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滨州市河湖长制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我市河长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立足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栋,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徐鹏,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河湖科负责人齐海星,共同向大家介绍近年来我市河长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李栋
河湖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经党中央批准实施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每年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进行专题安排部署。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统筹开展河湖岸线空间管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数字河湖建设,打造了“无人机+河管员+数字平台”河湖数字化、立体化管护“滨州模式”,建成河湖管护全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天、空、地、水、人”全时空监管新体系,水利部连续3年发文推广,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并连续2年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聚焦组织保障有“力度”,构建河湖共治新格局
(一)坚持高位推动。市总河长每年高规格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签发总河长令,亲自谋划部署河湖长制工作。市政府出台《关于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项目标、5项机制、6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河长带动。编制《河湖长巡河须知》《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进一步规范河湖长履职,提升工作效能。建立问题清单机制,让河长带着问题去巡河,近年来全市3482名河湖长巡河56.5万次16.8万公里,协调解决重难点河湖问题1000余处。同步落实民间河长、义务河长、企业河长246人,打造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河长”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河湖长制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五进”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部门联动。健全完善“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部门”的行刑衔接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市纪委监委、市城乡水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纪检监察+河长”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的实施意见》,构建起“纪检监察、河长监督、 部门监管”同向发力的治水格局。
(四)加强区域互动。坚持河湖联防联控,与河北省沧州市签订河流“跨界河长”合作协议,会同济南市、淄博市等6地市联合印发《山东省会经济圈“1+6”联合河湖长制工作规则》,构建山东省会经济圈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联席会议机制。
二、聚焦数字赋能有“精度”,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
(一)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与国内顶级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力数字赋能增效,高效推进数字水务建设,会同市发改、工信、大数据四部门联合编制印发《滨州市数字水务建设规划》,合理确定“123N”架构设计,明确了7项重点任务和8大类49项重点工程,为全市近中远期数字水务建设提供指导和遵循。
(二)搭建数字化管护平台。深化河湖管护与公益岗深度融合,设置1511名河管员公益岗,实现全市河湖管护全覆盖,制定《河湖管护成效评价办法》,建设数字化管护系统,每月自动对河管员巡护成效进行评价,实现河管员“巡河信息-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巡河监督-问题上报-问题整改-考核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河管员累计巡河66.5万次130万公里,处置以河湖垃圾为主的河湖问题6万余处,管护达标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
(三)建设智慧巡河系统。建成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布设6座无人机自动起降机场,规划覆盖20条河湖的100余条巡检航线,对河湖“四乱”问题智能监管,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河-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隐患推送”全流程智能化应用,构建起“无人机天上巡+河管员地下查”的立体监管体系。目前,无人机巡查 1000 余架次、推送问题 300 余处、形成巡河报告100 余份。
(四)打造全时空监管平台。集成应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船等信息技术,建设河湖管护全时空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可实现卫星遥感监管全覆盖,无人机、无人船自主巡河,河管员护河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构建“天、空、地、水、人”全时空监管新格局,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实现智慧化转型。我市数字化管护经验做法先后入选水利部海委、省大数据局、省工信厅、省住建厅典型案例,被水利部、省河长办连续3年发文推广,并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三、聚焦岸线管控有“强度”,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
(一)夯实管控根基。持续核准河湖信息,完成全市河湖名录复核,校核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制定河湖“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编制河湖健康档案,全面“问诊”健康状况,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二)重拳控违治乱。编制《涉河建设项目全流程服务手册》,绘制涉河建设项目全流程图,开展涉河建设项目专项监督检查,推进涉河项目依法依规建设。先后实施美丽幸福河湖达标整治、农村河湖整治、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等专项行动,近年来累计清理整治河湖问题2000余处,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漳卫新河清障入选海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典型案例。
(三)建设美丽幸福河湖。近年来,高标准创建新立河、麻大湖等26条348公里美丽幸福河湖,河湖生态环境整体性提升,扮靓了滨州底色,切实提升了沿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换,积极推进“秦皇河+科创产业”“黄河小街湾+文化旅游”“小清河+内河航运”“徒骇河+特色产业”等效益河湖建设,释放河湖新质生产力,发挥河湖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黄河小街湾的生态变迁之路》先后入选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市城乡水务局将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着力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全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真正让每条河湖成为造福滨州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品质滨州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水保障!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我市在建设幸福河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
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徐鹏
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深入落实河湖长制,纵深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统筹建设效益河湖,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推进“河湖+”水经济新业态发展,释放河湖新质生产力,发挥河湖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一、坚持系统治理,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全部治理一遍,病险水闸、水库隐患实现“动态清零”,构建起“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现代水网新格局,为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坚持科学精准施策,编制河湖“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和河湖健康档案,全面“问诊”健康状况,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坚持重拳治乱,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先后开展“共建幸福河湖、助力乡村振兴”“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等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实现全市河道暗访整治全覆盖,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000余处,推动河湖生态面貌实现整体性提升。
二、立足示范引领,幸福河湖加速蝶变。近年来,坚持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相融合,将建设重点向乡村级河道延伸,高标准建设新立河、枣花湾等26条348公里美丽幸福河湖。通过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重塑了加支三沟、冯家河、白泥河等“小而美”的乡村河湖“新面貌”,挖掘了古城文化、枣乡文化、渔民文化等“厚而醇”的文化河湖“新名片”,打造了护城河古城风韵、秦皇河湿地公园、支脉河滨水公园等“美而精”的生态河湖“新品牌”,实现了“一河一景、一河一品、一河一韵”,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态环境,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探索生态转换,河湖效益日益凸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换,突出“河湖+”水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释放河湖新质生产力。聚焦“河湖+文化旅游”,黄河小街湾在滩区违建整治基础上建成的小街湾景区,成为黄河文化旅游新地标,相关做法入选全国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聚焦“河湖+产业发展”,依托秦皇河,一体布局魏桥国科、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集生态、旅游、科创、康养于一体的科技生态园区,形成“一河清泉水、一条产业带”;聚焦“河湖+内河航运”,依托现代水网建设,统筹港口布局、水量保障,北海开发区套尔河港区规划年吞吐量5000余万吨,小清河内河航运已成为连接省会、贯通鲁中的陆海新通道;聚焦“河湖+民生改善”,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依托博兴水库、无棣芦家河子等19座水库,建成20座现代化水厂,实现群众由“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聚焦“河湖+特色产业”,白杨河沿线形成了阳信鸭梨产业,徒骇河沿线布局沾化冬枣产业,造就了沾化“枣、河、海、城”的特色旅游品牌。当前,全市的河湖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新黄河记者:
河湖日常管护是河湖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请问,在抓好河湖日常管护,特别是打通河湖管理和保护“最后一公里”方面,我市都做了哪些工作?
发布人:
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李栋
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不断加强河湖基层管护能力建设,联合人社部门设置1511名河管员公益岗,组建专职河管员管护队伍。同时,建成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河湖数字化管护应用平台,打造了“无人机+河管员+数字平台”的河湖数字化、立体化管护“滨州模式”,相关经验做法被水利部、省河长办发文推广,并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一、突出“专职+专业”,组建全覆盖管护队伍。一是组建专职队伍。按照省市级河道单侧岸线4公里、县乡村级河道双侧岸线5公里配置1名河管员的标准,设置1511名专职河管员,实现全市河湖管护全覆盖。制定《河湖管护成效评价办法》,明确管护时间、巡护距离、问题处置三项管护标准,重点考评管护成效。二是严格人员聘任。依据因需设岗、因地制宜原则,由市城乡水务、市人社部门联合制定岗位开发实施细则,明确岗位计划、选聘条件、职责任务等内容,全过程监督指导。三是强化专业培训。完成管护人员岗前技能培训,重点学习河湖及水利工程管护标准、法规政策以及巡河APP软件使用等内容,经岗前培训合格上岗,聘期内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河管员管护能力。
二、突出“平台+数据”,创新全过程管理机制。一是建成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建成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对河湖“四乱”进行智能监管,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河—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隐患推送”全流程智能化应用,无人机可实时将巡河发现的隐患推送至河管员,构建了“无人机天上巡+河管员地下查”的立体监管体系。水利部简报刊发《山东滨州数字赋能河湖管理保护,探索河湖数字化管护新路径》推广我市经验做法。二是建设河湖数字管护平台。依托河管员末端支撑,建设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平台实现河管员“巡河信息—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巡河监督—问题上报—问题整改—考核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每月通过系统自动对每名河管员巡护成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数字化管理,管护人员累计巡河66.5万次130万公里,处置以河湖垃圾为主的问题6万余处,管护达标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打通了河湖管理保护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绘制“河湖问题热力图”。平台实时汇总河管员巡查数据、问题点位分布,生成全市“河湖问题热力图”,可从问题数量、问题类型、变化趋势等不同数据层面分析河湖健康状况,为针对性解决河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三、突出“考评+保障”,构建全领域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督导考核。制定《滨州市河管员管理办法》《河湖管护指南》,按照统一巡护服装 、巡护装备、巡护职责 、管理制度 、考核奖惩“五统一”的标准,对管护队伍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待遇保障。在岗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承担,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为在岗人员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或者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切实保障管护人员人身权益和安全。三是注重协同配合。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城乡水务部门负责岗位职责明确、业务培训、劳动保障、监督考核,人社部门负责人员设定、岗位设置,乡镇具体负责人员组织、日常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大众网记者:
各行业数字化建设正深入推进。请问,我市在河湖管理和保护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发布人:
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河湖科负责人 齐海星
市城乡水务局坚持数字赋能河湖管理和保护,开发河管员公益岗,建设管理平台,打造河湖全覆盖管护1.0版本;建成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实现无人机全天候自动化监管,升级河湖立体化管护2.0版本;2024年,集成应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船等信息技术,建设河湖管护全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天、空、地、水、人”全时空监管新格局,迈入河湖智慧化管护3.0版本。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省大数据局、省工信厅、省住建厅评为典型案例,水利部连续3年发文推广。
一、构建一体化感知网,实现“全时空”智能监管。一是立足“天上拍”,建成“天眼”卫星遥感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对全市544条河湖“四乱”问题实施高分辨率、全覆盖动态监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智能解析,通过时序影像监测对比,结合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对疑似问题图斑进行核查,做到“四乱”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二是立足“空中巡”,建成“空警”智慧巡河系统。布设6座无人机自动机场、1座无人船智能船坞,规划覆盖20条河湖的100余条巡检航线,对河湖进行智能监管。试点建设的固定翼无人机,飞行距离达70公里,可实现对徒骇河等大型河道的长距离监管。三是立足“地下看”,建成“哨兵”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视频监控广场,整合涉水视频3200多路,形成可视化监控网络。利用云计算技术赋能视频监控,对徒骇河、德惠新河等6条重点河道进行智能监管,实现“四乱”问题的智能识别,将传统视频监控事后处理变为主动预警,全天候守护河湖安全。
二、打造协同化应用链,实现“全方位”智慧管理。一是集成建设“智慧大脑”。实时汇总河湖问题,生成全市“河湖问题热力图”,从问题数量、类型、变化趋势等不同层面分析河湖健康状况,实现河湖精细管护。二是实现人机“智能交互”。在设置1511名河管员对河道管护全覆盖的基础上,建设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实现河管员护河“巡、报、改、评”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河管员与管理平台“智能交互”。三是探索河湖“智慧管理”。建成徒骇河30公里智慧管护示范段,将无人机、视频监控等设备互联互通,探索河湖管护向无人化值守、智慧化管理转型。
三、建设可视化数据库,实现“全要素”集成应用。一是搭建河湖数据中台。开发“河湖一张图”,集成河流、湖泊、水闸等要素数据,完成河湖划界、岸线利用等成果上图,实现河湖信息一屏统揽;将1000余处水利监测设备进行互联,构建起集雨水工情于一体的智能感知“一张网”;建立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全景影像图,展示河湖面貌,为河湖管理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实现数据智能应用。对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卫星遥感图斑进行解译,精准标注合法项目、非法项目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本底数据库”和“问题档案库”,实现河湖问题动态化、可视化管理。三是构建数字孪生体系。建设漳卫新河数字孪生流域、滨州主城区数字孪生洪涝模型、小开河—簸箕李—韩墩数字孪生灌区等,实现数字孪生在河道防洪、城市防汛、灌区管理中的融合应用,全面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