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粪污”变“粪肥” 郊区巧用“种养”循环 绘就生态农业画卷

政务   2025-02-07 07:48   黑龙江  


佳木斯市郊区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畜禽养殖量大,肥料投入量大,粪污产生量多。如何实现种养结合,推进郊区生态治理,一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创新利用模式,开启绿色循环新篇章。近年来,郊区政府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之路,致力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为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依托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郊区开启了一场种养循环攻坚战,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程。以粪肥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养服务组织为抓手,郊区积极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模式、开拓新局面,建设54个畜禽粪污公益性收集处理站,开展“统一收集、统一输送、统一施用”的全链条社会化服务模式,使“粪污”向“粪肥”转变,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建立组织体系,推进绿色循环落实效。郊区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中,把粪肥还田列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治理修复的重要一环,努力构建“区级统筹、部门主抓、乡镇监管、主体落实”的责任体系。成立区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由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形成合力推动的组织框架。将试点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细化分解各乡镇落实粪肥还田任务指标。 
科技赋能发展,循环效能显著提升。绿色种养循环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郊区政府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针对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示范。在种植环节,推广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检测,精准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为农作物量身定制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养殖环节,引入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畜禽养殖的精准饲喂、环境智能调控,提高养殖效率和畜禽产品质量。同时创建典型样板,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起一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基地。 
成效显著突出,生态经济双赢新局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郊区项目组织运行机制日益顺畅,粪肥还田技术模式持续优化,项目实施效益不断凸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种养循环利用模式以打通种养循环堵点、痛点为着力点,推进构建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工作机制,开展由专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转运、施用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模式,累计示范推广农作物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


来源 | 佳木斯日报

一审 | 尤枥泽

二审 | 李晓博

三审 | 郝艳峰

投稿邮箱 | jqxcbxwzx@163.com


讲好郊区故事

传递时代强音

精彩回顾










v美丽郊区v
发布佳木斯市郊区实时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