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又成立新公司,建碳纤维大项目!

科技   2025-01-27 00:01   浙江  


2025年第一个月,中石化动作不断,在宣布拟投资约213.07亿元新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装置大项目后,又迎来一大项目。

点击扩展阅读:《213亿!中石化官宣,120万吨/年新材料大项目


【DT新材料】获悉,1月26日,中石化上海石化发布公告,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拟投资约 31.96亿元人民币(不含增值税)建设新的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建设期3 年。


其中,(1)碳纤维部分,投资额22.43 亿元,拟通过新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3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装置,选址在能源及用工成本优势突出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苏里格经济开发区。


新的子公司内蒙古新金山碳纤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2000 万元,经营范围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合成纤维销售;合成材料销售;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等(暂定)。


(2)原丝部分投资额9.53亿元建设6万吨/年大丝束原丝装置。选址上海市金山区公司现有厂区内,充分利用现有的公辅工程和闲置空地,主要原料可由华东地区稳定的丙烯腈产能保证就近供应。


公告称,本项目符合上海石化“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发展思路。产品以风电叶片用拉挤板材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可应用于轨交土木增强领域,并积极向低空产业拓展。


不过,碳纤维市场数据方面目前不乐观。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00吨,新增产能15300吨,产能增速为12.73%,增速较2023年放缓。另一方面,2024年国内碳纤维行业表观消费量为60300吨,同比2023下降5.41%,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价格也从最高接近186元/千克(2022年5月)跌至如今的85元/千克(2024年四季度),降幅到达54%。目前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各企业新项目进度放缓,投产时间多有推迟;多数企业维持低负荷稳定生产,积极去库存。


此时大笔投资布局大丝束碳纤维,只为增强公司竞争力?


大丝束碳纤维通常指丝束大于等于48K 的碳纤维,西格里碳素、日本东丽、索尔维(原)、三菱化学、美国赫氏等世界大厂主导,因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仅为小丝束碳纤维的20%左右成本等优势,加上风电叶片等需求牵引,近年来在国内也迎来发展热潮。


由于产业化难度,上海石化2022年10月产出合格产品SCF55H牌号的高性能碳纤维(T800),才以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公司已建成2.4 万吨/年原丝、1.2 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的一期工程,形成了2.4 万吨/年 48K 原丝、6000 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性能标定已全部达标。


此外,吉林化纤集团的大丝束碳纤维在国内风电拉挤板领域市场份额达到80%,旗下吉林国兴碳纤维35K风电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中复神鹰2024年完成了干喷湿纺T700-48K大丝束碳纤维在131m 风电叶片上应用。吉林碳谷,是国内碳纤维原丝最大生产商及全球知名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供应商,公司年产5万吨50k大丝束原丝项目一期9、10号线2023年7月25日一次开车成功。


尽管目前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不景气(除航天航空等外),但不同于国外市场,比如风电行业,欧洲需求持续疲软,导致大丝束头部企业西格里碳素业绩大幅下滑。但在国内市场投资有由光伏转向风电的趋势,市场景气度在回升,2024年招标量再创历史新高。


在低空经济领域,就更不多说了,大热门。从国内头部 eVTOL 制造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峰飞航空等公司公布的设计方案来看,机身结构均采用了碳纤维复材。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大丝束碳纤维或许会凭借自身优势,让下游风电叶片、压力容器(车载储氢气瓶),甚至汽车结构件等市场“用得起、用得好、大量用”,从而从内卷中脱颖而出,走出自己的高光之路。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中石化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18094560191(微信同号)



DT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行业媒体、产业研究、成果转化、投融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