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 村史村事|石门乡年丰村

政务   2024-10-17 20:28   贵州  


靠天吃饭、穷困潦倒到民和年丰、穰穰满家,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

从茅草屋、土院坝,甚至连村支“两委”都没有办公地,遇事只能在村干部家中商议,或者在村中找块空地开会的窘境,到如今小洋楼、大广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盛景。

从全村没有一条出村公路,出行只能靠羊肠小道步行的困境,到如今户户通路,家家有车的景象。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如今,这个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的乌蒙高原山村,正依靠勤劳与智慧,立足特色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奋楫扬帆、逐浪前行。

石门乡年丰村(岳刚 摄)

年丰村位于石门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国土面积19.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800米,境内峰峦延绵、山势险峻。全村共有536户2394人,少数民族242户1035人,其中苗族202户895人。

苗绣“”丰景 苗歌诉真情

年丰村世居苗族属于大花苗支系,早年间,苗族群众所穿衣物均由自己亲手所织,数百年的时间沉淀,一代代大花苗妇女形成了心灵手巧的品格,民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也代代相传。

年丰村苗族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传统服饰制作工艺主要分四个步骤:纺织、蜡染、刺绣和挑花。刺绣图案多为山水、农田、城池、图腾等,具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情感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时又有较强的装饰性,其构图纯朴、色彩艳丽、线条简洁、针法多样、绣工精巧,苗族服饰也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

王俊琼在制作苗族服饰(彭凯 摄)

今年53岁的年丰村村民王俊琼,在村里经营苗族服饰已有三年多。她介绍,以往用手工制作,工艺繁琐复杂,价格昂贵,一套苗族服饰价格在2000元以上。现如今,苗族服饰制作过程用上了缝纫机,传统手工和机器相结合,同时还有专门供应刺绣花纹的货源,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全套苗服价格也降至500至700元左右,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逐渐有了销路。

“希望每一个苗族妇女都能学会‘西措书’(苗语:绣花衣),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直传承下去。”看着手中绚丽多彩的苗族长裙,王俊琼说。

苗绣花纹(彭凯 摄)

苗族儿女不仅心灵手巧,同样也能歌善奏,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多声部民歌,演唱内容丰富,再加上原始古朴的苗语唱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族民歌。当地群众无论谈情说爱、婚丧节庆,还是闲暇消遣都有音乐为伴。

时下,年丰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赋予了当地苗族民歌新的旋律。就像72岁苗族老人张德荣歌中唱的那样:“喇叭震天响,歌声唱响亮,千百盏红灯照得满村亮!咱们一起来歌唱,歌唱政府的好主张,千万亩土地迎丰收,从此河山变摸样,看咱们的家乡一年一个样,嗨!一年一个样!”

特色好产业 致富“钱”景亮

年丰村地处偏僻,山高路远,十余年前,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经济来源单一。“年丰大梁子,洋芋过日子,要想吃米饭,得等坐月子。”一首地方民谣道出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困苦状况。

年丰村一景(彭凯 摄)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作为全国极贫乡镇之一的石门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年丰村实现了“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五年达目标”的发展愿景。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硬化路,每户人家不小于40平方米的小院坝,户均一盏以上太阳能路灯......

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发展支柱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盘活山地、靠山吃山成了唯一的出路。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烤烟、天麻、竹笋、酥麻、天星米、辣椒等众多适应高原山地发展的农耕产业,遍布年丰村的各个角落

李兴华正在采摘竹笋(彭凯 摄)

10月中旬,秋雨沥沥,正是村民李兴华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每天穿梭在茂密竹林当中,掰笋、装袋、搬运“我家这竹子是八年前种上的,从第三年开始就能收竹笋了,每年亩产1000斤左右,一年下来要卖将近2万多块钱。”李兴华乐呵呵地说。

就在李兴华家竹林的对面山坡上,年丰村九组村民黄彦永一家同样也是忙个不停。轻挥锄头,刨去一层覆盖的泥土和枯枝,一个个肥硕粗壮的天麻便露了出来。需要刨多深的土、下多大的力,才能不划伤果实影响卖价,这点技术活儿,对于已经种植天麻有5年时间的黄彦永来说,早已熟能生巧。

刚刨出一窝,黄彦永忙拿起还沾满泥土的天麻,仔细的查看起来。“今年的天麻收成真不错,个大、饱满、品相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据黄彦永介绍,他家今年种了5亩天麻,估算下来亩产可达2500斤, 按照现在天麻的市场价每斤20至30元计算,一亩地纯收入有2.5万元。

黄彦永一家正在采收天麻(彭凯 摄)

“不光种天麻,今年我家还种了32亩烤烟,挣了15万元左右,天麻也能卖12万!现在收入越来越高了,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开上了面包车,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盘算起一年的收成,黄彦永乐得合不拢嘴。
山顶种竹笋、山腰种天麻、山脚种辣椒、梯田种玉米、耕地种蔬菜,如今的年丰村,正描绘着一幅立体化、全方位的高原山地农业“丰景2024年,年丰村各类农业产业总收益为:烤烟978万元、天麻150万元、竹笋20万元、辣椒120万元......

“如今的年丰村大变样了,水、电,路都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2023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8万元。”石门乡年丰村党支部书记陈大民说。

人勤物阜,岁稔年丰。登高远眺,秋日下的年丰村,阳光透过云雾,散落在山林、房屋、田野上,穿村而过的道路上车来人往,一山一景、一村一境,满载着年丰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望……

威宁融媒记者   彭 凯   毛 宁   岳 刚   杨 茂


编   辑:马召凤
责   编:李云侠
编   审:何   欢
监   制:叶启伟
总监制:马勋勇


威宁发布
讲好故事 传好声音 树好形象 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