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张国栋:“活着就尽力完成任务,死了也无怨无悔!”

政务   2024-12-19 08:37   甘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74年后,山河已无恙,大地焕新颜,英雄们写就的精神史诗,如明灯般,一直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在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陇南市融媒体中心推出“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系列报道,寻访陇南籍或在陇的抗美援朝老兵,听他们回忆亲历的战斗故事,重温铁血荣光。敬请关注!
“活着就是希望,死了也没关系,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就是那样的觉悟。”
尽管年逾九旬,张国栋依然神采奕奕,谈起7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他语调坚定,仿佛战争的硝烟就在眼前。
1950年11月,河北籍的张国栋随部队入朝作战。那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所在的炮兵第六师主要负责远程打击敌军。
“我是测定员,主要负责侦察敌情、测定数据,为炮兵提供精准射击参数。”张国栋说,“虽然看不到敌人,但我们的任务同样重要——用炮火压制敌军,为步兵争取胜利的机会。”

张国栋至今记得1951年冬天抢渡汉江的战斗,那是他经历的最为艰难的一次任务。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汉江水冰冷刺骨,敌机探照弹将夜空照得如白昼一般,但他们不能后退,穿着棉裤浸泡在江水中,用肩膀推着火炮一步步渡江。
“敌机在头顶盘旋,我们只能在探照弹照亮的间隙快速行动。”张国栋回忆道,“那一战特别艰苦,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除了为炮兵提供数据,张国栋还负责陆空联络工作。他与战友们用一丈多长的白布板在地面摆放符号,指示己方飞机目标位置。这些简单的工具,成为地面与空中协同作战的重要桥梁。
“那时候没有无线电,全靠这些符号给飞机指路。”张国栋感慨,“一个小小的布板,有时候能决定一场战斗的成败。”
战斗之余,张国栋还参与战地宣传工作,和战友一起唱歌、跳舞、打快板,传递战斗中的英雄事迹。
“记得有一次,炊事班长从当地百姓那里借来稻谷,用石头捣碎做成饭,让一整天没吃东西的战士们饱餐一顿。”张国栋说,“这件事让我们都很感动,于是专门将这件事编成快板,没想到传颂得很广,而且战士们听了都特别感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张国栋笑着说,“这些真实的故事,比任何豪言壮语都能激励人心。”

战争的残酷让张国栋刻骨铭心。他清楚地记得,入朝第一天,随行记者就在敌机的轰炸中牺牲。这是他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无情,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
“活着就尽力完成任务,死了也无怨无悔。”张国栋平静地说道。
战后,张国栋复员回国,选择在康县工作并定居至今。他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强调现代化战争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年轻人要学好科学知识,掌握先进装备,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那个年代靠的是勇气,现在的年轻人要在勇气之外加上智慧。”张国栋说道,“无论时代怎么变,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采访结束时,张国栋的一句话让记者久久难忘,他说:“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退缩,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文/记者 李俊兴)

来源:陇南发布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监制:陈  辉

责编:何学涛

编辑:王  鹏




陇南退役军人
聚焦退役军人事务,传播焦点热点话题,服务广大军人军属
 最新文章