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义勇队之最后的新兵

民生   时事   2024-09-15 07:03   北京  

199.台湾义勇队之最后的新兵

200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我从福建省档案馆阅看、摘抄了数百页档案,并于6月11日写成《从福建馆藏档案看台湾义勇队同仁》。在我的学术生涯里,写作此文用时用力最多,感想感动也最多。今天要讲的故事里有泪水,我尽可能把沉重的话题讲得轻松。


话说1945年5月3日,军事委员会议准:“台湾义勇总队因时事迁变,工作需要,拟招考队员50名,增设一区队,训练后派各地区工作或配合盟军登陆台湾”。招考队员的工作随即展开,新队员50名于当年7月入伍,他们是台湾义勇队的最后一批新兵。在档案馆,我注意到并记住了,这批新兵里有非台籍的新兵,其中有位泉州籍的女兵名叫首萍津,并在心里嘀咕,首姓人家是不是少数民族呢。2008年我到北京工作后,有次同到京参访的台胞餐叙,席间有位举止优雅的女士告诉我,她的母亲名叫首萍津,1945年在泉州看到台湾义勇队的招考海报,就报名当了女兵,抗战胜利后随队到台。此后,在台湾同泉州家人数十年分隔两地、未通音问。这让我颇感意外,当即问她,首大姐是少数民族吗?她说是汉族,在台湾时同义勇队严秀峰(总队长李友邦遗孀)等队友时相过从。后来,我查辟姓录和进士名录,查到首姓、也查到清咸丰六年丙辰科(1856年)首姓人家出了个名叫首调元的进士呢。我想把这条文化信息告诉首大姐和她的女儿,希望她们能看到我这篇短文。1945年11月7日,台湾义勇队部分队员(其中包括部分7月入伍的新兵)乘机帆船华光轮赴台。从厦门出发后,华光轮遭遇大风,随风浪漂至漳浦六鳌,船底触礁进水,船身沉没,船上队员部分脱险,但有15名队员遇难。遇难队员主要是1945年7月入伍的新兵,他们的名字是:王我戈、王趋、吴绍良、林维元、姜胜联、高志汶、陈永禄、陈仁美、陈磊、陈文禹、陈富生、张光望、张克招、黄坚、傅怡景。我在档案里看到,1946年4月“参加台湾义勇队队员黄坚家属请救恤文”,文中说:黄坚,又名印堂,福建晋江人,1945年7月参加台湾义勇队为第二支队少尉队员。1945年11月7日,黄坚随华光轮遭遇海难。身后“遗下祖母年近九十,母六十余”及妻“衰弱一身,幼女三人,六命一家,无一可能生产”。台湾义勇队的最后一名新兵陈秋云也有可悲的经历。我在档案里看到,陈秋云,台湾台北人,原在厦门经商,无辜被捕,“经几度之审讯,无罪之可入”,于福建沙县军人监狱“久受囚苦”。1945年10月31日,经台湾义勇总队总队长李友邦保释出狱,并“径往该队报到”即到台湾义勇总队报到入伍。


附带言之,退休前我因工作关系有幸认识台湾义勇队的几位老人,心中对他们怀有很深的敬意。除了工作上给他们予各种协助,并曾以学者身份为其回忆录撰序、提供史料证明其光荣的经历等。抗战老兵,无上光荣!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

京彩台湾
传递权威的对台政策,展示别样的京台风采,讲述暖心的人物故事,提供及时的涉台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