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
《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
以“强边之歌,回荡云岭大地
——云南省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题
整版报道了
云南省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情况
文章的第二部分
以“稳边之基植于心——维护好民族团结”为主题
点赞普洱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
“维护好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红旗飘展何连绵,连绵边关八千里!
从滇西北并流之三江往南,略云海雪峰、地热喷泉,越高山峡谷、石丛湖泊;再转而向东,穿繁茂雨林,蹚茶马古道……记者一行4000余公里所到之处,五星红旗、党旗的一抹抹红悬挂于村寨流岚处,掩映在苍翠山河间。云南省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歌词有了鲜明的视觉具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21年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云南省在“治国先治边、治国必治边”战略引领下,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努力把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抵御渗透的钢铁长城。
今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强调“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以当好“收信人”“答卷人”的高度自觉,始终牢记“夯实固边、稳边、兴边的组织基础”“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云南省将再次出发,探索一条更具云南特点、更符合边疆实际、更有生机活力的创新之路。
1.兴边之业培于行——建设好美丽家园
西双版纳的“美丽”“神秘”之名,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跟随知青返乡潮和旅游业的兴起传遍大江南北,然而今天西双版纳仍在建设美丽家园的路上奋进。
“坐拥美丽景色的群众,曾一度与美丽产业、美丽生活遥遥相望。”在景洪市勐罕镇,镇长自苡孟翻开了几个寨子的旧照片——
的确美,可那干栏式建筑的屋顶太低,似乎挡住了村民举目远望的视野;
的确神秘,可那狭窄的村道挤满围墙胶房,似乎把群众困在了寨里,外面的车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2022年,美丽家园示范行动开启。而在此之前,党员干部早已有所作为。在西双版纳州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进程中,“组织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共同愿望,鼓舞着大家先行先试。
“寨子的美要符合村民适应现代生活、发展产业的需要!”勐龙镇曼栋村曼费村民小组决定把干栏式建筑抬高翻新,也拆围墙、拓路基,“每家让一米,村干部先让”。
最先拆除的,是支部书记岩温家的围墙。“干部不动,还怎么动员大家?”几个村干部常常奋战到凌晨时分。
路拓宽了,宽得足以承载门前的花园果园、亭台轩榭和小桥流水,也足以接纳边民互市贸易。由此,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好美丽家园”的进程中,固边安民的村寨提升着颜值,自力更生的群众鼓足了腰包。
“拓宽的路还不只有家门口的!”在基诺山基诺族乡新司土村,巴朵村民小组党支部引进旅游公司开发了数条徒步旅游路线。村民作为向导提供后勤服务,与村集体一起迎接纷至沓来的游客。
“成为雨林徒步游的向导,不只是能提高收入那么简单。”边当向导、边经营咖啡店的基诺族青年木腊切鼓励着同龄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发展进步中找到了开动脑筋、寻求创新的动力。”
就这样,一条无形的路在思想意识中铺展开——主动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谋划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具体工作,写进了党员干部的日程表;“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成为群众大会的主题……
几年间,全省各乡村党组织牵头建设了349个乡村振兴项目和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不断改善边境村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
加紧实施的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扶持了各地发展坚果、咖啡等高原特色农业,推动村均经营性收入逐年递增至30万元;
积极探索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路径,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农民个人资产及各地特色资源,引进龙头企业,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诸多努力,让美丽产业、美丽生活与美丽风景相遇在群众的生活中。
记者离开基诺山基诺族乡时,在森林中巧遇了乡党委书记刀露带领的雨林徒步党员志愿向导队。烈日下,他们手持各类设备,在拟新开的徒步线路上考察“树降”活动设施的安全性。毒辣的太阳烧灼着他们的皮肤,汗水沿着领口袖口往下淌。
“兴边之业培于行,边疆党建无穷期。”刀露告诉记者,大家不减壮志,更不怕困难。那身后的万家烟火气,便是党员干部推动兴边富民最坚实的底气。
2.稳边之基植于心——维护好民族团结
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民族团结誓词碑巍然矗立。1951年,各族代表在此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如今,誓词碑签字代表后代向前来学习的干部,诉说着这段往事。
在他们身后,故事的讲述者还有很多。为落实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有关强化党员干部“身在边疆、心向中央”政治自觉的要求,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的研究员几年前就已上路,寻找誓词碑签字代表后人并搜集口述史。
“先辈及其精神是大树的根,后代及其传扬是枝叶,而党员干部,就要担当输送营养的茎脉。”研究员吴卓曎与同事奔走在边境线上,一方面旨在让那些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动人故事传颂得更远;一方面旨在深推民族团结理论工作,与更多学者一道为边疆党建凝聚智慧。
云岭大地,已浩然书写“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壮举,民族团结进步的研究工作为何还如此紧迫?
在边境各州县的“火塘夜校”“国门党课”活跃的气氛中,记者寻到了答案。在这些课堂上,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云南的故事需要结合理论进行宣介;云岭的发展巨变需要有生动案例加以注解;“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和“国门宣讲团”需要理论功底扎实、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我们自然责无旁贷。”吴卓曎担任着省级“云岭先锋讲师”,她和同行的身影已遍布云南8个边境州市。
如今,8个边境州市已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步履不停,云南省深入推行用党的政策教育群众、用基层组织凝聚群众、用爱国故事感召群众、用身边典型引导群众、用民俗活动团结群众“民族团结五用工作法”,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和“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花朵,也就自然盛开在群众的生活里。“这还不够呢!”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朵“花”还开在他们心中——
党员经营户主动亮身份,公开“亮”经营承诺,结对帮带各族群众经营;
党员家里开的饭店,把“马帮菜”技艺毫无保留传授给村民和远方游客;
群众生产方式存在差异,农忙时节便不分民族结成“宾弄赛嗨”户(“宾弄赛嗨”在当地特指各民族之间“即使没有血缘也像亲戚一样亲密”的关系),“山上缺粮找坝子,坝区缺草找山上”……
“石榴籽要抱得紧,党建的根就要在群众生产生活的土壤中、在群众的心中伸展开。”来那柯里村驻村2年后,普洱市检察院的年轻干部胡源锦与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
车行至澜沧县的酒井乡,歌声舞乐在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弥漫开来。一首《我和我的祖国》,由不同民族的语言共同唱响。
“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真挚的团结观念多年浸润在边境村寨,它写进了民歌歌词,与《快乐拉祜》等原创歌曲一起唱出了云南,唱到了北京。党的二十大代表李娜倮向记者分享道,来自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和云南省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维护好民族团结”的具体部署,已融进边民的日常起居,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那一晚,来老达保的游客在拉祜族、布朗族、傣族群众的歌声中热泪盈眶。那民族团结进步的歌声响彻崇山,久久回荡在边境线上。
3.固边之力汇于众——守护好神圣国土
“我们祖先留下的长刀哟,是铜铸的鞘……”这首不惧入侵、捍卫神圣国土的佤族歌谣,在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的村寨已传唱了90年。
站在1934年“班洪抗英”指挥部所在地,当年青葱的小树已拔地倚天。这个广场上,前来培训的干部、研学的学生和操练的民兵,无数次在“走红色边关,寻幸福村寨”等活动中,倾听老支书讲述守边故事,体会什么是“国家、国门、国土、国民、国防”。
“只有一双解放鞋,舍不得穿。大家常光着脚,披着蓑衣,在暴雨中蹚河过坎……”已近耄耋之年的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公坎村老支书田建明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艰难岁月里,他们带领民兵和村民,几十年奔行在守边巡边路上。
“边境线不只是界碑。某种角度看,边境线就是我们这些扎根在此的边民呐!”在他们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故事中,人们读懂了为什么一个临沧,能走出“时代楷模”鲍卫忠、“一门两忠烈”张从顺张子权父子;也读懂了为什么勐董镇永和社区国门新村的人,会主动往边境线搬迁。
不久前,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步入纵深,在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整合易地搬迁安置工作中,村里的党员主动请缨——把村庄前移“抵边”。
“我们不去,谁去?我们要算致富账、幸福账,更得算守边固边责任账啊!”最早请缨的干部之一、国门新村党支部书记鲍艾保回忆道,党员带头、村组干部示范搬迁,很多群众都积极响应、热情高涨。
就这样,在距离边境线仅几百米的地方,干部群众埋下地基、建造家园。
车未行至勐董镇龙乃村,《欢迎调》的歌声已从密林中传来。正逢“新米节”,边境派出所民警、乡镇干部、民兵、网格员和村民在农家院里欢聚一堂——他们都是当地强边固防体系的主力。
在建设边疆党建长廊“守护好神圣国土”工作中,当地持续深化“五级组织管边防、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排查化矛盾”的强边固防工作机制,使党政军警民融为一体,能高效稳妥处置突发事件,确保边境安宁稳定。
网格员肖尼改家的田就在界碑旁,作为第五级段长,田地周边800余米的边境线,就是他的“责任段”。
“大家每天去田里干活就是巡边!”龙乃村党总支书记赵爱军说,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知道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做,“我们人人皆是哨兵”。当然,作为党总支书记,赵爱军这个第四级段长的“责任段”要长不少。“长达6.20公里!”他为此感到骄傲。
从勐董镇去往糯良乡不超过28公里的路上,至少能数出8个联防所。在“半年只有阳光、半年尽是风雨”的刀里联防所,记者看到的景象宛若油画——青灰的房屋躲在瀑布般的云雾里,院里黄色菊花向外蔓延,与野花连成了片。
大多数民兵早已出发巡逻,而院落里跑满了来参加“我在联防所的一天”体验式教学的小学生。孩子们为民兵叔叔种下了萝卜和大树番茄的种子。
他们告诉记者:“我们人人都是祖国守边人!”
发挥党组织优势
为建设祖国边陲凝心聚力
作者:李俊伟
边疆民族地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工作,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边疆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切工作到基层的鲜明导向,注重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构建起边疆党建长廊,夯实了兴边、稳边、固边的组织基础。
其获得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对各地特别是边疆地区党组织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治理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健全纵向到底责任机制,压实“五级书记”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边境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把党的民族政策精准贯彻到边疆治理工作中,构建全民防控体系。这样的做法为保证边疆稳定、边境安宁奠定了坚实基础。健全横向到边治理机制,以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引领城乡自治、法治、德治综合治理,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增强边境地区的内生动力、吸引力、辐射力。这样的实践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保持并提升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如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边疆党组织,肩负更艰巨的任务和使命。一方面要完成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建设优美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一方面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同时,一些地方还面临人才相对匮乏、资源相对紧缺、保障相对不足等难题。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在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相关工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夯实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治理边疆工作千头万绪,党是贯穿其中的主心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落实中央政策、推动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各级党组织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边疆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水平、提高治理能力。
贯彻党的思想理论,淬炼党员干部治理边疆的思想基础。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科学理论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描绘蓝图、指引未来的行动指南。党员干部担负边疆治理的伟大事业,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组织要依靠科学理论形塑党员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团结党员凝心聚力,以党员的模范行为带动全社会,在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
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以组织全覆盖为基础夯实边疆治理的群众基础。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让每一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让每一个党组织成为一个堡垒,在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作用。要把党组织建在生产一线、群众身边,让每一个党组织都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核心,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同时,可通过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吸引力,团结更多经济、社会、群众等组织,不断为边疆治理凝心聚力。
(作者:李俊伟,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种茶庭院后 务工家门口
讲述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泽忠
来 源丨《光明日报》 “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