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对伊朗的态度越来越冷了?

美食   2025-01-04 20:33   云南  

过去,中国对伊朗可谓是又看重又热情,不仅在政治上给足了面子,还在经济上想方设法加强合作。但最近几年,伊朗的种种操作让中国觉得有点“不值当”,于是态度慢慢冷了下来。现在,中国基本上是政治上中立,经济上随缘。


中国最初的期待

起初,中国对伊朗的兴趣主要有三个原因:

  1. 伊朗敢对抗美国:此前,在中东这个“风暴中心”,伊朗一直以敢打敢拼著称,尤其是在对抗美国的立场上非常坚定。2019年伊朗击落了美国的无人机,并且对美国驻伊拉克的基地进行了报复性导弹袭击。此举不仅展示了伊朗敢于直接挑战美国的决心,也为其赢得了“反美英雄”的形象。这种强硬姿态吸引了中国的注意,尤其是在中东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中国认为,伊朗这个敢于对抗美国、挑战西方霸权的国家,可能成为中国在中东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2. 伊朗的石油资源:伊朗是全球十大石油储量国之一,2023年,伊朗石油储量约为1570亿桶,占全球石油储量的9%以上。对于咱们中国这样一个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伊朗的石油资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中国通过加强与伊朗的经济合作,不仅能够稳定能源供应,还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石油,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

  3. 中东的地缘政治优势: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政府、帮助黎巴嫩的真主党、甚至在也门的胡塞武装中提供支持,牢牢控制了多个中东国家的政治走向。通过与伊朗合作,中国不仅能在中东地区打破美国的地缘政治包围,还能通过伊朗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为自己在该地区争取更多的支持。与伊朗打好关系,中国就能在中东局势中占据更多主动。

当时的中国,希望通过支持伊朗,一方面撬动中东局势,一方面削弱美国的影响力。看上去,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为什么后来觉得“坑”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随着合作深入,中国发现自己对伊朗的预期简直是“想多了”。

  1. 军事能力让人失望:最初,中国对伊朗的军事能力充满了期待,认为它是一个能在中东与美国对抗的“强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发现伊朗其实是个“战五渣”。伊朗的军事优势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量上,尤其是在高科技武器系统和现代化军备方面,伊朗相对落后。虽然伊朗通过代理人和民兵组织在局部冲突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其常规军队和战略能力却远不能与美国或以色列匹敌。比如,伊朗虽然拥有导弹技术,但在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打击时,伊朗自身的防空和反导能力显得非常脆弱。

  2. 国内政局乱七八糟:伊朗国内的政治局势也让中国感到不安。尽管伊朗一直保持着反美的强硬立场,但其国内的政治环境却复杂多变。伊朗有着强大的保守派和改革派势力,且改革派倾向于寻求与西方的合作,而保守派则坚持敌视美国,这种内部分裂使得伊朗的外部政策缺乏一致性。中国原本希望伊朗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反美立场,以便在中东对抗美国的影响力,但事实却是,伊朗的政权时常处于内部斗争和政治不稳定中,外部的“反美”立场并不牢固。例如,2015年伊朗与西方签署的核协议就表现出了伊朗内部的分歧

  3. 25年4000亿美元投资计划:中国与伊朗达成的“25年4000亿美元投资计划”。这一计划的初衷是中国通过长期投资来推动伊朗石油产业的发展,作为回报,伊朗将以优惠的价格向中国提供石油。2021年,中国与伊朗正式签署了这一协议,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中国在计划中提出,每年投资160亿美元,用于伊朗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但伊朗并未完全理解这一计划的本质。伊朗方面原本认为,这笔资金将会直接流入其国库,并作为无偿援助来支持国家的经济复苏。实际上,中国的投资是通过提供石油和其他资源进行回报的,换句话说,伊朗通过提供石油等资源偿还中国的投资。然而,伊朗的高层在签署协议后对这个计划产生了误解,他们以为中国的资金会像外援一样直接输入,而没有真正考虑到“以石油偿还”的回报机制。

  4. “软柿子”伊朗:
    2020年1月3日,伊朗三号人物,伊朗间谍王、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话事人苏莱曼尼,乘飞机离开巴格达机场后,被美国无人机发射的“地狱火”导弹击中,苏莱曼尼被炸得粉身碎骨。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弹之父、国防部核计划负责人法克里扎德,乘车途经德黑兰省阿伯萨德地区时,被自动遥控的机枪连开三枪击中,法克里扎德当场死亡。

    2024年5月20日,伊朗总统莱西参加完水坝落成仪式后,在乘直升机返回时,途经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直升机坠毁,机上无人生还。

    2024年7月31日,哈马斯创始人哈尼亚,去德黑兰参加新总统就职典礼后,在伊朗官方安排的革命卫队住所,被一枚导弹精准命中死亡。

    2024年9月27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以色列对贝鲁特南郊的空袭中死亡。

    2024年10月16日,哈尼亚的继任者辛瓦尔,在加沙地带南部被以军打死。

    2024年9月,以色列在压制哈马斯后,持续空袭真主党,打得真主党主动求饶,不再将以色列在加沙停火,视为真主党停止攻击以色列的前置条件。
    2024年12月,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发生大溃退,原政府十二天被反对派武装推翻,以色列趁机进入叙利亚领土,轰炸叙利亚300多个战略目标,摧毁叙利亚70%的军事力量。

    从以上这些事件中看出,伊朗这个“软柿子”保护不了自己的核心军事高层、保护不了自己的核心科学家、保护不了自己最忠心最能打的小弟、保护不了自己的总统,还彻底放弃了盟友叙利亚的利益。


  5. 抛弃自己的小弟:苏莱曼尼是伊朗最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的死对于伊朗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战略打击。苏莱曼尼不仅负责伊朗在中东的“代理战争”,还策划了大量伊朗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区的军事与政治布局。可以说,苏莱曼尼是伊朗在中东“影响力网络”的核心人物。然而,伊朗在失去苏莱曼尼之后,竟然没有有效地接手和延续这些布局,而是将这些利益和盟友轻易抛弃。例如,伊朗在叙利亚的代理人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许多原本可以在叙利亚、伊拉克及黎巴嫩等地使用的战略筹码和地缘优势,在没有了苏莱曼尼的支持下迅速流失。这些本来是伊朗谈判的底气,现在却变成了“弃子”。以后谁还愿意跟伊朗混?

  6. 与西方的博弈失败:伊朗一直认为自己是东西方争夺的“香饽饽”,但现实却很残酷。尤其是在2015年伊朗签署的《伊朗核协议》之后,伊朗曾寄希望于通过与西方的接触换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宽容。然而,他们很快就被打脸了,特朗普政府宣布单方面退出《核协议》并重启制裁,使得伊朗不仅失去了经济上的回报,还陷入了更加严峻的制裁困境。去年叙利亚局势一崩,伊朗国内经济信心也跟着崩,货币汇率直接掉了25%。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的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


中国的冷淡态度

这些迷之操作表明,伊朗在很多关键时刻未能做出准确的战略判断,导致其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地位逐渐下滑。于是,中国对伊朗的态度逐渐冷淡,甚至趋向于中立:

  1. 优先选择沙特:虽然沙特在军事上不如伊朗,但它的经济更稳定,合作更靠谱。首先,沙特不仅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之一,而且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上,远远优于伊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必须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而沙特的石油储备和生产能力无疑能够满足中国的需求。相比之下,伊朗越来越不像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2. 对伊朗政权“无所谓”:伊朗政权长期以反美、反西方为立场,但随着苏莱曼尼的死、法克里扎德的遇刺以及国内外政治局势的混乱,中国渐渐认识到,伊朗的“反美英雄”形象并非永恒不变。如今,中国的核心关注点是伊朗是否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合作,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伊朗当作一个关键的“战略伙伴”。不管伊朗是反美还是亲美,中国都不怎么在意。毕竟,伊朗再怎么闹腾,也动摇不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未来还有戏吗?

当然,如果伊朗未来能硬气起来,比如对以色列或叙利亚发起强硬行动,中国可能会重新考虑支持。但如果伊朗继续这样拉胯下去,中国显然不会在它身上下更多赌注。

总的来说,中国对伊朗态度的转变是一种务实选择。大国之间的合作,最终还是得看实际利益,而不是情感用事。伊朗如果想重新获得中国的青睐,就得拿出点真本事,而不是继续靠“自嗨”刷存在感了。




茶姐聊茶
国家认证茶艺师, 云南普洱茶推荐官,云南普洱茶推广使者。茶姐与您谈茶道、学茶艺、交流茶,分享健康养生之道。加茶姐微V信: 39007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