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 生生不息路——鹤舞雪域高原,共守碧水蓝天

文摘   2024-08-19 19:39   江苏  

黑颈鹤是世界现存15种鹤类中唯一栖息于海拔2500∼5000m之间的高地种类,该物种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保护好西藏以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为代表的多种珍稀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务院于2003年正式批准建立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


为深入分析黑颈鹤保护区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特征,观察其栖息地的植被结构,分析其可能的食源,对于揭示黑颈鹤越冬种群及其栖息地变化、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黑颈鹤保护小队”在郭辉教授的带领下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围绕黑颈鹤保护区的拉萨片区内多点位展开调研工作,并借助遥感工具分析过去十年黑颈鹤数量与其栖息地植被变化的关系。



8月1日,小队成员前往拉萨市曲水县,在曲水县副县长吕新晔的带领下,参观了拉萨净土健康动物保护园区及净土健康产业展厅。曲水动物园是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动物迁地保护为一体的景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动物园,也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动物园,为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后,工作人员介绍了拉萨净土健康产业中的高原有机农牧产品,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保健药材等产品,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青藏高原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西藏水、土壤、空气、人文环境“四不污染”的高原独特优势,积极推进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8月2日,团队成员来到黑颈鹤越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林周县卡孜乡。卡孜村的村委书记为大家介绍了卡孜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关黑颈鹤越冬的相关信息。整个卡孜乡设有10个投喂点,并安排有9名黑颈鹤巡护员定期对黑颈鹤进行投喂、救助。



通过拉萨市林草局的介绍,团队成员采访了从事黑颈鹤巡护工作十八年的顿珠次仁同志。据介绍,近十年中来卡孜乡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由1000只左右增加至2500只左右,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黑颈鹤、斑头雁等野生动物会陆续迁徙到林周县越冬,白天主要在强嘎乡、卡孜乡、春堆乡等地觅食,夜间主要栖息在卡孜水库和虎头山水库,黑颈鹤夜间会睡在冰面上,对捕食者较敏感。黑颈鹤主要的食源是农田,包括青稞、小麦、燕麦、水边青草和冬小麦叶子等。同时,卡孜村的村民都十分淳朴善良,当村民们捡到受伤的黑颈鹤时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林草局,积极配合巡护员的工作,爱护黑颈鹤。



8月3日,团队成员来到了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墨竹工卡县唐加乡。墨竹工卡县是南京市对口支援的县,驻点干部为大家热情地介绍了唐加乡作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发展之路。据介绍,唐加乡的群众会主动救助受伤的黑颈鹤,环境保护意识很强,老百姓会主动投喂青稞等农田散落的种子。唐加乡作为黑颈鹤越冬的过渡地区,黑颈鹤停留时间较短,因此该乡目前并没有黑颈鹤巡护员,但下设有300多个生态岗位,如草原监督员、专职护林员等。唐加乡的发展主要靠农业而没有工业,由于黑颈鹤保护区的限制,唐加乡实行保护优先的政策,主要发展异地经济、农户林下养殖种植以及观光农业、科普文旅等。



下午,郭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跟随唐加乡东布岗村村长布穷书记来到越冬黑颈鹤主要觅食的农田进行调研,认识了解不同科属的作物类型。




在本次暑期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自主规划调研路线,旅途中亲眼目睹了青藏高原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生灵的灵动,见证了淳朴善良的藏族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感受到了藏族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与当地保护区的巡护员、驻村干部的交流,深入了解了黑颈鹤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海拔高达3800米的青藏高原上,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高效地完成了调研任务,成员之间的友谊与信任更加坚固。


黑颈鹤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越冬栖息地受基础设施建设、过度放牧、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栖息地生境 保护与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本次实践的实地调研虽已完成,但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黑颈鹤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的演变,探究主要驱动力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并继续通过社交媒体宣传、科普宣讲活动等,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我们的脚步虽然匆匆,但心中的触动却十分深远。我们决心将这份感动转化为行动,通过持续的关注和参与,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一段难忘的旅程,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让我们的行动更加坚定。


—The End—

图文来源:黑颈鹤保护小队

责任编辑:李一茗

校对:谭荣美、申润乐

审核:闫相伟、匡梦华



南农资环青年
共青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委员会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