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季第6期顺利举行

文摘   2024-08-07 06:42   北京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8月2日上午,由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的“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季第6期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刘树枫老师和北京工业大学的宋晓晔老师联合召集,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约90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线上活动。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以及污染物代谢降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土污染防治领域,微生物新型代谢路径的发现、合成生物学的拓展以及低碳生物技术的研发为我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深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认识,充分挖掘其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潜力,是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次学术沙龙以“微生物环境生态效应及减污降碳潜力”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并与领域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习,为实现水体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支撑。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汪杰副教授以“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特征及机制探究”为主题开展报告。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其不仅对陆地和海洋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还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形成新的微生物生态位“塑料际”。塑料际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功能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汪老师的报告以土水系统中塑料际为主旨,通过揭示微塑料群落特征差异以及控制机理为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倡导大家关注对新兴污染物的研究和治理(详见汪杰老师课题组公众号)。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刘树枫副教授分享了新型氮循环微生物comammox在河流中的地理学分布及代谢潜能新特性的相关成果,揭示过去被我们长期忽略的comammox在长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广泛存在并对氨氧化过程具有潜在重要贡献,为重新评估世界大河氮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发现在comammox中存在着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的“分工”现象,同时具有尿素代谢、好氧混合营养和同步氨氧化-反硝化(氨氮亚硝氮一氧化氮)的基因活性,与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菌群耦合应用去除氮素污染的前景进一步明朗;阐明城市化建设及人为源污染物对comammox在高原河流硝化群体中的丰度和速率贡献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强调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河流硝化过程的干扰效应,为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来自西南大学的王帅副教授以“抗性基因和抗生素对细菌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为主题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这项工作以不含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作为敏感型模式菌,以含耐药基因的突变体作为抗性模式菌,研究了抗性基因和抗生素对细菌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当环境中不含抗生素时,细菌胞内抗性基因对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几乎没有影响;环境中存在抗生素时,抗性细菌和敏感细菌的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且敏感细菌受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发现了抗生素促进敏感型细菌的运动性和趋化性,抗性细菌迁移增强是因为抗生素占据了其在介质表面的沉积位点,由于抗生素敏感细菌易从含有抗生素的沉积位点逃逸,因此这些位点更容易积聚抗性细菌形成热区,增加环境风险。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康达老师围绕污水处理节能降耗发展趋势,研究了活性污泥硝化菌群在极低氧条件下的演替规律。采用反应器长期稳定培养及宏基因组学分析技术,证明了极低氧条件下依旧可以发生稳定的全程硝化反应(氨氮充分转化为硝酸盐),动力学试验表明低氧条件下硝化菌群具有更高的基质亲和力。宏基因测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低氧条件下更有利于硝化菌的富集,其中氨氧化菌AOB存在明显的菌种演替过程,而亚硝酸氧化菌NOB得到充分保留。此外,极低氧条件下更有利于普通异养菌的淘洗,并结合实际工程改造案例,证明了低氧条件作为节能降耗及实现菌群定向筛选调控的有效手段。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宋晓晔老师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助力污水减污降碳”为主题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结合厌氧生物处理和膜分离,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势。通过有机物降解和产甲烷,AnMBR实现了碳盈余,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推手。然而AnMBR还面临高浓度抑制性物质(如氨氮、油脂、盐度和硫化物)引起的过程抑制、低浓度城市污水处理中溶解性甲烷损失显著、膜污染等挑战,为此提出投加碳基及铁基材料、微氧曝气技术和优化膜清洗策略等解决方案,以促进AnMB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沙龙促进了从事微生物生态学及工程应用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所作报告引起了广泛讨论和关注,对后续解决水土宏观/微观环境生态问题具有较高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的相关单位也将继续在该领域不断耕耘,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做出积极贡献。

本期沙龙召集人:宋晓晔、刘树枫

宋晓晔,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废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开发了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废污水处理过程节能降耗与资源回用技术体系和装备,有效推动污水处理领域的减污降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刘树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科协人才举荐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主要研究江河/湖泊/地下水微生物组对宏观自然环境、局部极端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 ISME Journal、Water Research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5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两篇被引110次以上),以第一/第三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4项,担任iMeta期刊青年编委、审稿人。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有效激发了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人才活力,助力建设青年人才队伍。



“首都环境视界”品牌下推出的,青年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发起组织的青年学术沙龙项目。既是我会做强做实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也是热诚精准服务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并不断创新的会员分类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旨在借助首都站位和独有优势,营造生态环境领域“学有专长,意有专趣”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包括全体会员在内的科技工作者间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23年第二季举办了21期沙龙活动,有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与我会青托人才共同完成75个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各地生态环境领域有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与探索,学会学术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历史推荐

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青少年河湖科考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之大运河系列第九站:大运河与中轴线的邂逅【活动回顾】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三季第5期顺利举行

青少年河湖科考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之大运河系列-广福观讲座【活动回顾】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开展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十三届首都生态环境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的通知


联系方式



官网:www.bses.org.cn

电话:010-88375076     

       邮箱:bjhjkxxh@sina.com   

           地址:北京西城阜成门外大街甲6号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为成立于1979年的非营利性学术社会团体,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本学会致力于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繁荣,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环境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为环保决策管理提供咨询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