 22.A 23.B
【解析】第21题,考查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变。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读图可知,随着阶段发展,本村居民和外来人口逐渐形成多元的网络关系,所以A正确。第22题,考查村落类型。读图可知,阶段Ⅱ、Ⅲ多了服装工厂,工业的发展带动人口的增加,人口不断迁入,带动地区的发展,工业化带动城镇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张,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了网上商铺的发展,所以A正确。第23题,考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本村居民和外来人口逐渐形成多元的网络关系。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是工业化,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才能催生网上商铺的出现,因此成为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所以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 图9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
(1)写出图中自然带II的类型,并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6分)
(2)根据右图中冰川、河流的分布,简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地势特征,用曲线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6分)
(3)分析右图中R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6分)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24.【参考答案】(1)类型:苔原带;(3分)原因:受地形影响,地处山地,气温低。(3分)
(2)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2分)中间高,东、西低﹔(2分)画图略(2分)
(3)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3分)靠近北冰洋;水汽充足。(3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势特征、冰川分布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首先找到自然带Ⅱ的位置,然后判断自然带Ⅱ的类型,最后简析其向南凸出的原因,可以从地形、气温等方面回答。第(2)题,首先根据冰川、河流的分布,描述该局部区域的地势特征,中部自(东)北向(西)南地势升高,整体中部高,向西(北)、东(南)两侧地势降低,然后绘出虚线框内M河流域与N河流域的分水岭。第(3)题,首先结合图示信息,判断R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R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可以从纬度、地形、降水等方面回答。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
“七山一水二分田”。图10为“江苏地形图”。
材料二 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图11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1)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外力作用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在与广东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6分)
(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6分)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25.【参考答案】(1)位于众多河流下游,河流沉积作用强(3分);海岸线长,海洋沉积作用强(3分)
(2)经济总量大(比广东略小)(3分);经济发展均衡度较高(各市经济发展差异小)(3分)
(3)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引导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6分)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经济发展特征、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首先需要认真审题“从外力作用分析”。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地形、河流流速、泥沙等方面回答。第(2)题,与广东比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是发展水平整体略低,江苏区域内部发展水平较为平衡,苏南整体发展水平高于苏北。第(3)题,首先需要认真审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分工协作等方面回答。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 图12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26.【参考答案】(1)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传输成本低;非实时性算力需求对的算力枢纽布局地域限制小;网络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任答3点,得6分)
(2)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相对缺乏;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土地价格高;气温较高,算力枢纽运营能源消耗量大;环境负荷量大,降低碳排放压力大(任答3点,得6分)
(3)方便数据存储与处理,满足长三角区域实时性算力需求;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推进区域(江浙沪)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保护区域生态环境。(6分)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首先需要把握限定词“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可以从技术、设施、政策、市场等方面回答。第(2)题,首先需要认真审题,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常规能源短缺、土地资源紧张、电力供应紧张、制冷散热成本高等方面回答。第(3)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从提高时效性、降低长途传输费用、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