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鱼类的生活水层,是入门必备知识之一,因为野外水域环境复杂,而肉眼又无法看见水下情况,具体水下哪里有鱼,就需要依靠钓鱼经验进行判断,本文将介绍常见对象鱼的生活水层。
常见对象鱼生活水层
钓友们一般将水层分为三层:上层、中层、底层,不同的鱼类都会有较为固定的活动水层。
白条(餐条、小杂鱼)、鳑鲏、鲢鱼(白鲢)、翘嘴、马口等,这类鱼大多生活在上层水域,依靠捕食水面的浮游生物、小鱼小虾、植物种子、昆虫等,路亚时经常会看见小鱼在水面跳跃,其实就是翘嘴等掠食性鱼类在水面上层进行捕食。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中下层鱼类不会上浮活动,养殖鱼类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为投料原塘颗粒的原因,所以大部分养殖鱼,如养殖鲤鱼、鲢鳙等,会因为养殖的原因在固定时间点在上层活动,黑坑投放养殖鱼,往往起浮的原因,便与之有关。
鲢鱼(白鲢)、鳙鱼、草鱼、翘嘴、鲴鱼、鳡鱼等是主要的中层鱼类,他们大部分依靠进食水中的藻类和岸边水生植物,而掠食性鱼类会进入上层水域捕食小鱼小虾。在中层的鱼类,会在特定水情下改变水层,如天气闷热、水中含氧量不足、水表有大量饵食等,所以会有夏季钓草要钓浮的道理。鲫鱼、鲤鱼、鲶鱼、鳊鱼、青鱼鳜鱼、黄颡鱼、黑鱼等都是底层鱼类,底层鱼类也是占比最多的,这一类鱼类大多为杂食性鱼类,捕食水底昆虫、藻类、水草等,而水温进行变化时,底层鱼类也会进行水层的迁移。这里要单独提到黑鱼,黑鱼不仅仅是底层鱼类,它还是全泳层鱼类,因为黑鱼有晒水的习惯,因此会在晴朗的天气下进入浅滩或水表进行晒水,并且也会在全泳层进行捕食饵鱼等。
鱼的活动轨迹
上面说到了鱼的主要活动水层,但并不是鱼只活动在该水层而不改变,准确的来说,只是鱼大部分时间会在该水层活动,而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鱼群会进行迁徙和游动。因此大部分鱼并没有固定的鱼窝。那么鱼的活动轨迹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四季的变更,使得气温和水温有较明显的差异,对于大部分鱼而言,也都会遵循这样的自然法则,根据温度而做出适应。“春钓滩,夏钓潭”就是这个原理,春季气温上升,对于水温的缓慢上升,其实浅滩处往往水温的上升速度更快,因此此时大部分鱼类会向浅滩处移动;而夏季的炎热,使得较浅水域或长时间直射的水面水温较高,大部分鱼便会进入到深水区或阴凉处。
溶氧量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一个常识,为了保证养殖塘里的鱼存活,在闷热的季节或气压较低时,往往需要打开增氧泵,给水体中增氧。鱼是有趋氧性的,会寻找溶氧量相对较大的区域活动,否则会出现死亡情况。
不少草食性鱼类,会根据水草而改变活动轨迹,草鱼便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春季草鱼往往会在水花生、芦苇丛中活动,而进入秋季,草鱼往往会向岸边有庄稼植物的水域活动,同时代表性的还有黑鱼,黑鱼往往会进入水草芦苇区域,占领此地,在这里晒水和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