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新时代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让文化和旅游业成为美好生活的标配。六安市以《六安市红绿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暨文旅强市建设规划(2025-2030年)》为引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奋力打造全国红绿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高品质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上海市、合肥市最美“后花园”。
一
理清发展思路
推进全域旅游跨越式发展
树立资源新观念。拓展丰富文旅资源的内涵及外延,将文旅发展的载体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促进“有效市场” 和 “有为政府”紧密结合,推动农旅、交旅、水旅、林旅、商旅等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文旅项目,通过选树典型、示范推广,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文旅产品表达方式,借势“沪六合作”“合六同城化”,导入长三角创意资源,做好大别山精神、皋陶文化等地域文化符号的内容创新,以新形式、新载体激活沉睡资源,打造更多会讲故事的文旅业态,用文旅场景为游客提供情绪价值,让游客来到六安、喜欢六安、爱上六安。
构建发展新体系。立足六安特色,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六安文旅强市指标体系。在红绿交融上树标杆,依托大别山绿色生态基地,突出六安“两源两地”红色基因,培育“红色+”“绿色+”产品矩阵。在度假康养上立品牌,对接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地区康养客群,持续开通红色旅游专列,拓展客源,打响中医药康养和温泉度假两大品牌。在水文化传承上创典范,依托淠史杭工程和大别山六大水库,形成水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创新标杆。力争到2030年,六安文旅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高品质文旅产品持续丰富、高标准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高效率文旅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迈入安徽第一方阵,成为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
明晰实践路径
建设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
实施“三大品牌”示范工程。擦亮红绿底色,依托全市5700多家旅游经营主体,300多个省级以上文旅品牌,重点打造研学、康养、乡村三大文旅示范品牌。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旅游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打响“人间天河淠史杭”国家级水工文化名片,推深做实“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品牌;挖掘、利用、整合森林、温泉、中医药等特质资源,重点培育陡沙河、虚谷、聆心谷等大别山开发建设水平,推动康养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打造大别山康养品质度假旅游品牌;紧密结合和美乡村建设战略部署,精心绘制“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别・乡宿+后备箱经济”一体化乡村建设全新蓝图,增强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带动效应与辐射能力,打造精品全域乡村旅游品牌。
打造“五谷丰登”产品体系。以“红色潮谷”“绿色茶谷”“康养药谷”“活力峡谷”“飘香酒谷”产品为载体,打造红绿融合产品矩阵,为不同群体提供套餐化、菜单式产品选择。以大湾、独山革命旧址群等为示范,借助创意性的呈现形式与生动的叙事手法,将红色景区向红色场景、红色体验转变,营造沉浸式红色旅游情境;做好茶旅融合文章,营造全过程全要素茶旅体验场景,让游客吃有茶味、住有茶香、购有茶礼;依托“西山药库”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药食同源产品研究,打造中医院养生基地,助力大别山康养品质度假品牌建设;改变传统山岳景区观光打卡开发模式,导入更多“大峡谷漂流”“欢乐谷”“溪降”等新兴业态,打造峡谷旅游“六安样板”;做靓“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形象,培育打造迎驾、临水等“酒旅度假”“酒文化体验”产品,以独特的“工业语言”展示工业美。
推出“六种安心”文旅体验。秉持以游客为核心的理念,促使“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方位提标进阶。深度整合“十大海”“皖西白鹅宴”“万佛湖全鱼宴”等美食资源,构建美食城、美食村、美食街区的多元产品体系,丰富“健康吃”的优质旅游体验;引入锦江等高端度假酒店品牌,发展大别乡宿,推动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等规模化聚集发展,营造“舒心住”的惬意旅游感受;完善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节点建设,无缝衔接汽运公司与旅行社产品,构建“自在行”的畅爽旅游情境;助力传统景区融入沉浸式情景演绎等新产品与业态,雕琢契合年轻群体需求的文旅新场景,营造“多彩游”的缤纷旅游体验;着重开发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白鹅等特色农特名优产品,精心打造“六安游礼”旅游商品体系,营造“安心购”的放心旅游氛围;推动六安马拉松、淠史杭灌区主题展等活动与旅游协同规划、同步开展,推出“跟着赛事游六安”“跟着展览游六安”等特色旅游线路,营造“畅心娱”的欢快旅游体验,全方位提升六安文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三
补齐弱项短板
增强六安文旅发展内生动力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锚定现代时尚消费趋向,积极激励市场主体整合多元资源、创新业态模式,推动文旅产品持续迭代升级,达成由基础有无、品质优劣向创意新颖、品质精良的深度跃迁。充分发挥国有文旅投资平台优质旅游资源管控作用,引领开发高品质的文旅项目集群。深度融合社会力量的专业化运营特长,发展特色文旅产品业态。支持文旅企业品牌化经营,鼓励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挂牌上市,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入经济发展大循环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凝聚行业发展共识,打造宜商宜业的投资环境,聚焦为民办实事、惠企优服务,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吸引更多有实力、有潜力、有情怀的文旅企业来六安投资兴业,推进六安文旅高质量发展。
提升智慧运营水平。推进数字创意技术赋能文旅,完善“六安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开发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智慧导览系统,推进旅游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整合文旅、公安、交通、气象等单位数据,及时发布景区、旅游重点村等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实况和预警等信息。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提升旅游景区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持续培育数字旅游服务场景,加强前沿科技在文旅产业的开发利用,打造“数字展馆”“文旅直播基地”“沉浸式剧场”等大众可触可感的高科技文旅项目、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数字化营销新模式,打造“两微一抖”、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矩阵,精准推送六安文旅特色产品与活动,立体化讲好六安故事。
推进公共配套升级。加强路联网、客联网、物联网建设,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新改扩建,开通直达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线路。进一步完善山区景区和旅游公路沿线基础设施配置。加大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力度,打造城市、乡村旅游服务区,完善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观景节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三级驿站体系,统一设立旅游线路标识标牌。完善落地自驾体系建设,丰富旅游租车服务,推出自驾游主题线路,发布自驾游旅游指南。
四
守牢安全底线
提升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制度化加强安全保障。提升政府部门监管服务意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形势分析、工作会商和联合检查,做到客情精准预测、及时推送。积极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质量品牌创建,推动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等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融合提升。提高执法队伍服务水平,组织重点节假日及暑期文旅市场明察暗访,协同多部门持续抓好旅游包车、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和出境游团队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督导涉山涉水A级景区等重点场所防灾减灾工作。
精细化提升服务水平。以“风光无限、安全无忧、服务无缺、游客无憾”为主题,重点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安全服务提升行动,推深做实“人人都是迎客松”“人人都是文旅推荐官”等志愿服务行动,提升六安文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加强旅游市场执法协作,从严从快、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游客参加购物活动等社会反映强烈的市场现象。推进地方与景区之间“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实事共为、矛盾共解”,探索文旅企业主要负责人担当“首席安全官、首席推荐官、首席志愿者”的文旅服务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文旅市场与服务协同共治新格局。
来源:六安文旅
编辑:隋文进
校对:李海燕
初审:吴 迪
终审:陈 康
点击关注我们
有空吗?帮忙点个“分享”吧
点亮在看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