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到满洲省委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1923年,赵一曼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她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并很快成为宜宾地区的学生运动领导者之一。1926年10月,赵一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被党组织保送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军校,赵一曼不仅学到了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还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合影
第二排第十七人为赵一曼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赵一曼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工作需要,于1928年底提前回国,先后在江西省委机关和中央机关工作。
初到满委、领导工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为了加强东北的抗日斗争的领导力量,派赵一曼到中共满洲省委工作。
赵一曼到奉天后,不顾路途劳累,立即通过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巡视员金伯阳同党组织接上关系,在满洲省委的安排下,赵一曼以大英烟草公司女工身份为掩护,秘密开展奉天党的地下工作。
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沈阳大英烟草公司
同时,赵一曼还负责奉天纺纱厂、奉天麻袋厂、奉天满蒙毛织厂的地下党组织工作,她为满洲省委党组织的工作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经常能够看到她在晚上到工人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进行秘密活动的忙碌身影。
1932年9月,在赵一曼的领导下,大英烟草公司党支部组织和发动1000余名工人举行罢工斗争。在罢工中过程中,有3名工人被警察逮捕,党支部又发动了500余名工人包围警察局,要求释放被捕工人。斗争坚持了5天,最终取得胜利。
赵一曼组织电车工人罢工时使用的电车
鉴于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地区革命环境愈发严峻,因此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于1932年初将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迁到哈尔滨,并对哈尔滨总工会进行改组。同年7月,满洲省委将赵一曼调到哈尔滨,任组织部长、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1933年,她曾参加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并取得胜利。
红枪白马、投身抗日
1934年春,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7月,中共满洲省委派赵一曼到珠河中心县委担任县委委员,并以县委特派员身份在抗日游击区开展工作。1935年春,珠河县委派赵一曼任铁北区委书记,她在侯林乡组织起农民自卫队,组织这支队伍在关门嘴子伏击前来讨伐的日军。这支农民自卫队越战越强,后来改编成地方游击连,配合赵尚志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部队作战。
1935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被日军包围,赵一曼率部在掩护大部队突围时,身负重伤昏倒被俘。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日军为了获得口供,送她住院治疗,在医院争取了护士和看守,越狱逃出。被追回后,受到更残酷刑讯,她却始终保守党的秘密,敌人仍然一无所得。
受伤中的赵一曼
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前往珠河的火车。在车上她思绪万千,她坚信日本帝国主义注定要失败,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一定会胜利!此时,她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她向看守要了纸张,写下了她给幼子的遗言。
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
赵一曼与儿子的合影
赵一曼在奔赴刑场的途中,为了鼓舞人民的抗日信心,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赵一曼昂首挺胸,慷慨就义,时年31岁。她用生命之魂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朱德为赵一曼题词
2009年赵一曼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刘少奇旧居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抗战遗址、设施
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