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关注|从城中村到滨海水城,海口的土地是如何增值的?

时事   2024-11-07 21:46   海南  


世界上的很多城市,都因为“水”而闻名,西方有威尼斯水城,东方有江南水乡,临水而立、依水而建的城市,从古至今都氤氲着浓重的诗意和文气,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首先就是厚重的底蕴。步入本世纪才逐渐崛起的文旅名城云南大理和丽江,也凭借独特的边城水文化打出口碑。


近年来,在海口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者和建设者也越发注重人与自然的共鸣,让这座旅游城市与水的关系越发密切。如今海口的城市面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宜居宜业的“城中水乡”或将取代“城中村”成为海口的一道风景线。


滨水宜居城市空间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称。“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迄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南宋设“海口浦”,“浦”字表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自此,一个依河傍海、逐水而居的城市开始扎根生长。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修复,如今的海口已变成一座没有围墙的“湿地博物馆”,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星罗棋布于城市之间,河流、沼泽、湖泊、水库纵横交错,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注脚。


截至2023年,海口全市湿地总面积29093.09公顷,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湿地率高达12.7%,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5个湿地保护小区。


在现阶段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依托于优越的水环境,海口尤其注重引入“水”的元素,打造宜居宜业宜行宜消费的城市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博雅片区依托毗邻南渡江和滨江路的良好区位条件和景观资源,将成为滨江新城片区生态滨江风貌提升示范区。规划以“生态优先、公共优先、民生优先”为导向,结合片区滨水、亲水的生态特性,采用现代滨海风格建筑立面,打造水—城互动的滨水生态宜居社区。园林景观设计围绕“水岸花园”主题,打造一步一景,让生活充满自然艺术。



丁村迈瀛片区以美舍河为核心,形成南北向蓝绿交织的生态走廊,随着滨水周边区域的城市更新,市民不仅能够享受到自然之美,更能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人文生态魅力空间。


滨江新城三期更新片区规划在新大洲大道以北,被响水河环绕的区域,依托生态本底资源打造高端生态宜居社区,并在社区内部打造2个15分钟生活圈服务节点,生活圈主要包括居委会、全民健身中心、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种配套服务功能。


同时,为了方便生活和学习,这些片区还在教学用地上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比如丁村迈瀛片区城市更新规划3处中小学及6处幼儿园用地。中小学用地1处位于丁村南片区、1处位于凤翔湿地公园西岸、1处位于规划区东侧,总面积10.93公顷。


滨水宜消费商业街区


《清明上河图》绘就了宋朝时期汴梁水网交织、拱桥错落,临河街道上商户林立、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商业图景,由此可知商贸往来与水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今,海南正在加速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已成为城市更新的一项关键议题,伴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概念的提出,现阶段海口的城市更新,很多项目都围绕构建独特的滨水商业来展开。


丁村迈瀛片区依托滨水慢行连廊,串联商业商贸、人文邻里、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生态景观空间,构建3公里多元活力滨水场景。创造多样的水岸边界,塑造具有烟火气的城市魅力场景,成为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活无边界的交往客厅,规划在凤翔湿地公园东岸、西岸,打造活力社区商业业态;在海口东站西侧交通发展轴上,打造区域总部经济及商业服务业业态。


海口计划对白龙路沿线建筑立面和美舍河沿线绿地进行一体化提升,依托三江绕城的生态景观资源,将白龙路打造成为海口新的城市发展轴,把白龙片区建设成为滨江临河的商业活力区。


滨江新城三期更新片区规划沿南渡江和响水河构建景观带,串联片区主要的公园绿地,并将多条延伸而出的纵横交织的蓝绿廊道和各功能组团有机结合,打造生态魅力滨江。


滨水宜业产城融合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规划等原因,海口老城区部分片区都存在一个特点,即产城分离,产业园区与居民区在空间上分离,导致生产和生活的脱节,对于市民而言非常不便。


如今的社区已经从过去产、商、居互不干扰、分开发展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走向了互融互促、共同生长,通过不同组团之间的串联互动,构成良性的、富有经济活力的产城生态。海口的城市更新,也遵循了产城融合的思路。



滨江新城三期更新片区规划北至滨江路,西至响水河,南至新大洲大道,东至滨江路,主要为商业商务及住宅功能,规划打造集中的大型商业+酒店+产业集群,塑造区域地标建筑+产业桥头堡。 


丁村迈瀛片区规划打造滨海产城互融的服务新引擎,注重产城融合下的活力营造,突出水城风貌下的蓝绿互动,结合枢纽和水岸环境形成“都市产业聚落”,在核心区打造总部集群、人才聚落、科创峡谷、创新雨林、绿林工坊等产业创新聚落,对未来产业和创新人才创造持续的吸引力。


滨水宜行地带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丰沛的降雨量孕育了海口纵横交错的水网,让整座城市闪烁着粼粼波光,塑造了旖旎浪漫的滨水城市景观,而当雨季降临,也会造成一些不便——一些年代久远、地势低洼的滨水小区、城中村的交通会更加拥堵难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是无从谈起。海口的城市更新项目,花了很大的力气改造交通上的不便,包括系统性打通断头路、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等。



滨江新城三期更新片区规划城镇道路用地面积113.3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22.79%,主要用于完善区域干路、支路路网建设以及打通城市断头路,提升滨江新城三期片区城市道路网络性和可达性。


在公共交通系统方面,滨江新城三期更新片区规划打造对外公交走廊+公交环线。规划沿海口联络线、椰海大道、滨江路、新大洲大道等打造片区对外公交走廊和公交环线。构建片区的公交网络主骨架,并与海口主城区及美兰机场相连接。


丁村迈瀛片区规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90.2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7.91%。用于完善区域干路、支路路网,打通城市断头路,补充各类交通场站,规划城镇村道路、社会停车场、对外交通场站及其他交通设施等用地86.48公顷。



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划提及海口市轨道线网规划(在编),也侧面透露了海口轨道交通网正在编制状态,丁村迈瀛片区也规划了轨道交通。根据规划,有2条轨道交通线路经过丁村迈瀛片区范围。其中,轨道线路4号线以东西走向沿椰海大道从规划区内经过,沿线布设2座轨道交通站点。2号线南北走向经过片区,沿线设2座站点,站点由北到南依次为海口东站(地铁站)和丁村站,这是近年海口在公开的规划中首次使用“地铁”二字。该规划引发市民热议:海口要建地铁了吗?


城市更新,可以看得见的价值


现阶段,海口的城市更新通过融入自然景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周边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面貌,还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实现了土地附加值的提升,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城市更新会如此受到市民的欢迎。


海口市秀英区业里广场项目是海口市2024年第三批重大项目中的一个,按照相关协议,业里广场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建成后,总建筑面积有8万多平方米,业里村将获得13196平方米的物业,预计每年可获得约70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并能带动当地上百村民就业。


据统计,业里广场城市更新项目仅用时5天,就完成签约拨付搬迁工作,签约率达到100%。截至8月30日,海口秀英区田罗新民城市更新项目田罗村片区总编号460个,已完成预签约编号共计420个。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内专有土地面积签约率达到98.63%。从8月1日到8月24日,仅仅过去20多天的时间,龙华区丁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内专有土地面积签约率达到90.17%、产权人户数签约率达到92.12%。





来源:21财经客户端


编辑:王堂堂

审核:陈欢

监制:陈新卫



海口日报
带你走进海南自贸港核心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