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参考消息》刊发了以
《从遥远拉美到边城孟连
“洋水果”助力中国边疆乡村振兴》
为题的特稿专版报道
点赞了孟连牛油果
在带动边疆乡村振兴、群众增收中
“牛气十足”的一面
全文如下
↓↓↓
牛油果又称鳄梨,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美洲国家。过去,中国市场上的牛油果几乎全靠进口。但如今,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
从2007年种下第一棵树到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种植基地,孟连走出的一条国产牛油果崛起之路,为“洋水果”漂洋过海扎根中国带来诸多启示。
建立现代化生产模式
孟连县地处中缅边境,距离昆明近600公里。“孟连”是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86.4%,是一个集“山区、边境、民族”为一体的县。
如今,牛油果已经成为孟连县的独特标志。这里的牛油果种植总面积有12万余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0%。今年预计产量为1.95万吨,约占国产鲜果的75%以上。牛油果产业成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孟连县政协主席、“一县一业”牛油果发展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杨春华介绍,孟连牛油果亩均产量758公斤,今年鲜果零售价为每公斤30元至50元,均价35元,亩均产值2.6万元。牛油果产业覆盖全县4.5万人,接近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孟连建立起牛油果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去年8月,中国孟连牛油果集配中心亮相,随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上线。截至今年3月上个产季结束,该中心已服务3000余吨牛油果,货值规模超7000万元,电商销售额超千万元。
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银公司)是国内牛油果种植面积最大、育种育苗技术最先进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其芒信镇芒信大寨种植基地,工人举起网兜摘果,把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放进竹筐。
“这是今年基地实现量产的新品种‘品克顿’,单果可重达400克,是普通牛油果的两倍,附加值更高。”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士民说。
清洗、杀菌、拍照、称重……在集配中心,经过分拣的牛油果在传输带上从对应不同品级的出口精准滚落,人工检查分装后,无缝对接冷链货运,只需几天便能抵达全国各大城市。
依托生态牛油果基地和特色村寨资源,孟连县自2022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还举办了两届“牛油果节”。
随着进一步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一条从种子到餐桌、从农业到文旅的牛油果全产业链正在西南边陲崛起。
“天帮忙”+“人努力”=致富路
多年前,国内其他地方曾试种牛油果,但没有实现规模化种植。孟连后来居上,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本土规模化种植的区域。孟连为何实现逆袭?
一方面是“老天爷赏饭吃”。孟连与有“世界牛油果之都”美誉的墨西哥乌鲁阿潘市几乎处于同一纬度,气候非常相似,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符合牛油果的生长需求。
而另一方面,除了“天帮忙”,更是“人努力”。2007年,孟连主动思变求变,打破“糖胶茶咖”四大传统产业布局,从自身优势中寻找产业发展出路,引进绿银公司发力牛油果产业。该公司负责人祁家柱带领团队在孟连引种试种世界各地的牛油果,最终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具有高附加值的十余种优良品种,开展本土化种植。
牛油果本土化种植成功,靠的是企业家的“不放弃”;吸引农户参与种植,把牛油果变成“致富果”,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为吸引农户参与,孟连县探索建立“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模式,实现农户收益和种植运营效率最大化:农户以土地投入占30%,绿银公司以苗木和技术投入占30%,孟连县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筹剩余40%,其中15%为合作社分红、10%为村集体分红、15%用于产投运转和扩大再生产。
目前,孟连县累计入股合作社土地约5万亩,入股农户每年亩均分红约7000元,产业覆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基地管理岗每年可吸纳3000名以上群众就业,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
让“中国牛油果之乡”更牛
从种植端到深加工端,以及在把牛油果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品种目录等问题上,孟连的牛油果产业仍存在诸多掣肘。
此外,还有一些“成长的烦恼”,比如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适用于本土化的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标准相对滞后。
针对上述瓶颈,近年来孟连县以绿银公司为链主企业,引进、培育、壮大11家牛油果企业,建成年产100万株的优质种苗基地和年产20万株的无菌无性繁殖克隆苗基地,编制栽培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管理。
在绿银公司牛油果果泥加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为试运营做准备。赵士民介绍,这是国内首条使用HPP技术的牛油果果泥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年可生产5000吨果泥,按照目前市场价,产值可达2亿元至3亿元。
据介绍,下一步,孟连县将以打造“中国牛油果之乡”为目标,在连绵群山里,牛油果树见证了山乡巨变。未来,这枚“绿宝石”将在带动边疆振兴、群众增收中愈加“牛气十足”。
来 源丨参考消息网 孟连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丨陈武傲其(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